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宏翔 我可以用一萬種方式來處理一個圖像,也更看重生活的真實

許宏翔 我可以用一萬種方式來處理一個圖像,也更看重生活的真實

在許宏翔自己看來,他可以用「一萬種方式處理同一個圖像」。但隨著時間的推進,他不再較勁於「繪畫與圖像」,而是試圖探究繪畫與現實之間能否產生新的關係。

藝術家 許宏翔

01

理性而又克制的「圖像生產者」

如果不是因為我是一名藝術編輯,那麼我會以為自己是在跟一位理科生對談了一個小時。

背著雙肩包、一身暗色系的許宏翔坐在我對面的沙發上,他放下手中的外帶咖啡,摘下眼鏡,極為貼心地讓畫廊的工作人員為我倒一杯熱水。而後,用極有條理的邏輯釐清了我的每一個疑問,也用平靜理性的態度講述著他過往的故事。他的聲音溫和,情緒平緩,如同那些故事根本不曾發生在他身上一樣。燈光下,許宏翔右耳的那枚耳釘閃著光,如同他筆下暗藏的鋒芒。

藝·凱旋畫廊「許宏翔:黑夜未至」展覽現場

早年間我便見過許宏翔的作品,景色翠綠明亮,甚至有的處理還帶有些寫實的成分在內。有的畫面中帶有人物形象,卻不是被塑造成精緻唯美,而是具有敘事性地被安排在一個個故事裡。版畫系出身的許宏翔,最開始便是以油畫進入人們視野,而經過這麼多年,他筆下的畫面似乎又重新散發出了版畫的氣質:很多畫面剔除掉了多餘的情節,甚至包括暗藏玄機的人物,景緻也變成了大色塊、粗筆觸的暗黑色。

《聖誕節》 40×50cm 布面油彩 2017

《好風景NO.1》 80×60cm 布面油彩 2017

許宏翔說,早期是自己的「讀圖時期」,那時他搜集了很多吸引自己的圖像,在創作的時候儘可能地還原圖像本來的顏色;後來隨著創作的深入和自己對繪畫理解的變化,許宏翔不再執著於對圖像表面的體現,而是走入圖像更深處的結構。此時此刻,他不再是沉迷於觀看圖像的客體,而是走入了創作圖像的主體。

《男人的背影》 190×150cm 布面油彩 2016

02

於孤島上生產藝術,也生產溫度

許宏翔的工作室在環鐵,從2013年他剛搬進去的時候起就說要拆遷。結果過了這麼多年,許宏翔看著身邊的朋友從黑橋搬到宋庄、李橋、羅馬湖,自己反而成了最穩定的一個。「我一直覺得自己挺邊緣的,一直自己在環鐵,那時候朋友們都在黑橋,偶爾我會去串個門、喝喝酒。後來有段時間我本來想去黑橋找個大點的工作室,結果黑橋拆了,大家都走了。我那裡又變成了一座孤島。」

許宏翔工作室一隅

許宏翔笑稱,或許是因為自己成家早,所以才一直和大多同齡藝術家保持著不同的節奏。「我發現這五年的創作節奏就跟上班一樣,早上去工作室畫畫,天黑前趕回家陪小朋友。」如今已育有一兒一女的許宏翔,生活中除了創作,便是孩子們的點滴。我問,當了爸爸之後對你的創作改變大嗎。他想了想回答,其實並沒有那麼立竿見影,只是我會每天想著早點回家給孩子們喂飯、洗澡、講故事;我希望把這些生活里實實在在的東西納入到我的創作,讓畫面更有溫度。

《雙月》 30×20cm 布面油彩 2017

《好風景No.9》 160×200cm 布面油彩 2017

03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提前做這個展覽

Hi藝術=Hi許宏翔=許

Hi:這是你時隔四年第二次的個展,當時展覽的情形是怎樣的?為什麼兩次個展相差了四年?

許:我2007年本科畢業,2011年研究生畢業,這些年間參加的展覽很少。2012年起連續兩屆參加了「青年藝術100」,當時他們對我的支持很大,所以就促成了在聖之空間的那次個展,主要是集中展示了我2011年-2014年的作品。四年可能對於成熟的藝術家來說是挺久的,其實之前我也想過做展覽,但是總覺得作品不完整,挑來挑去也不滿意。所以現在看來很慶幸沒有提前做這個展覽。

《好風景No.5》 260×200cm 布面油彩 2017

Hi:這次展覽能否清晰地梳理出你這些年作品的面貌?或者說你都經歷了哪些階段性的變化?

許:如果一定要說這次展覽有什麼脈絡的話,那我想這個脈絡絕不是形式上的。一直以來,我在爬坡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麼繞開它走,要麼打破它前行。對我來說,創作就是一直在做實驗,所以我的畫面本身可能看不出太多脈絡性的東西。最開始學版畫那個階段我還是很懵懂的,像野草一樣破壞,來創造某種效果或某種景觀。到後來,我開始利用圖像來探討關於繪畫和圖像的關係,但那個階段我是有包袱的,因為我一直想尋找一種新的東西或觀念,這個階段大概持續了五年,然後我開始老老實實畫好畫,希望去踏踏實實去實現一個主題性的創作。

《雙流》 150×120cm 布面油彩 2016

Hi:很多人知道你是因為「青年藝術100」,但其實你2005年、2007年就獲得過美院的優秀作品獎、今日美術館的「大學生提名展」的獎項。有這樣一種情況:很多選秀出道的歌手在之後會希望擺脫自己「選秀歌手」的身份,對你來說,會不會也希望大多數人在提到你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藝術家許宏翔」,而不是被局限在「參加過某藝術項目的藝術家」的標籤里?

