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口之上 人工智慧如何走進生活

風口之上 人工智慧如何走進生活

本期嘉賓

王小川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現任搜狗公司CEO,14年堅持深耕輸入法領域,2017年11月帶領搜狗敲響美國紐交所鐘聲。目前,搜狗是中國境內第一大輸入法、第二大搜索引擎,是用戶規模僅次於騰訊、阿里、百度的第四大互聯網公司。同時在以語言為核心的人工智慧研發,在自然交互和知識計算的技術方向上不斷突破,對話、問答和機器翻譯等產品已得到廣泛應用。

劉偉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

現任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現代信息服務行業協會會長,中山大學校友總會常務副會長,中山大學顧問董事會董事,曾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廣東省委副主委。

李潮東

如新大中華資深副總裁

畢業於復旦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任NU SKIN大中華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兼業務支持及法規高級副總裁,負責大陸地區的產品註冊、中央及京津冀地區的公共關係和對外事務等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裴蕾

第一財經雙語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專業本科、香港大學金融學碩士;曾主持上海東方衛視《娛樂在線》、寧夏衛視《烽火識騙局》、天津電視台《新城市新空間》、《天津新聞》。

1

人工智慧如何解決醫療瓶頸?

人工智慧發展至今已經有60年的歷史,直到近年來演算法、算力和大數據的技術獲得突破,才使得它步入幾何增長的快車道,乃至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慧企業總數達到2542家,其中中國企業數量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同時,繼2017年後,「人工智慧」再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去年不同的是,其中關於人工智慧的表述從「加快技術研發和轉化」,轉變為「加強研發應用」。不僅如此,在今年兩會上,「人工智慧」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坐擁全球第三大搜索引擎和全球最大輸入法的搜狗,在開展人工智慧探索的時候有著天然的數據優勢,搜狗目前也將語音識別作為當下人工智慧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並已經推出落地應用的產品。全國政協委員、搜狗CEO王小川此次兩會也針對目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出了利用科技來實現醫療體新興變革的設想。

王小川認為,根本問題是中國醫療資源的不足,中國有十幾億人,但是醫生尤其是好醫生相對來說數量很少。針對大醫院、小醫院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這個問題,其實九年來國家一直想做分級診療,但是進展並沒有達到老百姓的預期。但如果能利用互聯網的新興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醫療資源不充分不均衡的問題就可以有所緩解。這樣一來,有些關於醫療方面簡單的問題,互聯網上就能給出很好的答案,同時也能做一些輔助診斷,比如患者得的是大病還是小病,應該去什麼樣的醫院去做診斷,會使醫療資源的分配變得更加充分。

因此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會促進醫療服務的發展,但關鍵的問題是專業的醫療機構與互聯網形成良好的合作,而不是各做各的事情,導致一種分裂狀態。

王小川指出,在醫療領域,其實這些技術扮演的是醫生的助手。

「第一是如果有充足的數據訓練,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人工智慧會比挂號處或者專科醫生更了解到分診能力。另一方面是圖象識別領域。看片子時,人工智慧可以幫你做出診斷。最近不斷有新的論文說人工智慧有所突破,可以比專業醫生做的更好。」

王小川提到:「如果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來看,近五年來的技術已經足夠支撐解答是否有技術驅動,裡面是不是有專業數據,以及醫生是不是願意配合的問題。所以我們認為醫療裡面更多的不是技術瓶頸,而是數據本身帶來的或多或少的變革。」

語言是人的知識和思考的載體,難點在於知識並不僅靠語言表達。它有很多內涵,有很多外延。知識應該怎麼表達、怎麼推理,是人工智慧更高級的一個階段,這是未來五到十年需要逐步提高的領域。目前的狀態還不能叫突破,因為現在對語言的處理在技術領域裡面還相對原始。

2

場景應用才是發展人工智慧核心?

針對這個問題,王小川指出,搜狗做人工智慧最重要的是場景的使用,數據排在第二位。「因為做互聯網的時候,數據獲取是中間的一個關鍵環節,可以落地使用。比如說輸入法,用戶有人工智慧需求,由於用戶越來越懶,所以未來的輸入法會逐漸從文字變成語音輸入。然而下一個脈絡裡面不僅僅是語音輸入,它會變成一個輔助對話的引擎,去猜測你下一句想說的話。搜索引擎是從一個給你十條鏈接會走向問答的系統,但發展以後會給你更具體的十個答案。」

3

人工智慧+大健康將帶來哪些改變?

在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明確了人工智慧重點發展的醫療、健康和養老等九個產業領域,這也使得人工智慧+大健康的概念也迅速吸引到了眾多資本的布局。深耕大健康領域的如新大中華資深副總裁也就人工智慧的具體落地應用做出了預想。

李潮東表示,醫療本身一定是個大題目,也是個核心題目,因為醫療可以治療疾病,保持健康,讓人能夠健康的生活。」生活的長久一個最重要的核心部分,現在還是如此,但以後醫療的作用會逐漸減少。因為隨著人工智慧在健康領域發揮的作用,看病已經要讓位於防病,所謂防病就是你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飲食結構,健康的生活理念。這些都包含在大健康的範圍裡面。」

