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韓非子》助秦王,淺談治國理政-儒家三綱五常與法家學說

觀《韓非子》助秦王,淺談治國理政-儒家三綱五常與法家學說

依法治國乃是根本

晚年毛澤東曾和他的侄兒毛遠新有過一次關於讀書學習的談話。

他說:你說的《韓非子》我年輕時就看過幾遍,其中的《說難》《孤憤》《五蠹都能背得下來。這個韓非和李斯都是荀況的學生,也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法家。

他在讀《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時批註道:韓非子師從於荀子,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法治、術治、勢治三者合一的封建君王統治術,對後世影響很大。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ELECTRIC SAMURAI

布袋寅泰 

00:00/02:27

有人說,秦始皇統一了兩千多年的中國

韓非,在思想上統治了中國兩千年

這話利好利壞,都說得通。

的確,韓非的「法治」成就了我們現在的中國,法家思想成為了中國法律的起源點。

韓非師出儒家 荀子

老子道家哲學唯物主義辯證法,精其一生所學轉而向法。

有口吃,不善說話。

秦始皇受其思想,最終統一六國,並以韓非的法家思想作為治國經要。

後,受《五蠹》之說,在一定條件下,引發一個重大事件:秦始皇焚書、坑儒。這是個歷史悖論

中華文字 博大精深。

單獨拽出一句話,很難解釋

重點,還要看當時說這句話的人是如何想的,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如何做的。而不是後人對其的詮釋。

否則,就是不成立。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觀點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

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他在《五蠹dù》一篇,矛頭直指儒家的開山祖師孔子

後面,秦始皇焚書坑儒,想要剷除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基本上就是韓非所賜。

諸子百家介是教人向善,本身都是積極向上的東西,夠我學一輩子。但又說法不一,也是在不斷辨證「真理」的過程。這一過程極容易出現矛盾

早年間,二師兄兒時便受家庭熏陶,在「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環境下成長的。

近來看到《韓非子·五蠹dù》一篇,頗有感慨。其中劍芒直指孔子。

有人說于丹的《論語》,可不全看,因為是現代人。

二師兄也以為,能夠評價孔子的,只有和他同為一個是前期的人物,才能去闡述,因為更客觀,主觀傾向很小。更何況師出儒家

任何一門學科,包括物理學天文學、醫學等等,也包括哲學宗教。都是在不斷的思辨過程中逐漸形成體系的。

這一過程部分產物就是哲學。

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堆積的是需要後人不斷完善修改的。後人的詮釋毫無說服力。

哲學到目前都沒有固定定義,是「懷疑」與「」的過程結果的統稱

中國經典哲學思想就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常說的儒釋道三大哲學,便是儒家、釋家、道家。

儒家是盡「人道」,釋家求「佛道」,道家窮「天道」

哲學「懷疑」與「思辨」的過程中,也會有其他產物:宗教

宗教是「相信」,需要讓人「相信」。以道教為例,能夠讓人「相信」的這一過程,一定會經過哲學的「懷疑」與「思辨」,不然那就是迷信。

道教道家宗教哲學。漢朝後期,道教把道家哲學進行神話後形成體系,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はじめての、東京

 君の名は。

RADWIMPS 

00:00/01:19

言歸正傳,說到道家即可。

韓非,這個出身儒家,集道家哲學辯證法家大成者,在2000多年前就對治國理政獨有建樹。

他是老師便是:

戰國末年儒家大成者荀子

有趣的是

儒家荀子教出了兩位法家徒弟:韓非李斯。

荀子的儒家思想已經不是重點講仁,義,而是禮,這個已經是非常接近,而禮更多的是需要宗法和道德的約束,戰國後期的發展,這個『禮』與其寄希望於道德,不如刑法來約束,所以他的兩個弟子走向法家領域。

韓非

其思想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並作為一統天下後的治國經要。

批判並發展儒家思想-----《五蠹dù》批判、發展三綱

(後來)秦始皇認為儒生誹謗自己,便焚書坑儒的始作俑者。

可以說,韓非的思想趙政(即嬴政--秦始皇)有卓越貢獻。

古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秦始皇,姓嬴,氏趙,所以叫:趙政。

李斯

秦朝宰相。

後來,韓非可以說是他一手促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韓非經歷,百度一搜就有。

大體上簡明簡明扼要的說,就是:

活著的時候沒幫上秦始皇什麼,死後所有遺書,成為秦始皇統一、治國的理念。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時,第一個計劃擊破的國家就是韓國,因為當時韓國最弱,地理位置也比較近。

他看過諸子百家的思想,覺得韓非思想深邃超凡。於是,秦王特意去打了一次韓國,目的是把韓非請過來。但是這次並沒有滅韓

可是,秦國要滅韓,而韓非出身韓國,自然是要保著自己的國家。再加上的諫言,所以,結果肯定是唄。

三綱五常法家學說

韓非作為儒家弟子促進儒家學說更為完善的一面。所謂:青出於藍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指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

然而明確提出三綱思想的卻是韓非子

三綱的思想在西漢以前就趨於成熟,《韓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三綱觀念亦存在於法家。

「三綱、五常」的說法來源於西漢(公元前202年—8年12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而相關思想基礎可上溯至孔子。

三綱」的完整說法見於漢章帝時班固所撰的《白虎通義·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

韓非還有另一面取其精華 捨棄糟粕

韓非指出儒家墨家不合時宜,矛頭直指儒家的開山祖師孔子

《韓非子·有度》中的思想有一點提出是與儒學完全相反的

儒家:「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禮記》(又名《小戴禮記》西漢禮學家戴聖)

