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初名將李靖,如果放進隋唐演義里能排第幾條好漢?

唐初名將李靖,如果放進隋唐演義里能排第幾條好漢?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漢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謚曰景武,陪葬昭陵。

在李靖的戎馬生涯中,他指揮了幾次大的戰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不僅因為他勇敢善戰,更因為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思想與理論。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建唐稱帝,李世民被封為秦王。為了平定割據勢力,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 當進擊王世充的戰役打響不久,盤踞在江陵(今屬湖北)的南梁蕭銑政權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為了削平南梁蕭銑這一割據勢力,唐高祖李淵調李靖赴夔州(今重慶奉節)安輯蕭銑。李靖奉命,率數騎赴任,在途經金州(今陝西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進討,接連敗北。李靖為廬江王出謀劃策,一舉擊敗了蠻兵,俘虜甚多。於是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這時,由於蕭銑控制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他的才幹,為他請命,才免於一死。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剛剛登基,頡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遂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並長驅直入,兵臨渭水便橋之北,不斷派精騎挑戰,還派其心腹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當時徵調的諸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過幾萬人,形勢十分危急。在此種情況下,唐太宗曾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盟,突厥才退兵。事後,唐太宗擢任李靖為刑部尚書,不久轉任兵部尚書。因他作戰屢建功績,賜實封四百戶。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唐太宗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為公感到擔憂。」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唐太宗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謚曰景武。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如果把此人和演義中的36條好漢做對比,各位覺得可以排第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飄零 的精彩文章:

等待,不是為了你能回來,而是找個借口不離開

TAG:葉飄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