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斯克又搞大新聞,科幻小說中的火星夢想何時成真

馬斯克又搞大新聞,科幻小說中的火星夢想何時成真

近日,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又搞出一個大新聞,聲稱載人火箭飛船將在明年上半年進行火星飛行試驗。此言一出,許多人覺得這無非是畫出了一個太空事業漫漫征途上的「大餅」。不過,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71年就曾預言人類將在1994年「登上火星」——相比之下,人類向著火星的前進步伐的確是顯得太慢了……

火星人恐懼症

當人類抬起頭來,仰望星空時,最接近地球的天體除了月亮以及離地球只有約六千五百萬公里的金星外,就是火星了。火星呈紅色,熒光像火,在中國的五行文化中象徵著火。它的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中國古代叫它「熒惑星」,取「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在東晉時期的干寶所著《搜神記》里,有一則有趣的故事,說的是在三國東吳時期,一位「眼有光芒,爚爚外射」、「長四尺余,年可六七歲」的青衣童子「乃熒惑星(即火星)也」,還做出了「三分歸晉」的神奇預言。這大概是人類想像出的第一個火星人的樣子。

火星

到了近代,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第一次在米蘭布雷拉天文台觀測到火星表面布滿縱橫交錯的線形網狀結構,在隨後流傳過程中,這項觀測成果被解讀成了火星上存在能夠修建大型「運河」智慧生物。

當時正處於萌芽期的科幻作家們豈會放過這個難得的創意!一時間,「火星人」這一題材在科幻小說中俯拾皆是。比如一名業餘天文愛好者威克斯在1911年出版了科幻小說《經由月亮到達火星》(To Mars via The Moon),故事講述一位天文學家和他的忘年交以及另一位工程師,三人乘坐共同設計的太空飛船先到達月亮———證實了月亮確實不能居住,然後旅行到火星上的故事。旅行到火星的主人公對接待他們的火星人介紹了無線電通訊的方案後,火星人評價說,這個消息意味著他們與地球人類進行交流的嘗試最終會取得成功,因為地球上至少還有一個人能夠設計一種必要設備來接收或發送交流信息。

在早期的各種關於「火星人」的科幻小說中,人稱「英國凡爾納」的威爾斯(H.G.Wells)的作品、完成於1898年的《大戰火星人》(The War of the Worlds)大概是最有名的一部。在他的筆下,火星人把火星自身的資源耗盡,於是入侵地球,在倫敦登陸。這些火星人的科技比地球人更為先進,他們狀似章魚,體大如熊,沒有生殖器官,以分裂繁殖的方式繁衍後代。同時也不飲不食,更不會消化,而是依靠把捕獲的地球人的血液直接注入血管維持生存。他們的武器能發射出熱線和黑煙,熱線過處留下毀滅與死亡,黑煙起處城市頓成廢墟。地球上的槍炮炸藥對他們都無濟於事,一艘英國裝甲戰艦雖然與他們英勇奮戰,結果還是化為一團火焰。正當他們所向披靡,即將把倫敦夷為平地的時候,他們卻不戰自潰。原來他們對地球上的病菌沒有免疫能力,因而一批一批地死去。

《大戰火星人》

也虧威爾斯想像得出這樣一個故事,而且寫得栩栩如生,成功地將「火星人」這個科幻物種介紹給全人類,在那個人們認知度相對狹隘、對外星人充滿想像的年代,「火星人」幾乎成了外星人的代名詞。1938年,《公民凱恩》的導演奧遜·威爾斯將《大戰火星人》改編為廣播劇。廣播劇以緊急新聞播報的形式登陸北美各大電台,很多聽眾信以為真,認為火星人真的入侵地球,爭相逃亡,遂成為美利堅合眾國歷史上一大離奇笑話。這一方面自然說明當時人的科學知識水平還很低,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大戰火星人》這部小說帶來的「火星人恐懼症」是何等深入人心了。

火星三部曲

如此對於火星人存在的期望或者說是懼怕,隨著科技的進步終於不復存在。1976年維京號探索火箭在火星著陸,揭露出了火星的真面目:在火星上面既沒有火星人,也不存在他們開鑿的運河——那只是在很遙遠的過去火星還有地表水的時候形成的一些如今早已乾涸了的河道罷了,甚至沒有植物生長,火星沒有地球一樣的大氣層,氣溫極端寒冷。

不過,在科學家看來,火星仍然是最有可能成為人類太空殖民地的太陽系行星。科幻作家們也迅速從「不存在火星人」的失落中振作起來,轉向另一個主題——征服並殖民火星,將其作為人類的又一個家園。

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東西方的兩個「火星三部曲」。在日本,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科幻作家神林長平歷時二十多年創作的硬科幻風格的「火星三部曲」,堪稱日本火星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開篇之作《平撫你的靈魂》(あなたの魂に安らぎあれ)出版於1983年,第二部《帝王之殼》(帝王の殻)、第三部《膚之下》(膚の下)分別於1990年和2004年推出。這一「火星三部曲」描寫在遙遠的未來,由於月亮與地球的戰爭,導致地球荒廢,人類面臨滅亡的危機。在完成地球復興前的二百五十年間,人類被置於冷凍睡眠狀態,移送到經過改造之後適合居住的火星……有評論認為,火星三部曲堪與小松左京的著名小說《日本沉沒》相媲美,體現出了日本科幻作家的憂患意識。

