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只因為是女人,她被竊取研究成果,錯失諾貝爾獎

只因為是女人,她被竊取研究成果,錯失諾貝爾獎

不久前,報姐為大家講述了一個頗為諷刺的故事:斯坦福大學教授Ben Barres接受變性手術,成為男人後,才最終得到了學界的承認。點此閱讀從女人變性成男人,科學領域才終於為我敞開大門

關於女性是否能夠勝任科研工作的問題,自科學誕生之日起,就充滿爭議和討論。學術不公、性別歧視,女性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和男同事們站在同樣的位置。而有的,直到去世,都未曾獲得應有的認可。

今天,想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位改變科學進程,卻被遺忘了近半個世紀的英國科學家。

她出身猶太富裕家庭,卻拒絕成為「寡淡無味」的富家小姐。從小理科優異,一路從私校念到劍橋,但因為女性身份,最終只拿到名義上的學位。

師從多位業界大牛,獲得博士學位後,被予以重任開始獨立研究之時,又因為性別的偏見與學術爭鬥,被本該和自己一起合作的隊友孤立。

而在她遠走其它研究室不久,本該屬於自己的學術成果,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讓別人拿了諾貝爾獎。

她,就是被同事戲諷為「暗黑女士Dark Lady」,DNA雙螺旋結構的最初發現者:Roasalind Franklin 羅莎琳·富蘭克林。

時間回到1953年4月,劍橋大學雙人組克里克和沃森所寫的,一篇標題為《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的文章,在著名的《Nature自然》雜誌上發表。

看似短小精悍的文章,出乎意料地推動了科學界關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進程。

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同期發表的文章里,還有另外兩篇關於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第二篇的作者,是倫敦國王學院的威爾金斯,最後一篇的作者,是他的同事,羅莎琳。

在外人看來,三部曲中的第一篇最具影響力的研究,第二篇,頗有建樹,而這第三篇出自「女學究」羅莎琳的論文,只是一個「不錯的補充」。

9年後,沃森、克里克,以及威爾金斯,拿到了那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項。他們被盛讚為「分子生活學的奠基人」。而沒有人知道,正是羅莎琳的研究鋪墊,讓這三人站上了諾貝爾的領獎台。

正式開始在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工作前,羅莎琳一直在巴黎研究X光技術,也發表了不少關於煤炭的研究論文,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晶體學家。

1951年,她被著名物理學家約翰·蘭道爾召入旗下,開始關於DNA化學結構的獨立實驗。教授寫信給了和她同一實驗室的威爾金斯:「羅莎琳將接手你的實驗,而我的博士學生,將成為她的助手。」

可是,當時正在度假的威爾金斯,並沒有看過信。度假歸來後,他看著實驗室多出來這個女同事,心裡生出一陣不爽:不就是個女助手嗎?

從第一次見面開始,羅莎琳和威爾金斯就互相看不順眼。一個嫌棄對方是個來搶自己資源的「女流之輩」;另一個,對高高在上,處處干涉自己獨立實驗的同事頗為不滿。

夾在中間的助手學生高斯林,之前一直和威爾金斯一頭,而羅莎琳來了後,他看著經驗老到的羅莎琳,順理成章地爬了牆,開始幫助「女老闆」做實驗、寫報告。

搶我資源,還搶我人?威爾金斯和羅莎琳的關係降到冰點,簡直可以用水火不容來形容。

但威爾金斯真的沒辦法,羅莎琳的科研實力太硬,不僅觀察到了DNA的兩個不同結構,還親自為兩個結構取名A和B。

針鋒相對中,看出端倪的蘭道爾教授不得不從中勸和,將實驗分成了兩個部分,羅莎琳挑了更難研究的A,威爾金斯選了一直在研究的B。

期間,羅莎琳跑到劍橋做了學術報告,引起了雙人組合沃森和克里克的注意。他們聽了羅莎琳的報告後受到啟發,開始建造DNA模型,並邀請她觀摩。

結果,嚴謹的羅莎琳,不留情面地批評了雙人組的模型,這讓他們的金主爸爸們十分生氣,硬是把兩人的實驗停了。這一下,又給羅莎琳結下了新的梁子。

耿直的科研girl,真的沒辦法忍受糟糕的實驗。這一點,也成了同事們攻擊她的原因。可如果羅莎琳是個男人,對她的評斷,也許會是另一個模樣。

1952年,面對男同事們清一色地打壓,羅莎琳帶著助手一路過關斬將,醉心於實驗中,並拍攝到了著名的B型DNA結構照片Photo 51。她離最終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只有咫尺之遙。

可這個發現,被實驗室的威爾金斯知道了。一直在自己的實驗里遇阻的他,看到照片後,異常興奮,迫切想展開新的研究方向。他想到了之前資金被停掉的劍橋雙人組。

1953年1月,威爾金斯約上了雙人組,將照片悄悄帶出實驗室,拿給他們過目。原本以為DNA研究之路已斷的兩人,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們知道,自己看到了不起的成果。

而羅莎琳,完全都蒙在鼓裡。她不知道,自己付出巨大心力的實驗,竟然已經被同事泄密。她仍然醉心於自己的研究,3月時寫了文章。但因為謹慎,羅莎琳一直在修補論文,沒有急著發表。

與此同時,劍橋雙人組不但利用了她的成果,還擺了威爾金斯一道,提前宣布發現了雙螺旋結構的模型。同一個月,羅莎琳決定離開國王學院,換一個新環境繼續自己的研究。

應蘭道爾教授的要求,羅莎琳將實驗成果留在了實驗室。這個消息,被出賣隊友還不自知的威爾金斯知道了,他立馬給克里克寫了一封信:「暗黑女士走啦!我們可以大膽向大自然的秘密前進了!」

4月25日,劍橋雙人組、威爾金斯、羅莎琳同時發表了關於DNA雙螺旋結構的文章,原本應該被嘉獎的羅莎琳,最終落到了第三的位置。

而沃森和克里克,在論文里只提到實驗是受到威爾金斯和羅莎琳的啟發,沒有任何致謝。

1962年,沃森、克里克、威爾金斯拿到了諾貝爾獎,而這一年,因為長期從事X射線研究,年僅37歲的羅莎琳罹患卵巢癌,已因病去世整整四年之久。

儘管諾貝爾獎不向已故的科學家頒發獎項,但羅莎琳生前所作出的所有貢獻,所有應得的榮譽和果實,都被人竊取,在很長的時間裡,甚至連基本的致謝都不曾聽過。

沒人記得她是誰,也沒人了解她做過什麼。人們只知道,這僅僅是一個發表過文章的普通女學者。

直到40年後,得到諾獎的劍橋雙人組,才終於向世人承認:是羅莎琳的研究,將我們引到了正確的道路上。

為了紀念羅莎琳,英國皇家學會終於正式肯定了她的貢獻,並設立了羅莎琳·富蘭克林獎,表彰那些取得了重大科學成就的女性科學家。

在一個男權統治、充滿敵意的社會,掙脫富家女出身的束縛,醉心科學,引領時代,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是多麼地艱難。難到近半個世紀以後,才終於能從最該道謝自己的人口中得到承認。

在羅莎琳離開的第60年,她的勇氣和成就,仍然震撼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報姐 的精彩文章:

臉叔這麼帥,你怎麼可以綠他!
人魚眼影、桃子粉底,最in春夏潮流都在這裡!

TAG:英國報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