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你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之前看過一本書《優秀的綿羊》,是美國常春藤的教授反思美國的精英教育。

作者認為:當前美國教育系統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聰明、有天分、鬥志昂揚,但同時又充滿焦慮、膽小怕事,對未來一片迷茫,極度缺乏目標感。他們忙於一個又一個的社團,學著一門又一門的課程,其實,心裡卻焦慮地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應該怎麼過。他們追逐律師,醫生,諮詢,投行這些高薪職業,卻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自己要選擇這些職業,只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

美國精英教育存在的問題,在中國的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名校的學生也過得很迷茫,不知道未來想要做什麼事情,大多是隨波逐流,或者去高薪的工作,而不是考慮自己喜歡什麼。

《優秀的綿羊》作者認為大學推行博雅教育,而不是只重視職業教育或技能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天賦。讓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標。真正的教育是忘記了在學校里學的所有知識之後,剩下的你自己。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大學承擔的責任首先是教給學生如何思考。學會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審視身邊任何事物,不自以為是,不妄下結論。每當學習之前,我們先要「放空」。

大學所提供的另一個重要資源就是朝夕相處的同學。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迎接社會,而不是給學生一份個人簡歷。

作者推崇博雅教育和人文經典。博雅教育追求學識的目的是學識本身,即一種純凈的求學理念。博雅教育的終極目標並非實用主義,而是培養你超越空間和時間來思考問題,不受工作性質所限制的能力。人文藝術包含了歷史、哲學、宗教學、文學以及其他形式的藝術,記載了前輩對人性最深刻的認識。

比如說,當我在閱讀《活著》,我意識到人生在經歷如此多的磨難之後,還可以堅強地活下去,也讓我明白失去至親的痛苦;閱讀《穆斯林的葬禮》,讓我了解了回族的習俗,見證了真正的愛情;閱讀《挪威的森林》讓我明白我們都是在人世間掙扎,只是或深或淺罷了。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讓我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好的作品是可以超越時空,帶給讀者生命的領悟。這是博雅教育,也是智慧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教育。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多多閱讀經典的書籍,讀一本好書,就相當於提升一次思維的操作系統,讀一本好的小說,就相當於體驗一次人生。

古典老師曾說,人生除了高度和深度,還有溫度。溫度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人之所以為人。精英學生在追求高度和深度時,也不要忘記了溫度。

我特別贊同這句話:真正的教育是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天賦。讓學生尋找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標。

我也希望,我所受的教育能夠幫助我找到我的內在潛力和天賦,能讓我找到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目標。

人生最悲慘的是,過了N年以後,才發現當年自己費盡心思追逐的,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比如說,從常春藤盟校畢業的學生,他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引起就追逐當下看來最光鮮,最好的職業,他們能力出眾,也能將職業做的很好。但也許,在40多歲的時候,他們猛然醒悟,發現這樣的人生並不是他們自己想要的。

《內在革命》書里舉了一個例子:作者的朋友,他娶了與自己沒有共同語言的妻子,他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業,活了大半輩子,都是為他人而活。到了50多歲,才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其實,這樣的例子真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對於精英階層來說。不管是對於美國的精英階層,還是對於中國的精英階層。

我們人也一樣,每個人的天賦,特長是不一樣的,沒有完美的教育,因為教育是不應該有標準的,應該因材施教,可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常春藤盟校也做不到。

每個人,想要找到自我,活出自我,必須先進行自我探索。而自我探索,學校和家長可以幫助你,但不能代替你完成自我探索。自我探索只能靠你自己。

學校不是決定性因素,對於一個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言,學校甚至不是必須要上的,像喬布斯,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他們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早早從學校退學了。

而更多的學生,在大學四年,並沒有完成自我探索,他們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只好隨波逐流,你沒有方向,只能跟著別人前行。

自我探索,更多的是依靠自己,與學校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大,即使你上的不是名校,你依然有權利自我探索,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當你沒有找到自我時,你才需要很多標籤來定義自己。如果你找到了自我,不需要用標籤。名校,也只是一種標籤罷了。

當然,我覺得追尋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並不一定能在大學裡追尋到自己一生想要做的事情,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也許每個階段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是,這沒有關係,人生本來就是處於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大學階段,你應該學習如何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學會如何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而這些軟實力,你將會受益一生。

記得在母校,每一位新生入學,都會開始思考竺可楨校長的兩個問題: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麼?第二,將來畢業後做什麼樣的人?

竺可楨校長啟發學生思考的這兩個問題,是真正的教育的意義。讓學生去追尋生命的意義,去尋找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可惜,即使在母校,大部分人也沒有想明白這兩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成說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安成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