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南星:香料」亮相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謝南星:香料」亮相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謝南星:香料

時間:2018.3.17 – 2018.5.27

地點:UCCA甬道、長廊、中展廳

展覽現場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於2018年3月17日至5月27日在甬道、長廊、中展廳呈現個展「謝南星:香料」,展出藝術家近兩年創作的7幅探索其自身創作與歐洲藝術史和圖像研究之間關係的油畫新作。特別規劃的展覽路線貫穿甬道、長廊和中展廳,繪畫則被置於為與藝術家作品意圖相呼應而塗成綠色的展牆之上。

現場導覽

現場導覽

相關作品草稿與其他材料亦於展覽中呈現,以此勾勒出謝南星的創作與思考軌跡。展覽現場提供在巴黎七大博士、中央美術學院講師東門楊為藝術家撰寫的評論文章基礎上準備的專屬語音導覽,觀眾可以聆聽針對每幅繪畫進行的詳盡分析。

展覽現場

現場導覽

謝南星的創作多變,始終處於不斷的自我更新與顛覆過程之中。在過去的幾年中,謝南星在現實與觀念中來回遊走;展覽「香料」中,藝術家卻重新回到基礎原點,試圖回溯油畫的古典時代。

展覽現場

正如「香料」這一展覽名稱所預示的那樣,展覽中一系列僅以編號區分的同名畫作不僅揭示藝術家兩年來對古典油畫的觀察與思索,更試圖復現其自身對西方藝術史帶有個人色彩的誤讀:十五世紀末期,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將自己發現的實為美洲的大陸誤稱為「印度」,而某種不知名的加勒比樹皮則被誤認為來自印度的「香料」桂皮。

展覽現場

一位熟諳西方古典藝術史的觀眾或許能依稀辨認出謝南星繪畫作品中的古典元素——抵抗強暴的盧克麗霞或歐羅巴、款款走下樓梯的裸女、在草地上狂歡宴飲的男女、耶穌與門徒的晚餐——這些意象似乎讓觀者遙遙聯想到提香、喬爾喬內、馬奈和杜尚等畫家的作品。然而,藝術家對這些古典油畫常見題材的援引顯然並非簡單的因襲,而更接近於一種創造性想像:藝術家從其個人印象中抽取出的、來自古典世界的線索僅僅為其畫作提供了隱約曖昧的語境,古典題材本身所具有的故事性元素被漸次剝離並進行置換,而成為謝南星自身具有調侃意味的藝術表現形式中調味的「香料」。

展覽現場

此次展出的藝術家7幅新作以帶有實驗性質的繪畫語言探索美的形式、時間、慾望、死亡等基本母題。幾種古典繪畫中常用的顏色被混合,使得原本獨立鮮明的色彩在不合常規的調配之後呈現為一種稠密、陰鬱而神秘的狀態。

展覽現場

人物形象被簡化為或明麗或暗沉的色塊,人物之間的動態關係則以古典繪畫中常見的構圖形式和具有指示意味的概括性線條暗示。然而,與藝術家此前的創作相似,他無意在自己的畫作中提供某種完整的敘事,也因此邀請觀眾自行決定觀看方式。

展覽現場

這恰如一場「成謎」與「解謎」的遊戲,藝術家在畫布上通過細節拋出線索——如《香料No.3》中鸚鵡暗示著畫家對古典傳統的因襲與模仿,而《香料No.5》中畫面右上方模糊不清的電子時鐘似乎將古典與現代聯接起來——觀眾則通過這些線索展開想像。

空曠的展廳中僅僅呈現七幅繪畫,更為展覽增添了一絲神秘;這些畫作被仔細地安置於讓人聯想到新近發掘出的遺迹的綠色牆體上,使得觀眾或許隱約感受到眼前的畫面與某些記憶中的情境之間的關聯,卻又如隔霧看花,無法輕易斷言破解。

展覽現場

在這種錯位的互相觀看中,藝術家與觀眾通過畫作形成一種開放性互動關係,更多層次的意義也在這個過程中生髮出來。在藝術家的創作中,諸多的西方藝術史中的常見題材及典故、繪畫大師筆法和經典構圖形式被信手拈來,隱晦或模糊地引入畫面;於是,啟蒙的涵義被置於近幾十年中國當代繪畫界急速發展的語境中,表現為在迥異視覺歷史語境之間搖擺的、真實而複雜的狀態。一位成長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語境中、在全球範圍內對中國當代藝術漸長的興趣中走向成熟的中國畫家對於西方古典藝術的理解,在何種程度上接近真實?

