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紫雪齋按:本文的作者唐略老師,是畢業於北大的高材生,而他現在對自己的定位是「中醫人」。他不但連著幾年『3·15』賣這五味葯,還說: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平台主人特意聯繫唐略老師獲得授權,轉載分享這兩篇文章。

唐略315提案:

所有中國人都不能停的五味葯

今天是三一五消費者權益日,似乎是消費者們揚眉吐氣的一天。

我想起《論語·鄉黨》中的一句話,說孔子「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說,孔子從來不吃在街上買來的酒肉。為什麼?質量不過關,衛生不達標,恐怕吃了拉稀,或放臭屁。

原來,中國消費者的權益,自古就無法得到保障。或者說,中國的消費者,自古就沒什麼權益可言,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是中國人自古的通病。

那怎麼辦呢?要靠文化。提高民眾的素質,讓美德成為人們的自覺意識。

所以要將心比心,愛他人如同愛自己,己之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仁」。

要明辨是非。對於好人好事,要有鮮明的態度去擁護和讚賞,對於不好的人和事,要有鮮明的態度去反對。這就是「義」。

要講秩序,自覺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必要的約束,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禮」。

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要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不要盲從、迷信。這就是「智」。

要學會與他人和諧共生,遵守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講究信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這就是「信」。

孔子是最偉大的蒼生大醫,他開了一個適合所有中國人服用的方,方子就這五味葯:

仁 義 禮 智 信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所有中國人,都不能停。

對於這群不仁不義、無禮無智,尤其不講誠信的中國人,仁義禮智信這五味葯,一天都不能停。所以,自古聖賢都把這些東西掛在嘴邊。上至四書五經、秦漢古文,下到明清小說、桐城文派,無時無刻不在強調。

這五味葯,可以治病,也就是消滅人們的劣根性;病好了,一般人仍停不下這些葯,因為他們在治病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葯的妙處,久服還能養生呢。

自古任人唯賢,廟堂之上往往是飽讀詩書之人,其實都是吃這五味葯吃得多的。

就連商人,吃了這這五味葯,也會覺得「君子愛財,取之以道」,這就是近代的儒商。

當然,也有人不願意吃這五味葯,只放在嘴裡嚼一嚼,然後偷偷吐掉了。這種人滿嘴藥味卻病情嚴重,以至於使人懷疑這五味葯的作用,甚至厭惡這五味葯,懷疑其有副作用。

五四後,洋人給我們送來了新葯,其中充滿了「自由」、「愛情」、「民主」之類的興奮劑,造成國人大面積停葯。於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不守信用的人越來越多。國人舊病複發,各方面每況愈下。

怎麼辦呢?法治!但法律也有空子啊,鑽法律空子的人又越來越多。法律於是與時俱進,面面俱到,結果,往往成為惡棍們打擊良善的工具。有病不對症吃藥,僅僅把生病器官割掉,是不行的。割了還會長。天天315都白搭。

吃這五味葯吃得多的朋友,讀了此文,必心生歡喜。

沒吃過這五味葯的人,有一部分是有宿世的慧根,是天生的聖賢,不需要吃藥,體格就很好,這是我敬佩的人;還有一部分是諱疾忌醫的病入膏肓者,吃不下這五味根本大葯,光吃人蔘、鹿茸、當歸、枸杞,又有什麼用呢?

不管怎麼說,中醫得用!因為——

中醫有靈魂,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中醫的思維,下面我就舉幾個例子:

中醫思維方式下的桃花

春天的桃花很美。面若桃花,相信不但女生嚮往,男生內心深處也是嚮往的。人們看到桃花,就會想:這玩意兒對我有什麼用?你不要嘲笑他甚至批判他,這種思維是可取的,是現實的,也是正確的。可能是出於一種無意識,他們把桃花搗爛了敷在臉上,結果發現臉色還真的變好了。為什麼?同氣相求,桃花就能讓人面如桃花!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為什麼會面色晦暗?往往是因為面部絡脈瘀滯不通,用現在的話講,叫面部微循環不利。桃花色紅入血絡;在春天開得早,生髮之氣很足,所以能疏通面部的絡脈,同時,給臉上補充了生髮之氣;作為花,它能往外散,就能把毛細血管、毛孔裡面不好的東西散出來。這樣,臉上自然紅潤、有光澤。

