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故事——泰伯三讓天下

歷史故事——泰伯三讓天下

原標題:歷史故事——泰伯三讓天下


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又稱周太王,豳(bīn今陝西旬邑)人。上古周族的領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據推算,古公亶父是軒轅黃帝第16世孫、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孫,在周人發展史上是一個上承后稷、公劉之偉業,下啟文王、武王之盛世的關鍵人物,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歷史上的著名賢王。


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領族人由豳(bīn在今中國陝西省旬邑縣西南)遷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北),「復修后稷、公劉之業」,推行「務耕織、行地宜」的農業發展政策,實現了「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的局面,周族逐漸強盛,加之周太公「積德行義」,使得「國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禮教文化和滅商的基礎。周武王發建立周朝時,追謚他為「周太王」,他住過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公亶父改變了游牧民族的風俗,建築城邑房屋,設立官吏,改革戎狄風俗,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把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建立諸侯國,得到了商王朝認可。「(商王)武乙六年,邠遷岐周。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竹書紀年》。因地處周原,故姬姓從此稱周人,「定國號為周,粗皆國家雛形。」公亶父使周族逐漸強盛起來,奠定了周人滅商的基礎。古公卒,少子季歷繼位,是為公季,後周人追稱王季。王季的兒子昌,即周文王。古公亶父是公劉的第九世孫,殷商後期,率部遷到渭河流域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適宜農作物生長,於是這支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滅商建立了周朝。


按當時部落社會慣例,王位應傳長子,泰伯是當然的繼位人。他覺得「季歷賢」,父親希望有賢能的子孫繼承他的事業,自己就乾脆避讓,託詞採藥與仲雍攜二弟一路向東來至荊蠻。太伯的高風亮節感動荊蠻,歸附他的有千餘家。於是太伯在太湖流域重建國家,國號「句吳」,並在今無錫梅里(現名梅村鄉)營建早期城市,作為都城。太伯奔吳,給落後的江東地區帶去中原文明的種子。而太伯、仲雍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畏艱辛、勇於開拓,數年之間,人民殷富,終於在東南地區牢固地站穩腳根。為後世強大的吳國打下基礎。



泰伯到達江南後,父周太王去世。他與仲雍回去奔喪。季歷和眾臣求他接位,泰伯堅決不從,料理完喪事後即返江南,王位由季歷繼承。季歷立為王位後,整肅朝政,擴大領土,遭到商的嫉恨,被暗害致死。泰伯又一次回岐山奔喪,群臣再次要他繼位,他依然不從,辦完喪事後立馬返回,王位由「聖子昌」——姬昌繼承。這位姬昌就是後來顯赫的周文王,滅掉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



孔子《論語》曰:「泰伯可謂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民無得而稱焉」,是說:百姓不知用什麼話來稱頌他們。閶門內下塘的泰伯廟亦稱為至德廟。泰伯「三讓天下」的德行,為歷代文人學士、騷人墨客所景仰、讚頌。歷史為鑒,如果說「伯樂相馬」「舉賢」是世人稱之為大德,「讓賢」「讓天下」更是古往今來倍受讚頌之為至德。「天下」可讓,那世間大大小小的事事,勿可比之矣。謙讓、舉賢是中華之美德,是中華文明的最高尚的境界。


這位品德高尚的開拓者去世後,就葬在他東遷的最後落腳點也即他在東南重新開拓新天地的據點一一梅里東(今鴻聲鎮)的皇山(後名鴻山)南麓()。梅里平墟。太伯無子,死後由其弟仲雍繼位。相傳太伯去世後,吳人無不悲慟欲絕,哭聲震天。百姓爭相向他的遺體敬獻鮮花,頓時漫山遍野花草無存。許多後去者不忍空手而歸,聚眾商議,太伯生前最喜種麻,於是大家各采束麻束系腰間,以表達人們的敬仰懷念和哀悼。這二風俗歷經數千年,在民間至今流傳,遂形成中華民族為去世的長輩披麻戴孝的喪葬禮俗。



周武王滅商後,派人找到仲雍的後人周章,正式冊封周章為吳國君主。把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為了奉祀泰伯,所以閻姓後人奉泰伯為始祖。異體字「閆」。


吳人為紀念這位偉大開拓者的不朽功勛,將他在梅里的居所改為祠廟,這就是今天的泰伯廟,又稱至德寺、讓王廟。泰伯廟是在明清古廟址的基礎上翻修重建的。大殿前有明代修建的石牌坊,上書「至德名邦」四個大字,醒入耳目。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就曾有《和泰伯廟》一詩頌之:「故國城荒德來荒,年年椒尊濕中堂。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後代騷人墨客,多有頌泰伯廟的詩文遺墨。



相傳,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而這一天也正是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的生日;農曆三月初三是泰伯祭日,也是玉皇大帝登仙日;民間又傳說姜子牙當年是被泰伯收留,認作乾兒子,隨泰伯的妻子姓姜,後來姜子牙封神的時候,就是沒敢封玉皇大帝。由此,民間後來就把泰伯認同為道教里地位很高的玉皇大帝,而民間也稱正月初九這天為「天生日」,以天為尊的民間信仰也讓泰伯廟會成了開春的第一個廟會。相傳正月初九是泰伯生日。泰伯三讓王位,奔無錫梅里創建吳國,開創吳文化。


人們為了紀念泰伯造福江南的業績,在無錫梅里(今梅村)建有泰伯廟,每年正月初九泰伯生日,設有梅里泰伯廟會。這是無錫一年中的第一個廟會,城鄉百姓到此朝拜,盛況空前,歷年不衰。人們懷著虔敬的心情,祈望得到泰伯的庇護,所以鄉間流傳有「正月初九拜泰伯,稻穀多收一二百」的民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628年2月19日,魏徵進言:「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歷史上的今天——1885年2月18日,《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首次出版。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