此外,李潮東還表示,大健康領域還具備監測和檢測功能。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便可以分析一個人出生開始後具有什麼樣的基因、什麼樣的體質,人體缺少哪一種營養素,飲食結構平衡中間需要補充哪些東西,通過什麼方式補充。如此一來,在體內植入晶元便可以隨時檢測到心臟變化。比如在還沒有大面積發生心肌梗死前,晶元會發現某一個心臟血管有堵塞現象,會立刻發出警告。通過這個技術,便可以預先防患發作心臟病。

」而最核心的則是醫療問題,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進展非常快,可用之處有很多。現在普遍認為人工智慧不能夠取代醫生的作用,因為看病時人工智慧無法分析病人的情緒、語調、臉色。其實不然,人工智慧並不是做不到,它取決於輸入的數據量,只要把輸入的數據量變大,就可以將臉色、語氣、情緒都會作為參數輸到人工智慧裡面,然後根據參數,可以計算出病情的輕重,計算出公式。甚至可以從眼睛裡看出病症。「

現代醫學更多依賴於儀器檢測,中醫號脈的方式很少,一般都會選擇去醫院,如果檢測出身體有問題,可能會做CT、B超或者核磁共振之類的檢查。

李潮東認為,在大健康領域裡面,人工智慧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我們會越來越依賴人工智慧,來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依賴其他東西。「現在采血,做血糖測試,血壓已經有儀器了,但驗血糖還是要采血。但是以後只要有儀器搭在你脈搏跳動的地方,知道你血流的狀況,就知道你血糖含量多少,因為它知道你在血管里流的東西是什麼樣一種血液的構成。」

4

不同階段人工智慧存在哪些技術難點?

人工智慧創新創業日益活躍,也讓此前更多體現在企業端的應用逐漸深入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當中。其中與我們關係最為密切的無疑是智慧城市的建設,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同時面臨著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緊缺等方面的挑戰。而智慧城市戰略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早在2010年就開始大規模進軍智能行業的佳都科技,目前已經在安防、軌道交通、城市大腦等方面展開了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而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此次兩會也就加速人工智慧落地應用提出了建議。

目前人工智慧在應用端上分為弱人工智慧、通用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對於這些概念的本質區別,劉偉認為,人工智慧就像語音識別、聲紋識別一樣,雖然能夠翻譯文章,但並不一定知道文章的意思;雖然可以進行快速的中英互譯,但並不清楚這段話具體的含義。而深層次強應用階段就是能清晰知道深層的含義。所以說人工智慧是個需要逐步認知的過程。在逐步認知中存在兩個技術難點,一是底層演算法,屬於邏輯再生成的技術發展;第二個是大規模應用場景的提升,隨著應用場景的逐漸複雜化,智能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劉偉表示,想要實現人工智慧階段的轉變,存在三個技術難點和技術應用壓力:第一個是基礎演算法,因為它需要基礎理論不斷的突破;第二個是應用場景不斷的增加,使得應用範圍和學習路徑越來越清晰;第三個是由於大規模的人工智慧需要大數據處理和計算,所以需要提升計算能力。

「 2010年開始我們大規模進入智能行業,我記得應該是在2010年我們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們比較聚焦和專註在人工智慧的一些細分領域,特別是在計算能力需要比較強的領域。包括計算機視覺和動態人臉識別相關的技術。」劉偉介紹道。

可視化大數據這種說法過於學術,其實就是把圖像的非結構化的數據變成了普通的大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劉偉舉例道,」現在像廣州,大概一天有96萬個攝像頭,一天錄的圖像相當於2.5萬部高清電影,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就不能把圖像分解成普通數據,很多圖像就無法有效運用,這是人工智慧方面非常關鍵的技術之一。「

佳都科技聚焦在智慧城市方面分為三個主要領域:一個是以公共安全為代表的應用場景第二個是城市交通,包括智慧出行,通過城市交通大腦來對真正堵車的原因進行智慧型的分析;第三個比較大的運用場景就是在地鐵、城軌軌道交通的智能化技術

5

城市交通大腦如何解決擁堵問題?

對於城市交通大腦具體怎樣應用到擁堵問題上,劉偉認為,擁堵是世界難題,是城市病很主要的一個體現。「傳統的治堵方式是修路,限牌限車,而這些年由於修路和不斷的限牌,老百姓的生活出現了很多不便,也沒有使擁堵問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越來越擁堵。」

而現在人工智慧技術出現後,在劉偉看來,車變成了重要的感知端,可以智能性地分析每天上下班的路線,然後分析出整個社會的出行習慣,再根據整個出行習慣,從各個感知點的智慧判斷每條路的擁堵情況。

如今的無人駕駛技術、有人駕駛技術,導航系統都已經完備,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所以通過無線智能終端輸出能夠使整個社會的交通變得智能化。」

劉偉建議,國家應該以更加寬容的模式和規範的規劃來引導人工智慧發展。「給它一個更大的試錯空間,發揮中國大數據和應用層的優勢,在這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同時,國家應該在基礎理論的突破,特別是在晶元規劃和晶元設計上面要投資更大的力度。」

目前包括百度、騰訊在內的多個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人工智慧領域,在其龐大的數據優勢和資本優勢面前,其他涉足人工智慧的企業又將如何爭取自己的發展空間?

對此劉偉表示,BAT等企業不可能對於每個行業都較為熟悉,其只是在一個通用的層面上有著更強的數據能力,而以佳都科技為例,在公安、智能交通、軌道交通等領域,因為它的數據分析需求和訴求是不一樣的,對核心技術的著眼點也是不同的,所以還是有著區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金融之夜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投資熱下的冷思考

TAG:網際網路金融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