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戎馬一生,拒當漢奸,死於牙病

他戎馬一生,拒當漢奸,死於牙病

1924年9月8日,新鮮出爐的《時代》周刊讓美國人大吃一驚,這期的封面人物居然是個黃種人!照片下的說明是「General Wu(吳將軍)」和「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國最強者)」。「吳將軍」就是吳佩孚。那時,他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手握重兵,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軍於京漢路,是當時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這也是吳佩孚生涯的巔峰時刻!

吳佩孚本是一介書生,22歲考上秀才,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好,熟讀《易經》、《春秋》,有「儒將」之譽。 上海《民生》雜誌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專門描述過吳佩孚的日常生活: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了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國產所制,絕無一襲非國貨之物,即家中眷屬亦然如是,至於西服則吳將軍終生並未穿過。關於他的食物嗜好,倒可把「節食淡飯」來形容他。他權勢雖然煊赫,為了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由於從小受到相對良好的傳統教育,秀才從軍,在國家大義上,吳佩孚比許多純粹的只為保存和擴大自己的實力,只為升官發財的軍人要旗幟鮮明得多。最為人稱道的,便是他不降日本人。 「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結束流亡生涯,遷居北平。然而,他手無兵權,縱然滿腹之志,亦有心無力,只得寓居什錦花園,靠研究陰陽學說,與舊部對聯唱和度日。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務、漢奸一撥接著一撥。吳佩孚一直不為所動,他告誡自己的舊部:「若另組政府,實國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實自亂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謂治也。」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前來拜會吳佩孚。吳氏坦率表示:「爾等就商於我,首須急速撤兵;次則將所有佔據地方之軍政、財政,及一切行政交還,顧問、指導官必須取消,經濟統制亦應立即解除。我為主,日為客;我發命令,日本人亦當極端服從。能如是,自可建議政府,恢復和平。」在淪陷的北平,無論日本人和漢奸們怎樣利誘威逼,吳佩孚都不改其志。為明志,他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里。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 1940年1月24日,吳佩孚發喪。送葬隊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吳佩孚的同窗摯友李際春的輓聯: 不愛錢,不蓄妾,不入租界,執簡以書,是為真不朽; 同投軍,同就學,同拯國難,扶棺痛哭,豈獨念私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小樂 的精彩文章:

王俊凱腿長滿屏系列,有的沒見過?現在180應該有了吧,網友:帥

TAG:貓小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