韓非:「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有度》

先有《有度》,後有《禮記》。這個順序是為了看的更為方便。

有人說,很多人對「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理解的不對。實際不是字面意思。

但是,從時間上《有度》是寫於《禮記》之前的。

也就是說,在韓非生活的當時社會,的的確確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字面意思。

法家把它發展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

歷經千年我們依然在:

「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國家治理方式的一場深刻革命,它在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歷史上有著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積累,對於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戰略意義。」

「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不僅在物質生活方面,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五蠹之說就更為犀利

韓非子·五蠹d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亂禁

這句話對後來的焚書坑儒事件,有莫大影響

儒分腐儒王儒也有凶俠義俠

腐儒一味求聖人治天下,輕視律法的疏導。

俠為仗劍者,凶俠以劍謀私慾;義俠以劍救世人。

孟子道之所在,雖千萬人 吾往矣。

乃是之俠者。

所謂「去五蠹」,去除的五類人 就是指:

學者(指儒家腐儒

言談者(指縱橫家結黨營私

帶劍者(指遊俠凶俠

患御者(指依附貴族並且逃避兵役的人)

商工之民。(反對耕作的人)

他認為這些人會擾亂法制,是無益於耕戰的「邦之蟲」,必須剷除

「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

直接駁斥儒家仁義學說和墨家兼愛學說的存在價值,於後來秦始皇因儒家學子對自身誹謗極為不滿,導致殺心「去五蠹」,才有的焚書坑儒事件

焚書坑儒歷史悖論事件

而關於坑儒對象的爭論,自古就有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秦始皇必然的選擇,但也正因此從而導致秦朝的快速滅亡。

秦始皇不是一個昏君,否則不可能統一六國,而且在統一度量衡建立全國郵路等等舉措而言,這是一個英明神武的君王。統一思進行改革,是一定會經歷焚書坑儒這個過程的。

因此,焚書坑儒的事件,不是偶然結果,是必然結果。這是統治需要。

焚書坑儒要分開來說,這是兩件事情誘導出來後果。

其一坑儒事件:

坑儒事件的最重要、最權威的史料,是《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段記載: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葯。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葯,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術士侯生盧生借為秦始皇求仙丹靈藥為名,背地裡誹謗疾風秦始皇,被始皇察覺後亡命而去。

秦始皇怒,說「我用了許多文學之士、方術之士,是為了興太平,求奇葯。現在無效驗,他們反而說我壞話,要嚴辦!」

結果把他認為犯禁的儒生四百六十餘人坑殺(活埋)在咸陽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曾勸父親不宜用坑殺之法懲治讀孔子之書的諸生,秦始皇怒,派扶蘇去北邊監蒙恬的軍。

說諸生「皆誦法孔子」,意為他們皆讀孔子之書,按孔子的榜樣行事。此所言「諸生」無疑就是讀書人、儒生。

錢鍾書認為,雖然「術士」可指方士也可指儒生,但被秦始皇坑殺者應主要是儒生,即所謂「吾儒中人」。

秦始皇所說的「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恐怕主要是儒生才能造得出,他們所造的那些非議當世、反對刑殺的「妖言」恐怕也是最合黔首之心的,這才讓秦始皇產生「惑亂黔首」的擔憂。

秦始皇又對韓非子的五蠹之說去除腐儒頗為在意,才促成了坑儒事件。

所謂坑儒:是殺的兩類人,腐儒方士

其二焚書

秦始皇取消「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時,遭到了博士齊人淳于越的反對,淳于越要求遵古制,分封弟子,這是儒家思想尊古」,與韓非的「革新」,大相徑庭。丞相李斯贏合秦始皇則對其進行駁斥,並要求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這才引發的,焚書。

焚書進行統一的「革新」思想,這本身就是出自韓非

這兩件事分別引出了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的實質並非僅有統一思想、愚民這樣的簡單,其背後隱藏著的是法家思想和其他諸子百家思想在權力上和統治地位的爭奪,是主張實行新政的秦王朝法家思想對提倡「尊古制」的儒家思想的一次打壓。

《韓非子·八奸》當中也有千秋,時至今日依然適用

《韓非子·八奸》所謂「八奸」,就是指:

「同床」,指君主妻妾

「在旁」,指俳優、侏儒等君主親信侍從

「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

「養殃」,指有意討好君主的人

「民萌」,指私自散發公財取悅民眾的臣下

「流行」,指搜尋說客辯士收買人心,製造輿論的臣下

「威強」,指豢養亡命之徒,帶劍門客炫耀自己威風的臣下

「四方」,指用國庫財力結交大國培養個人勢力的臣下。

這些人都有良好的條件威脅國家安危,要像防賊一樣防備他們。

「緊緊抓住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既可以起到關鍵推動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壞作用。」

在多種所有制形式並存、多種價值觀並存、多種道德觀念碰撞的今天,重提韓非子的「法治」思想非常有必要。

雖然我們處於不同的時代,但同屬新舊觀念、新舊體制更替之時,我們也必須把「法」放在首要位置,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輔之以權威和手段,即:「抱法、處勢、行術」,使我們的國家更具競爭力,保證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穩步發展。

感謝您關注二師兄。回復「雜談」「旅行「「動漫」「星空獵手」、「雜談1」、」雜談2「「雜談3」「雜談4」「雜談5」「雜談6「「電影」「測評」等等 查看二師兄的 嘚逼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師兄 的精彩文章:

TAG:二師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