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季養生宜養陽

春季養生宜養陽

2018純植物養發 波斯坦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春三月,此謂髮際,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意思就是:

春天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萬物復甦的季節。

人們應當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頭髮,舒張形體,使精神隨著春天生氣而勃發。

這個時間,提倡生長而不要扼殺,提倡給與而不要剝奪,提倡獎則賞而不要懲罰。

這正是與春天生長之氣相呼應,符合養生之道。

否則就會傷肝,繼而影響到夏天的身體健康!

春季重在「生」字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中的「陳」,主要就是指天地間萬物開始發芽,從辯證法論上來講,新的東西開始慢慢代替舊的事物,推陳出新。

正如古代詩人白居易所描述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景象,枯是乾枯了,榮是草木慢慢變綠了,陳年的植物隨著陽氣的旺盛開始萌芽、發生;

又如古代詩人岑參所寫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陽氣逐漸旺盛,氣溫逐漸升高,這都源於春天生機勃勃,草長花開;

如有「吹面不寒楊柳風」,即使春季的氣溫有時候比冬季的還低,但是這時候的風吹在臉上也是暖暖的,春天吹得風是生髮的風;

這些不正是《皇帝內徑》上所講的「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嗎?

除了天地之外,天地人三才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萬物之靈,那就是人。人在春天會有什麼反應呢?

春季養生在於「養」

《黃帝內經》說:「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

這裡的「夜卧早起」的意思就是:夜晚要好好睡覺,好好休息,早晨要日出而作,不要睡懶覺。早睡有助於陰氣斂降,早起有助於陽氣生髮。

早起來幹什麼呢?就是要在庭院中,或者是花園中慢慢散步,放鬆下身心,也就是「廣步於庭」,讓氣慢慢生髮。

什麼是被(Pi)發?「被發」就是披髮,就是比較放鬆隨意,讓頭髮隨意的披在肩上,「緩形」指使形體舒緩放鬆,穿著寬鬆的衣服在自家的庭院里輕鬆地、無拘無束的鍛煉。

但是這個時候要注意了,我們經常所做的「春捂秋凍」,在早上散步的時候,衣服一定要保暖。

因為春季是風氣主令,風為百病之長,在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虛邪賊風」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所以春天要「捂」好。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從養生學來講,此時要注意防風、保暖。不宜脫掉厚重的棉衣,而應循序漸進、順應天氣的變化,適時減衣才能養護好身體。

春季養生勿「殺」「奪」「罰」

《黃帝內經》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中國殺人什麼時候殺?對,秋天,秋後問斬。為什麼?也是順應天氣。

春天的時候不要去殺戮,有很多動物還在春天產仔,這時候你要去養它們,要給與生機。如果在這個當你起了殺心的時候,你內心肝氣的生髮也隨之被殺掉了,對你自身也不好,這是相互的。即使只從利己,利於身體健康來講,春天也不應該去殺戮。

什麼叫「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春天不播種,秋天沒什麼好收穫。正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良言一句三春暖」,你給人說一句鼓勵讚賞的話的時候,你也給別人一種生機。有時候,一句話甚至能救一個人的命。

逆則傷,順者養

春季,應該順應自然規律,跟著老天爺走,准沒錯。

如果你逆著來,春天我必須要殺,必須要打擊報復別人,必須要出口傷人,可以呀,最後結果是什麼?

「逆之則傷肝」,你把本來應該生髮的肝氣給壓制住了,肝屬木,被壓制住了,木就不生火,到了夏天你就會著涼、肚子疼,身體出現各種問題,也就是「夏為寒變」。

所以說,春不生,夏就不長。

「奉長者少」意思就是四季應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所以,春天應該生,夏天應該奉長,秋天就應該收斂了,到了冬天就閉戶不見人了。

所以,如果你春天不養肝的話,到夏天長不起來。

這就是夏為寒變,奉長者少的道理。

因此,我們要順應宇宙四時變化之規律,春季養生尤為重要。

WWW.波斯坦.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生活愛養發 的精彩文章:

TAG:愛生活愛養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