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得到上千萬,辭職離北大——薛兆豐:網紅教授的「變現之路」

得到上千萬,辭職離北大——薛兆豐:網紅教授的「變現之路」

那個「最會掙錢的教授」薛兆豐近日從北大辭職了。1968年出生的他,今年剛好「知天命」。很多人對此發出質疑:「薛若沒有北大這張皮,還能成功嗎?」但這不是我見過對他最嚴厲的質疑,有一位很有思考力的女性朋友曾這樣表達對薛兆豐的不屑:「對我最重的懲罰,就是嫁給薛兆豐。」一方面被眾人追捧,一方面被精英嫌棄。薛兆豐,還真是一個迷一樣的經濟學家。

「網紅經濟學家」稱號的悖論

我看了下薛兆豐的履歷。

喬治·梅森大學的經濟學博士,2003年到2008年,35歲到40歲之間,在喬治·梅森大學讀了5年,然後又在美國西北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這說明,他並不像有些人所說的是什麼民科。他能到北大當教授,也符合北大的條件,比如,國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等,而不是靠投機取巧或者網路影響力。

薛兆豐。(東方IC 圖)

不久前在北京一個論壇上,我見到了薛兆豐本人。他進行了一個演講,稱得上溫文爾雅,坦誠而有教養。他在演講中談到了自己對經濟學的喜愛,也談到寫作給自己帶來的變化。他甚至談到了自己的太太。大概是說,太太在認識他之前,就讀過一篇他的什麼文章。我認為,能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太太的男人,多半壞不到哪裡去。

他被冠以「網紅經濟學家」。這個片語很有意思。網紅和經濟學家,這兩個詞單獨看都是正面的,但是結合在一起卻很荒誕。「網紅」,足以否定「經濟學家」。所以,汪丁丁說,付費購買的永遠是三流知識,而一流知識永遠是免費的。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能讓一般人明白的「知識」,能高明到哪裡去?潛台詞是這樣的,真正高明的東西,必然是曲高和寡,像愛因斯坦剛剛提出相對論一樣,全球搞得懂的也沒有幾個。

汪丁丁大戰薛兆豐

這是對薛兆豐的質疑中,聲音最大的一位。

汪丁丁,薛兆豐在北大國發院的前同事,比薛更出名的一個經濟學家。汪丁丁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汪先生談到,羅胖(羅振宇)找他在得到上開專欄,但是他拒絕了。他認為現在的知識付費模式很成問題。這篇文章被認為是攻擊薛兆豐的,因為「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得到上的專欄賣了幾千萬,是羅胖知識經濟的王牌。

得到宣傳界面。(網路圖)

但汪丁丁和薛兆豐也有很相似的一面:除了經濟學研究、大學授課之外,汪丁丁也長期面對大眾寫作。他在《讀書》雜誌上寫過很多文章,出過學術意味沒那麼強的文集,就連他批評薛兆豐在得到上開付費專欄的文章,其實也是一篇專欄文章,只不過公開發表在了網上而已。

或許可以這樣看:汪丁丁的社會影響力,更多屬於紙媒時代或傳統媒體時代(《讀書》,南方周末,財新),而薛兆豐的社會影響力則屬於網路時代。前者當然更精英一些,但是到了移動支付時代,後者的變現卻容易得多。所以,薛兆豐在得到上的專欄文章,才能賣出幾千萬。

我們很難說誰的經濟學研究水平更高,從嚴格的學術意義上講,中國學者對經濟學的貢獻,在整體上還很少。兩人的區別,更多體現在不同的社會影響力上。得益於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經濟學成為中國的顯學,相比於別的學科,搞經濟學的人更容易名利雙收,兩人都是受益者。

汪丁丁的詰問,有很明顯的精英優越性,但是卻也包含一個真問題……

責任編輯:李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這可能是最後一個抄襲韓國的綜藝了
《無問西東》被拍成了感動中國,可我依然甘願感動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