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字文》註解第1講:「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千字文》註解第1講:「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易傳》中有「天玄而地黃」之句,玄是黑中帶赤的顏色,天是玄色的,地是黃色的,「天地玄黃」與「天玄地黃」相比較,指天地的顏色交匯在一起,正是混沌初開的光景。《周易》中說坤卦,「黃裳元吉」,天玄地黃,上衣下裳,以天地比為巨人,極為形象。《周易》前四卦為乾、坤、屯、蒙,從天地相融,到鴻蒙開啟,與「天地玄黃」的意象相符。《易傳》中如此演化儒家的思想,「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繼而有了倫常,自然與社會的次序就確定下來了。

此中之宇宙並非科學概念之宇宙,指的是時空的變化,因而宇宙要隨在天地之後。老子弟子辛計然在《文子?自然》中說:「往古來今謂之宙,天地上下謂之宇。」宇是空間的概念,上下四方就成了「六合」,延伸出「宇內」和「環宇」的天下觀。三維的空間加上一維的時間,就構成了現實中的四維世界。《敕勒歌》雲「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就是宇。歲月如水,光陰如梭,就是宙。元代張可久《滿庭芳》云:「人生可憐,流光一瞬,華表千年。」 唐代陳子昂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都是對宇宙無窮的感嘆。

雲日浮槎圖

古人逐水而居,是為了生活的便利,洪荒既是滄海桑田也是生機所在。長江和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既創造了文明,也不時破壞著文明的發展,讓人保留著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印度神話中的濕婆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中國上古神話中的洪水,著名的有兩場。一是伏羲、女媧時期的史前大洪水,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二是黃帝之後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共工怒觸不周山造成的洪水。共工本為水神,他發怒造成的洪水就具有更徹底的破壞力。一直到大禹治水成功,第二場洪水造成的災難才基本平息下來。

神話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以身體化為天地山川萬物,左眼化成了太陽,右眼化成了月亮。《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混沌生了天地,也生了陰陽,生了日月。日中則昃,月滿則虧,這是時間與狀態的周期變化,體現為做人的道理,就是「謙受益,滿招損。」 《周易》離卦云:「日仄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耊之嗟凶!」夕陽西下,如年華老去,鼓缶而歌,是看透人生的逍遙。《周易》中孚卦云:「月既望,馬匹亡」。望月是十五最圓之月,過了十五,月亮就要不完滿了。縱是「縶馬」之禮,也不能挽留客人驅馬離開,正所謂「天下沒有不散之宴席」。宋代蘇軾作《水調歌頭》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常玉)白馬圖

《易傳》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混沌生了陰陽,陰陽生了四象,以四方守護神獸的形象來表達,就是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古人抬頭仰望星空,就依次分為四象二十八宿,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易傳》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古代占星術把天上的星宿對應到地上的國州,就是「分野」,可以用星象察看運氣。唐代王勃在《滕王閣序》開篇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說的就是分野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余慕蘭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余慕蘭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