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嘉誠時代的告別

李嘉誠時代的告別

從12歲出道至今,李嘉誠從來沒有真正停下來休息過。90歲的他雖然還是跳動著不老的心,但也確需要把更多時間留給自己,留給商業之外的世界了。

3月16日下午,在長和系的2017年財年業績會上,出任長和系主席達46年的李嘉誠宣布正式辭任長江和記實業及長江實業集團主席,由長子李澤鉅接任,李嘉誠轉任公司資深顧問。

李嘉誠曾用16字總結自己做事的哲學:

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謀劃,早就洞悉了事物的調理,並且早就對各種問題胸有成竹了,因此,當機會來臨便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無為而治」則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

李嘉誠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一個書香家庭,爺爺是清朝最後一屆秀才,父親李雲經是小學校長,母親庄碧琴是大家閨秀,還有兩位伯父東渡日本獲過博士學位。

1940年,李嘉誠全家前往香港,寄居在舅舅的鐘錶行,12歲的他從學徒開始自謀生計。1943年,父親罹患肺結核辭世,已回到家鄉的母親和弟弟妹妹無法趕來,15歲的李嘉誠獨自面對和處理了父親的後事。後來回憶起這段歲月,李嘉誠將其稱為「一生中的最困難」:「15歲的我,彷彿已經有20歲的心態。」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他進入一家塑料貿易公司工作,兩年內被晉陞為總經理。1950年1月1日,李嘉誠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舅舅庄靜庵借了些錢,用5萬港元本金在香港西環創立了「長江塑料廠」——一間100多平方米、生產塑膠花的小工廠。開業當天,他自信滿滿地對20多名員工演講:「我們公司雖小,但我懂得這一行,人家懂的,我們懂更多;我們懂的,人家未必懂。一步一步,我們一定會擴大,會一路變好,你們的收入,也會一路變好!」

在創業初期,李嘉誠就已開始投資一些華爾街上市公司的股票。每次買入一個公司之前,他都會仔細研讀他們的財報,研究他們的商業規則。華爾街上市公司的財報因此成為他的英文老師、商業教練,也是他的私人投資獲利來源。

這讓李嘉誠成為同代香港華商中對國際資本市場有更多了解,並擁有更廣闊經濟和經營視野的人,也讓李嘉誠找到以資本運作產業的成功密碼,從而不斷從同代香港華商中超越傳統的邊界,構建起無域的商業帝國。

1958年,李嘉誠涉足地產業,並於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1972年將長江地產改名長江實業在香港上市。上市不久,李嘉誠就在董事會上宣誓了「要做香港最大地產商」的雄心,不幾年就超越當時香港地產業的老大——英商置地,成為香港最大地產企業。如今,在香港每7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建成。

依靠地產躋身一線企業家之後,李嘉誠快速將產業向其他行業延伸。當時,香港各行各業基本都已由幾個巨頭企業把持,從零開始頗有難度,李嘉誠於是決定通過併購快速進入其他行業,並於1980年成功控股當時香港最大外資企業之一——和記黃埔超過40%的股份,成為香港華人入主外資集團的第一人。緊接著,他又收購香港電燈集團跨入電力行業,贏得「李超人」的名號。如今,和記黃埔已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投資、發展與營運商,網路覆蓋全球50多個港口,同時也是全球性的電訊和網路公司,以及世界性的零售業務集團。

1986年,李嘉誠還帶領和記黃埔成功控股了以加拿大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並通過一連串動作,最終獲得赫斯基95%的股權,然後將其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這一交易,也一度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2000年,李嘉誠還成立了長江生命科技,從事生物科技產品的研發、商品化、推廣及銷售業務。如今,該公司旗下已擁有一批在業內領先的企業和品牌。

李嘉誠也是率先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30多年來,李嘉誠和長和系已幾乎將旗下業務全數引入內地,也讓內地成為長和系除了香港之外投資比重最大的地區,以及最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直到最近幾年,這一局面才有改變。

改變來自歐洲因為金融海嘯出現價值窪地,內地房產市場一直暴漲,讓李嘉誠大舉出售內地地產業務,轉而投資歐洲公用事業,並被評論為買下了英國的人。到2015年,李嘉誠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國天然氣近30%的市場、電力分銷25%的市場和供水約5%的市場,並且大規模投資當地鐵路、電訊等業務。

與此同時,李嘉誠還將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資產合併及重組。重組後的長和集團,在全球50多個國家經營著上天入海的多元化業務,擁有超過29萬名員工,全球最大的港口和零售業務,領先的地產、基建、能源、電訊與數據人工智慧等業務。

最近10年來,李嘉誠似乎比他過去大半輩子都更擁抱年輕,也更時髦。作為一個企業家,這種年輕體現在他對最前沿產業的關注、投資和推動上。

李嘉誠至今堅持閱讀高科技產業趨勢和動態的資訊及著作,堅持與創新創業前沿的年輕人溝通交流,並肩前進,這也是他讓自己年輕的一個方法。

他說,今天的科技正大力推動著各行各業的改變,而他則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若今天這個行業能重新開始,我們會以今天的模式運作嗎?」

近10年,李嘉誠已通過旗下的私人投資公司——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累計投資超過70家最前沿的科技企業。其範圍涵蓋互聯網、虛擬現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3D列印等領域,他對人造雞蛋、人造牛肉、節能燈,情緒識別、汽車3D列印等領域的投資,更一度成為熱聞和產業風向標。

對於當今鼎鼎大名的世界性科技公司Facebook、Skype、Siri,李嘉誠都是重要的投資人之一。其中,僅僅上市前已累計投資並持有約3%股份的Facebook,就為其賺到了數百億元人民幣的凈回報。

2017年5月下旬,89歲的李嘉誠還投資了29歲的王思聰鬧騰得最歡的事——電競,以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了遊戲設備公司Razer(雷蛇)。

這筆投資的幾天後,李嘉誠興緻勃勃地坐在電腦前,全程觀看了王柯潔與AlphaGo圍棋大戰的最後一戰,並與AlphaGo的開發者——DeepMind公司的兩位創辦人Demis和Mustafa會面,虛心地向他們請教關於人工智慧的種種問題。

報道稱,在此過程中,李嘉誠一邊全神貫注地傾聽,一邊一絲不苟地做筆記,並且好幾次被兩位科技新貴的講解觸動,激動地站起身來。而開發了AlphaGo的DeepMind也正是李嘉誠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個成功投資案例。

據統計,到2017年年中,除DeepMind,李嘉誠還在人工智慧領域投資了至少5家擁有核心技術的新興企業。對這個被預言即將改變世界的嶄新領域,90歲的他比很多八零後、九零後還要敏感並有興趣。

因此,可以預見,即便是退休了,李嘉誠多半也會退而不休,繼續為長和,為李氏日不落商業帝國的傳承,為更多人和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有些人是真正生命不息,就奮鬥不止的。這跟財富,跟榮譽,跟寵辱統統無關,活著就要奮鬥,是他們融入血液,滲進細胞,甚至要帶上天堂的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景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華景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