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鴻章:大清的背鍋人還是?

李鴻章:大清的背鍋人還是?

事非經過不知難。歷史的風雲波詭雲譎。清朝在西方列強虎狼環伺之下,迫於交戰於日本,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泱泱大國落敗於彈丸之地日本.暴露了大清王朝在落後與腐敗下那不堪一擊的虛弱。甲午戰爭以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李鴻章以書生帶兵,既有"專以浪戰為能"的記錄,也有"翰林變作綠林"的惡名。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

甲午一站,全軍覆沒,於是一張張不平等的條約,當他在條約上簽字的那一刻就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造成如今的局面全是李鴻章的責任嗎?不算是吧,但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甲午海戰後李鴻章去日本馬關談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槍,正中面頰,血流如注,但李鴻章沒死,他用這一槍把賠償三萬萬兩白銀換成了二萬萬兩,並讓日本放棄了遼東半島,他拿著染血的黃馬褂回國呈給慈禧太后時,太后只是笑了一聲,說:難為你了,還留著呢。

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得到黃海的制海權,日本乘勝追擊,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搶劫和強姦,遇難者超過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幸免於難,並且血洗威海平壤,連讓中國為之驕傲的北洋水師也被圍困在威海灣劉公島,最終全軍覆沒。

李鴻章和英國議員

李鴻章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東宮三師、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爵位一等肅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國近代地方武裝淮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死後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解歷史煙雲 的精彩文章:

TAG:語解歷史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