所以,後來就有很多女子用桃花來美容。還有更講究的,要三月三日採的桃花才好,因為三屬木,有生髮之氣,農曆的三月三也是生髮之氣最旺之時。這涉及「數」的問題,《河圖》顯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這個比較複雜,姑且不論。很多人還不信,不信不要緊,至少,我可以說,這種選擇體現了大家某種美好的願望。

當你有這種美好的願望時,用這個東西的效果也會翻番。療效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是立體的。中醫不是線性思維,而是立體思維,因此有這麼多思維的跳躍。

桃花跟女子有著不解之緣

《杜陽編》:「范純祐之女,喪夫發狂,閉之室中,夜越窗欞,登桃樹上,食桃花幾盡,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此由驚怒傷肝,痰夾敗血,以致發狂。桃花利痰飲,散滯血,故能取效。」

范純祐我們可能比較陌生,但他父親很有名,就是「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范仲淹!因為死了丈夫,范家女兒瘋了,被關在屋裡。在一個春天的夜裡,她從窗子逃了出來,爬上桃樹,把一樹桃花都快吃完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她從樹上接下來,發現她已經不瘋了。

很可能她的丈夫是非正常死亡,在這個過程中,她受了驚嚇,又悲憤不舒,所以氣血凝滯,痰迷心竅,以致發狂。桃花疏肝散氣,消痰化瘀,而且性質平和,所以有作用。而人在病中,也有為自己尋找治療和藥物的本能,這個非常奇妙,其中也有同氣相求之理,以後我們可以專門來談。

珍珠與枸杞如何用

再比如,珍珠的特點是美白而有光澤。有人想,我的臉能不能也這樣呢?於是把它打成粉,敷在臉上,發現也是有作用的,而且珍珠有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緊緻,消除皺紋。

再比如,枸杞子生於西北,夏天就紅了,到秋天,別的葉子落了,它還是這樣,冬天下雪了,它也還是這樣。古人就發現,這玩意兒太經得起風霜了,如果人也能這樣該多好啊!於是就嘗嘗,甚至長期服用,後來發現這枸杞子還真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它在自然界中有某種性質,就可能對人有相應的作用。

這些應用,都起源於人們的美好想像,在生活中反覆得到驗證後,才寫入書中。當然,人們肯定也栽了很多跟頭,異想天開了很多事情,後來發現沒用,那就沒有傳下來。形象思維跟應用結合在一起,就不是無稽之談。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用這種思維去思考、去驗證、去發現。

誰會用,中醫就是誰的

用,是中醫的靈魂。中醫書籍汗牛充棟,可以說,古人能寫出來的東西都寫在那裡了,那些良方、秘方,千千萬萬,你甚至都不用去創新。但是現在人為什麼還在說中醫失傳?就是因為大家不知道怎麼去用。失傳的是用法。而且,很多人沒有去思考和應用的衝動了,更傾向於去聽專家的,專家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這就壞了。我們學中醫,建立了取象比類的思維方式,接著就是要跟應用結合起來,時時刻刻想著怎麼去用。

我一直講,書籍只是學問傳承的一個維度,不能承載學問的全部。現在很多中醫,死死抱住書本,遇到一個病,它能給你舉出很多觀點,《黃帝內經》如何說、張仲景如何說、葉天士如何說,頭頭是道,但讓他治療,為何沒有張仲景、葉天士那麼有效呢?關鍵還在應用,這也正是師門口傳心授的主要內容。醫學裡的觀點,你不用管是誰講的,只要講得對,你就拿來用。會用了,就是你的。

如果說,知識是陰,那麼,應用則是陽,它們不可分割:陰陽交抱,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你不能先學幾年知識再去實踐,這樣就脫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