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始有齋讀論語:「忘了三綱

始有齋讀論語:「忘了三綱

「忘了三綱」

我們家鄉形容一個人很不正經、流里流氣,稱為「王六三缸」(方言發音如此)。近日忽然來神,想及,應該是「忘了三綱」,也即忘記了三綱這個根本。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此所謂三綱也,三個綱領。綱,綱領、表率、軌範也。

君為臣綱:君主為臣子的綱領、表率、軌範。臣子以君主為楷模,一切重大問題聽君主的,唯君主馬首是瞻。國事由君主主宰,臣子隨君主支配。

父為子綱:父親是子女的綱領、表率、軌範,子女以父親為楷模,一切重大問題聽父親的。家事由父親做主,子女任父親發落。

夫為妻綱,含義類似同上。

現代社會,君主、皇帝沒有了,取代的是各級領導。父親的權威也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減弱。男女平等思想興起發展之後,夫為妻綱幾乎不成綱紀、幾近於無了。此乃時代之巨變。

三綱和五常往往連用。所謂五常,也即仁、義、禮、智、信五大原則,五條要義,也即五經。

常,經也。經,常也。

綱,大經。常,日用之小經,也即曲經也。

一個人忘記了三綱,忘了三綱,也就表明這個人忘記了做人的根本。所謂忘本也。忘本了,忘了三綱,也就遭到正常社會衛道士的排斥和貶低。

現代社會的綱常是什麼?

不知道。

禮崩樂壞,綱常莫名!

尊重:聖人的境界

尊重人,是聖人的一個明顯特徵。

尊重人,好像很簡單,其實卻難。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因別人年紀小,而不尊重他,而試圖強制,試圖壓迫。是否因別人力量單薄,而不尊重他,而藐視他。是否因別人是異性或同性,而不尊重他,而有意敵視或故作姿態。是否因別人勢弱,而不尊重他,而欺辱,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是否因為別人是下級,而不尊重他,而凌虐,而嗤之以鼻。是否因為別人矮小、醜陋、殘疾,而不尊重他,而調笑,而鄙視。是否因別人失誤或犯錯,而不尊重他,而教訓而憤怒而發火。是否因別人身處逆境,而幸災樂禍,而旁觀歡歌。是否因為別人窮困,而不尊重,而瞧不起,而輕賤。

尊重人,必須發自內心,並且付諸善良的言行。必須超越年齡、性別、階層、經濟、外形、勢利、思想、靈魂這些意識形態。如此,方為尊重。

尊重,實質上是一種絕對的、徹底的平等觀。古今中外,也僅有少數幾個聖人能做到。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基本尊重人,我們可以謂之聖徒,言其有聖人行。

尊重,也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即「物物以付」,「太上忘情」,將萬物的所有無盡狀態視為正常適當,合乎人情,而得乎其中,既不過,也無不及。如此,也就做到了中庸。達到了中庸的境界,也就進入了聖人境界,也就恰當地把握了「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始有齋讀論語 的精彩文章:

十一世紀的北宋政治:二程長成的土壤

TAG:始有齋讀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