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思量的紅樓一夢

不思量的紅樓一夢

俄藏本複製《石頭記》書影

清道光年間手抄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紅樓夢典藏版,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署名不再是先前的曹雪芹著,高鶚續,而是曹雪芹著,無名氏續,高鶚、程偉元整理。這樣改來一目了然,也著實嚴謹。

高鶚大家都有所耳聞,而程偉元何許人也?

如今我們所讀的《紅樓夢》都是一百二十回通行本,在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刊之前,作者提名都是曹雪芹、高鶚著,或是曹雪芹著、高鶚續。這在紅學界其實存在很大爭議。曹雪芹在世時,紅樓夢都為手抄本流傳市面,直到他去世幾十年後,一位名叫程偉元的印書老闆才採用活字擺印的技術出版了紅樓夢,而這時手抄本只有前八十回較完整,而八十回後的內容已完全沒了蹤跡。距程偉元自己所說,八十回後的內容,是從挑著擔子敲著小鼓的商販擔子上,陸續找到補齊的。但後來紅學家們經過考證,形成了共識:程偉元是請到了一位叫高鶚的讀書人,來續出八十回後的內容的。高鶚與曹雪芹毫無關係,不認識,沒來往。他的思想境界、美學趣味,與曹雪芹不僅是差距問題,甚至在許多根本點上是相反的。所以我們讀到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並不是曹公的原著。

胡適的弟子周汝昌先生生前深深痴迷於《紅樓夢》,他與兄長、女兒一起整理出《石頭記會真》,幾乎為曹公原筆,而且有大量的脂硯齋點評(關於脂硯齋後面還會介紹),周汝昌與紅學家們考察出,曹雪芹生前是把《紅樓夢》寫完了的,全書通部結構是以九回作為一個單元,又以十二為總攬人物和情節的組合數,因此全書應為9*12=108回。而後二十八回迷失的原因已不清楚了,可能是手抄遺失,或是政治避嫌,總之是一大憾事。

於是張愛玲說: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鰣魚多刺,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與朋友談《紅樓夢》,很好奇多個圖書榜單中都少有《紅樓夢》的身影,《百年孤獨》之類倒是仍舊很受歡迎,毋庸置疑我也喜歡《百年孤獨》,不然這個公眾號也就不存在了,只是相對於《紅樓夢》來講,它仍是淡得很。最後我的理解是,《紅樓夢》的高度已經不能以「書」這一名稱來取代了,而應當稱之為「經」,蔣勛老師也說過《紅樓夢》當是一部佛經,它對於人性、處世、參禪、悟道乃至管理學、社會學、建築學都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於是自清朝起,便有大部分學者運用題詠、評點、索隱等傳統方法研究《紅樓夢》,被稱為舊紅學。五四運動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國學大師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堂而皇之步入學術之林。

而蔣勛老師卻一直是不提倡從「紅學研究」的角度讀紅樓夢的,於是在他的細說紅樓夢中,聽到的是滿目青春,紅袖添香以及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了解蔣老師的都知道,他對於美學有獨到且深刻的見解,所以他的紅樓夢經意或不經意間都透漏出美的體驗。榮國府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從亭台樓閣到古琴、茶具、窗紗、酒盅都妙不可言。蔣老師用了幾乎半個世紀去理解紅樓夢,每回用140多分鐘去講解,算是一大工程,令人欽佩。

除去青少版、精編版外,直到2012年我才算是完整地讀完通行本《紅樓夢》,距現在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五六年時間不算短,十五歲到二十一歲,也是從稚嫩開始成熟。對紅樓之人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由表及裡,各個人物性格關係種種也算大體了解,從原書到蔣勛細說紅樓夢,白先勇細說紅樓夢,劉心武解讀紅樓夢還有王蒙的紅樓夢,張愛玲的紅樓夢魘,邊邊角角,斷斷續續也了解了不少,這麼多年來,紅樓夢之於我,早已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不可或缺」。這點倒還是張愛玲說得好:偶遇拂逆,事無大小,只要「詳」一會《紅樓夢》就好了。我深有體會。

只是現在,能讀完《紅樓夢》的人是少之又少了,更別說去讀懂,這確實令人遺憾。白先勇先生說

所以想寫幾篇文章,把我對紅樓夢感興趣的一些命題像秦可卿的死因、脂硯齋的身份或是史湘雲的「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為何沒有交代等等說上一說。如若喜歡,可與我一起討論,若無感,便全當一樂了。

封面/ 周汝昌命題、范曾題字《紅樓別樣紅》

圖片拍攝於 山師圖書館

馬孔多的夏

謝謝你的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孔多的夏 的精彩文章:

TAG:馬孔多的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