許:這很正常。最初我本科和研究生讀的是版畫系,但是上了研究生之後我就沒有創作過版畫了。除了油畫,我還試過影像或者其他材料性的創作。2012年之前,創作對於我來說是斷斷續續的、碎片化的實驗。當時畢業後,也有從學院里的穩定到脫離學院產生危機感,因此去會有意識地去尋找一些脈絡性的東西。恰好這時候我連續兩屆參加了「青年藝術100」,也都被選上了,之後就開始逐漸被大家認識了。

《好風景No.7》 200×260cm 布面油彩 2017

《好風景No.10》 160×200cm 布面油彩 2017

04

版畫的創作慣性,油畫初試者的挑戰

Hi:我知道不少版畫系畢業的藝術家,在後來都沒有從事版畫創作了。你是出於什麼原因做的油畫?版畫系的學習經歷對你現在的創作還有影響嗎?

許:肯定是有的,更多的是一種隱藏性的影響。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不做版畫了,但是在處理圖像、複製圖像時,也會用到版畫創作的方式。版畫和油畫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版畫的慣性,剛開始我畫畫根本畫不好。版畫更多是一種平面思維,不去追求塑造空間和形體,這可能跟我的專業有關係;如果我上的是油畫系,那老師肯定會要求我對於形體和空間一定要表達準確。

《好風景No.11》160×200cm 布面油畫| 2017

《好風景 NO.12》 260 x 200cm 布面油彩 2018

Hi:在材料上,你屬於主動型的藝術家。

許:對,我從不計較用什麼材料或創作方式,只要創作的主題和內核是明確的,什麼方法我都不拒絕嘗試。

Hi:你如今的畫面中,剔除掉了人物,只留下了風景,這是為什麼?

許:早期的時候我非常看重圖像,一直在和圖像較勁。我曾經在自己的本子上寫過一句話:「我有一萬種方式來處理同一個圖像」。到了後來我發現這樣似乎和繪畫沒有太大關係,因此我從之前觀看圖像的客體,變成了去創作畫面的主體。我是希望我現在的畫面是有溫度的,我需要尋找一種繪畫與圖象之間新的關係。之所以剔除掉了人物,是因為我覺得人物在風景裡面已經不重要了。我沒有一個非要安插人物進畫面的理由,所以乾脆不畫人了。如果我需要表現人物,我會單獨畫人。

《木蓮沖》 尺寸可變 綜合材料 2017

《木蓮沖》局部

Hi:剔除了人物,也等於抹掉了一定的敘事性。

許:我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我要敘事,那麼我會單獨做一件敘事的作品。我不想很曖昧地去創作一批帶人物的風景畫來敘所謂的曖昧的事。既然我要敘事,那我會把細節說清楚。我畫風景的時候,考慮更多的是一些繪畫本身的安排。我覺得顏色、畫面結構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會去想所謂的敘事。就像展覽標題一樣,可能不同的人會讀出不同的寓意,但是對我來說是沒有寓意的。

《木蓮沖(太陽)》 50×65cm 紙上油彩、噴漆 2017

《木蓮沖(月亮)》 50×65cm 紙上油彩、噴漆 2017

05

來源於日常生活的刺激

Hi:展覽標題「黑夜未至」又是如何誕生的?

許:這是策展人亞歷山大·格林姆從我的作品裡提取出的一個我沒有意識到的事情。當時他說我的很多繪畫有一種太陽快要落山卻沒有落山的感覺。黑夜未至時,人的視覺是很混沌的,天地同一色……我一想確實是這樣,我畫面中確實是描繪的是一種比較混沌的視線里的風景。

《木蓮沖(黑狗)》 58×90cm 紙上油彩 2017

《木蓮沖(助嚼器的使用)》 20×30cm 紙上水彩、拼貼 2017

Hi:你的創作和生活是如何分配的?二者交叉的部分多嗎?

許:我每天都會去工作室工作,晚上回家陪小孩子、講故事,我也畫過一些關於孩子們的小稿。曾經有個藏家問我「是不是因為你當了爸爸之後,畫面中開始有一些粉嫩的小花了?」其實還真的不是,我不是個會講很多故事的人,但是每天晚上我都要給我女兒講故事,直到我沒有故事可講了,就把我小時候的故事,加上一些我想像的成分結合在一起,講給她聽。生活和養育孩子都是一件很漫長的事,孩子們讓我覺得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因此我也想把這些實實在在的感情實實在在地在畫面中描繪出來。或許這不夠「藝術」,但那就是真實的生活。

《木蓮沖(草稿NO.5)》 50×40cm 布面油彩 2017

《木蓮沖(四隻雞)》 58×90cm 紙上油彩 2017

Hi:都說藝術家應該是「右腦型」的人,但我感覺你挺理性的。

許: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太不理性了,所以我現在要求自己條理化,無論是生活還是創作。但是每次我在畫面上試驗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又會出什麼「幺蛾子」。所以有的時候,我是要求自己堅決一點的。

圖片提供:許宏翔、藝·凱旋畫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藝術 的精彩文章:

朱朱談劉野:在繪畫中不斷剝離「不能承受之重」
2017年度非營利機構TOP10,無商業所以更純粹?

TAG:Hi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