田霏宇&謝南星對談環節:

左:謝南星 右:田霏宇

田霏宇: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今天來到UCCA參加謝老師的新展開幕。 「香料」系列是以一組非常有趣,含義和層面非常多的作品為基礎的。

我首先代表UCCA感謝謝老師給我們這次機會,把這組新的畫作第一次呈現給大家,我們很多人其實都是關注了您的藝術成長,藝術創作,我反正是將近20年時間其實一直在看你所做的一切。我非常非常欣賞這組作品,因為我覺得其實同時把您過去很多興趣點結合在一起,也應該是為下面未來幾十年的創作,做了一個轉折性的作品。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從作品本身開始講一下。

謝南星:謝謝田霏宇,尤倫斯做了很多工作,真的謝謝你們。因為這是一個很冒險的舉動,特別是有三個空間, 每一個形狀都不一樣,給人的感覺是非常不同的,而我的作品又只有7張,加上4張草圖,雖然有很多布置上的限制,但是經過一起溝通還是解決了,我也非常開心能以一種最佳狀態呈現出來。

田霏宇:我覺得在座的有的還沒有看展覽,但是這個展覽其實從那邊到這邊可能要先經過一些空間,其實這個對空間處理是一個方面,這次展覽的視覺是一個非常有意思方式,也包括展覽呈現,顏色的呈現等。

謝南星:因為這三個空間要穿插系列,所以我就想到用顏色來穿插,繪畫作品還是跟色彩有關係,如果色彩不起作用的話繪畫也沒有意思。所選的這個顏色也可能是源於我之前在畫廊做的個展,裡面用到紅色,那個展覽比較成功的解決了顏色和作品之間的搭配。所以在這一次我覺得我也可以比較大膽的使用一種特殊的「綠」這個綠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命名它。

田霏宇:我覺得有一點像「社會主義綠」。

謝南星:後來我在想有一點像「牙膏綠」。

田霏宇:也是一種春天的綠,現在開春了,也是很當季的感覺。

謝南星:還有人說有一點像「死亡綠」這是什麼意思,但是是很特殊的。

田霏宇:我覺得這幾組作品我們可能難免從一個藝術史立場去談,你自己也對藝術史特別是對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油畫史非常有研究。那麼在這組作品裡面有思考自己這麼多年與歷史整個階段包含整個中國當下的一個環境,宏觀的東西方或者是古代、當下這種互動。但是我比較好奇的是,其實回到繪畫本身還是您作為一個藝術家在自己工作室,每天在進行圖像掃描研究和繪畫的日常實踐,這個理論層面和藝術史層面思考,與會話本身動作本身的關係,在自己工作當中如何去想像呢?

謝南星:因為我這個系列也沒有那麼宏大,因為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研究,因為我也不是一個專家我也不太懂,我只是一個印象。比如說前兩天有一次去專門集中看了一眼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和威尼斯學院美術館,我覺得旅行過程中在美術館裡消耗時光,然後慢慢從裡面找到感覺,這個感覺不一定是我想畫,當然就是一種感覺,特別是看到威尼斯學院美術館,就看到威尼斯做一個港口出現了那麼多貿易。很早以前啊,那個時候繪畫就出現了。威尼斯畫派以前可以看到貿易那種我覺得挺好玩的,所以我的作品也以「香料」作為題目,也考慮到跟那個有關係,「香料」貿易因為我在學院美術館裡看到別人作品裡有那麼多貿易行為,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把「香料」提出來,把貿易省掉,意思還是跟交換有關係。

其實這些畫都是一種印象,這個印象沒有太多具體指向,作品本身也沒有太多具體指向。但是我作品中看美術館展覽就像看電影一樣,可以看到很多別的東西,比如說作品裡的一些慾望或者是時間或者是形式,或者是我覺得主要跟電影差不多。 我覺得反而是從一個情境上來認識到了美術館的作品在我們印象中的作用,然後以及回來以後我希望有一種探討這組話題,其實總體來講就是有一點像遊記旅行的日記。

田霏宇:你在旅行當中種下了這麼一個意願,希望做一組這樣創作?還是說這個也是慢慢的……比如說剛開始時候有繪畫成一個系列的概念?還是說在做的過程當中想把這個想法成熟。

謝南星:開始想著四張五張,後來做的過程當中才慢慢逐漸完善了這個話題,因為之前其實當然不能完全作為遊記,因為這只是一個出發點,回來以後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讓我處理和古典繪畫關係,再一次討論和古典繪畫關係。因為西方古典繪畫只有在讀書的時候你才學過、接觸過,但之後自己創作里肯定或多或少都能接觸到這個話題,也能跟藝術家討論相關問題。但是我經過那麼多年的藝術創作,回頭來看這個話題時候,我可能有一些別的認識,但是這一次認識帶著更多個人色彩,然後我故意把個人色彩給放大了,所以就看到很多誤解或者偏見,我覺得對於藝術來講是合理的。

