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宮崎駿沉醉於《白蛇傳》的少年

宮崎駿沉醉於《白蛇傳》的少年

1958年冬天,在高考前夕宮崎駿去影院觀看了動畫電影《白蛇傳》。《白蛇傳》是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片,由東映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題材正好來自中國。電影一開篇,許仙左手牽著浣熊,右手牽著熊貓,和忽閃著大眼睛的白娘子在西湖邊邂逅。

看完《白蛇傳》宮崎駿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想著白娘子那麼堅忍,再看看自己沒出息的樣子,他坐在火爐邊哭了一整晚,一切因白娘子而改變。宮崎駿咬著牙,1959年考入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主攻日本產業論。

由於當時的大學還沒有漫畫社,因此加入性質最接近的兒童文學社(兒童文化研究會),並編導了幾部人偶劇。大學期間熱衷創作漫畫,積累了數千張畫稿。日本東京學習院大學專為皇族和貴族服務,同學不是親王公主,就是高帥富,文化水平參差不齊。

由於心中有《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宮崎駿第二外語選修了中文。他不想當漫畫家了,終止了向媚俗漫畫雜誌的投稿。當聽到有人說「你這漫畫是模仿手塚治虫吧」,他乾脆把作品都燒了。連看手塚治虫的動畫片《露滴》《埃及女王》他都感到「直犯噁心」。

他要拍《白蛇傳》那樣的嚴肅動畫片,要進東映動畫股份有限公司。宮崎駿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憤青一樣,大量觀看了《偷自行車的人》《天使嬤嬤約安娜》和《國王與小鳥》等電影。1960年的時候,安保鬥爭帶動了社會風潮,許多學生都參加反對《安保條約》的示威運動。宮崎駿原本抱著保守的心態作為旁觀者,但後來看到刊登出受傷師生的照片,他才下定決心加入示威運動,不過當時學生運動已漸漸進入尾聲。

此時的宮崎駿也在思想上開始傾向社會主義,在蘇聯解體時,他的思想受到很大衝擊,但是對勞動者和革命的肯定立場一直沒變,將戰後民主主義、反戰主義作為自己終生的政治立場。

此時他成了日本「戰後派」小說家堀田善衛的粉絲。

堀田善衛於二戰末期赴任日本國際文化振興會上海事務所,以上海為背景撰寫過多部左翼小說,描寫知識分子在時代大潮中的無根感。1951年,他的小說《廣場的孤獨》獲得芥川龍之介獎(1935年由菊池寬提議為紀念日本大正時代的文豪芥川龍之介所設立的文學獎)。

《廣場的孤獨》以朝鮮戰爭為背景,描寫動蕩局勢下,一個名叫木垣的知識分子對是否應該棄國的糾結。然而就在決定離開的一瞬間,他意識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日本人的責任感,決定留下來面對日本的現實。宮崎駿曾說,「在年輕的時候,我很討厭日本這個國家,身為日本人是莫大的恥辱。《廣場的孤獨》給我指明了方向」。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崎駿 的精彩文章:

宮崎駿所帶給我的不一樣的人生
能看宮崎駿的動畫是種幸福

TAG:宮崎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