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始皇新政大部分深得人心,但是用小篆替代隸書,卻是文化的退步

秦始皇新政大部分深得人心,但是用小篆替代隸書,卻是文化的退步

歡迎閱讀本期《今古縱橫》,我是特約編輯槐叔,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下秦始皇的「書同文」和小篆。

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新政,大體上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以及統一度量衡等。但是,在這些新政舉措中,其他都是進步的,只是「書同文」要求將各國文字統一為「秦篆」,卻是文化的一大退步。

秦始皇 塑像

說起「秦篆」(即小篆體)和「隸書」,一般人都認為前者出於秦朝,後者出於漢朝。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在戰國時期,這兩種書寫體已經是一併存在了。因為當時在竹簡上寫字,隸書明顯寫起來比小篆方便快捷的多。當時關東六國的書文,包括秦國自己,除了官方文件外,大部分的書寫體都已經是隸書。只是當時都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和後來的「漢隸」也稍有區別,後世稱為「秦隸」。

秦始皇 畫像

同時,「篆體」還是一種還沒有完全脫離「象形文」的字體,相比較當時的「隸書」,認識的人也少。就是到了後世,直到現在,純粹篆體有幾個人能認識。

但是,秦始皇在李斯的慫恿之下,最後還是將落後的「篆體」定為了統一文字,並立下嚴刑峻法,結合「焚書」,強行在全國推行。而這樣的動機,就是方便了秦國的統治。

李斯 畫像

秦國軍事強大,但是在文化方面在戰國七雄中肯定是屬於落後的。「秦篆」在秦國本身就是官方文字,秦國人一般都認得,但是其他地區的人就不認識了。而且相對於隸書,篆體更加難以書寫,那這樣一來,百姓變成不識字的愚民,這肯定就方便了秦朝的「法家」統治。想想「焚書坑儒」,原因是一樣的。

漢高祖 劉邦 畫像

幸好,秦朝存在時間短,漢朝建立之後馬上將「隸書」作為了全國通行文字。這也足以證明秦始皇「書同文」這一點的不得人心,從某些方面講,是逆歷史潮流的。

槐叔一家之言,歡迎大家批評探討。敬請點贊,關注【今古縱橫】,您的支持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古縱橫 的精彩文章: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已經成書40年了,為什麼最近會火起來
「阿拉曼戰役」使得德國徹底失去北非,德軍軍神也挽救不了敗局

TAG:今古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