田霏宇:我覺得比如說我們這個展覽放到UCCA這幾年關於繪畫的探索當中,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說幾年前辦了王音的展覽,他思考的是油畫作為一個媒介怎麼進入到中國這個語境當中。包括我們做曾梵志這樣展覽其實他也是有很多與西方美術史的一些挪用也好,一種比較陌生的寵愛也好,但是跟這些具體形象可能詳細有一些關係。我覺得你這一次探索其實是非常非常的深刻,因為它又借用了在這些畫作里所看到的構圖也好或者是一些因素,人物,但是像你剛才說的自己的思考層面其實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也很欣賞剛才說的也不是一個專家做美術史研究,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在那裡以一種有創意的有靈感的安排的動作。

謝南星:對,就是自己玩兒。 因為這裡面構圖和畫面很多都是一種自己深造的東西,有可能沒有這個作品。舉一個例子可能像最後那個畫,特別是一個晚餐上的那種陰謀。其實在西方古典繪畫里是比較常見的題材。但是我只畫了這個場景,比較有意思的是看到有的人真的解讀,說我能在你的作品裡看到誰誰誰的影子,看到真的是那張畫被你拿出來做研究,我其實從來沒有發生過那個畫,只是我自己畫的。

其實我也不是太去討論中西方大的話題,因為這個話題太大了,我只是從我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處理跟古典繪畫相關的問題。其實也是我覺得自己經過杜撰和印象,真實的印象混在一起加上自己的一種看法,這麼一種組合,是這樣的。

田霏宇:對,而且就是說了解您藝術道路的人其實都會知道,您在過去可能每隔幾年會給自己創造類似於一套遊戲規則的畫法,我記得我可能最早認識時候你在做那些處理,比如說來自一個影像的某一個時針,這裡有一張像魯本斯有幾隻雞上面還寫著一個時間,然後其實您90年代末那種處理影像畫面的這組創作,後來這幾年也做了一些通過繪畫的物質性本身,比如說你畫在一個布上最後這個布拿走只留下畫布畫布拿一些顏料透過那個布,那個畫就是那樣的,等等等等。

謝南星:這個系列我認為是我研究方向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次「遭遇 」,這個遭遇甚至和我以往的作品有一些聯繫,但是也沒有太多關係,對我來講很特殊。畢竟這一次做一個開年的展覽,做一個特殊的跟交流有關的展覽我覺得好像是恰逢其時一樣。

田霏宇:我非常建議大家來掃碼聽一下作品介紹的導覽,這次的語音導覽非常有意思。其實也是他比較長篇的文章和研究的一小部分,他自己把這個變成了有助於觀眾理解作品的一些語言。

謝南星:對,因為這個展覽當然肯定是我和田霏宇我們這在一塊討論做的展覽,但是同時這個展覽以前本來我跟另外一個朋友,就是(周明洋)老師他是美院美術史的一位老師因為他之前學的都是文學,然後我發現他寫東西的,他沒有寫過太長的東西,然後都是寫詩寫短篇,我覺得他想像力很好有一種悶勁很有意思,我們就合作,我希望他給我寫這7張畫但不是以美術史就是藝術評論方式,是以一種文化跟雜論合編故事有關的,我們一塊合作了這麼一本書,這本書可能有3萬字,就是特別有趣,因為這裡邊談到了他跟我的經歷,這本書應該也會在展覽期間出來。

關於藝術家

謝南星

謝南星1970年出生於重慶,現工作、生活於北京、成都兩地。自1999年起參與各種展覽,其主要個展包括:「無題三種」(麥勒畫廊,北京,2016);「謝南星繪畫展」(哈伯格火車站藝術協會,漢堡,2005)等。主要群展包括:「門閂」(C-空間+龍口,北京,2017); 「中國8——萊茵魯爾區中國當代藝術展」(雷克林豪森藝術館,雷克林豪森,2015);「新作展#1」(OC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2014);「我們的未來:尤倫斯基金會收藏展」(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08)等。他的作品也曾在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2007)、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1999)等重要藝術展中展出。

謝南星:香料

時間:2018.3.17 – 2018.5.27

地點:UCCA甬道、長廊、中展廳

素材致謝ucca

文藝星球綜合整理


★美術生和文化生的區別,簡直太形象了!

機構合作、廣告刊登、項目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星球 的精彩文章:

從叛逆到主流 大衛·崔造就「塗鴉界傳奇」

TAG:文藝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