《平撫你的靈魂》

另一部「火星三部曲」則是美國當代著名科幻小說家金·斯坦利·羅賓遜的作品,包括《紅火星》、《綠火星》和《藍火星》。其中的第一部《紅火星》堪稱作者最負盛名的小說,於1993年在美國和加拿大同時出版,當年就獲得美國星雲獎最佳小說。小說講述的不是地球人與火星人展開星球大戰,而是開始於2026年的真正的地球人實施火星改造工程、在火星上進行殖民開發的傳奇故事。在這一年,受聯合國火星事務署的派遣,一支主要由美國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火星使命遠征隊共100人,男女各半,乘坐阿瑞斯號宇宙飛船,脫離地球軌道,經過九個月的遠航,終於實現了人類登上火星的夢想。他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通過火星改造即火星地球化工程,使之適合人類生存,為地球向火星移民創造條件。這一百位首次到達火星的人就成為首批火星殖民開發者,也是最早的火星人。

《紅火星》

這部小說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最完整、最令人信服的火星畫卷,其中涉及的技術細節是那樣接近現實(比如空氣提取器從稀薄的空氣中分解出水分子),給人一種亦幻亦真之感。《紅火星》因其獨到的視角、故事情節的多樣性、時空的大跨度、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眾多的人物以及不斷變化的故事背景,成為迄今為止有關火星探索和殖民開發的最成功的科幻體小說,也被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羅賓遜理所當然地被譽為科幻作家中的托爾斯泰。

征途是星辰大海

比起國外科幻的火星熱潮,中國的科幻作家也從未在這場科幻盛宴中缺席。早在1955年,我國「科幻文學之父」鄭文光就寫出了中國第一篇完整意義上的科幻小說,《從地球至火星》。小說篇幅不長情節也不複雜,描寫在地球距離火星最近的一年,中國航天科學家製造了兩艘火箭船,準備飛往火星探險。有個叫珍珍的女孩要求隨父親上火星,未獲許可,便帶著弟弟和同學偷偷駕駛一艘火箭船離開地球。作者曾這樣描述最初的創作感受:「我虛構了幾個孩子,他們偷了一隻火箭船,飛到了火星附近,並且繞著這顆紅彤彤的星球轉了個圈子。我實在沒敢讓他們在火星上『登陸』,因為在當時,我還不知道火星上是個什麼樣子呢!」

鄭文光

1957年鄭文光又發表了短篇科幻小說《火星建設者》,並曾獲「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大獎。但他寫得最好的一本關於火星的小說,當屬他科幻小說生涯中的封筆之作、長篇科幻小說《戰神的後裔》(1984年出版)——鄭文光的科幻創作生涯以火星始,以火星終!是不是一種巧合呢?

在西方的科幻小說還未曾以現實手法描寫火星的時候,這部15萬字的長篇小說就生動而且真實地描寫了人類征服火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甚至比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紅火星》也要早上近十年時間!

《戰神的後裔》這個書名就別具匠心。火星在英語里叫做「Mars」,這個詞在希臘神話中就是「戰神」的意思。鄭文光把到火星上去建設的人們,稱作「戰神的後裔」,這不只表示了他們是「火星之子」,還意味著是不怕犧牲的勇敢戰士。這本小說從一開始就以懸疑把人吸引住,在河水暴發的情況下,講述故事的「我」無法渡河,在林業技術員的家過夜,碰上了一個「怪人」。此人神情憂鬱,沉默不語,濃茶烈酒猛抽煙,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交談中這「怪人」講出了一個令人驚奇的故事。原來此人名叫薛印青,是位一百年後的火星建設者,因為黑洞引力的影響,使他飛回地球的宇航飛船失控,竟回到一百年前,也就是現代人生存的世界。這一個夜裡,他講述了一百年後人們如何飛往火星,在火星上進行改造大自然的艱苦鬥爭,火星的大自然是極端嚴酷的,人們付出了代價,也取得了教訓,我們也可以看到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鬥爭中,同時也改造著自己,成長為真正的「火星之子」。這與金·斯坦利·羅賓遜的思路倒是確有不謀而合之處,後者在《火星三部曲》中即描述火星人類中佔據統治地位的「保守派」對「革新派」的種種倡議進行阻撓,新生力量則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最後經過二百多年的曲折鬥爭才在火星上建立起了藍色星球文明。

《戰神的後裔》

有意思的是,新世紀中國科幻的里程碑之作《三體》里,火星已經不再是作者筆下人類征服的目標。《三體》中人類的征程變成星辰大海,太陽系中的火星連一個小目標也算不上了。整部《三體》三部曲,火星只在被作為人類或是三體人的「保留地」時才偶露崢嶸,甚至進行「恆星級核彈」實驗的「倒霉蛋」也是距離太陽更近的水星……看起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火星的神秘面紗正在一層又一層地揭開。一些關於火星的夢想,已經成為了一片夢幻;但另一些夢想,還是會長留人間的吧——《紅火星》中火星殖民日期(2026年),距離現在只有區區8年而已!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類要加油啊!

火星飛船想像圖

本文為澎湃新聞翻書黨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留言申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翻書黨 的精彩文章:

TAG:澎湃翻書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