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機」

比中年危機更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機」

退休這個概念,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中年危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下半生危機」:工作失去樂趣,生活滿腹牢騷。正如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里所揭示的那樣,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壽命,未來將超過組織的壽命。你必須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價值觀,提前為下半生做好準備…

決定人生長跑的7個定律:

01 迷茫定律

在人類歷史裡,大部分人一生下來就註定要幹什麼工作,農民的兒子就是農民,木匠的兒子就是木匠;現在,人越來越自由,可以追求自己喜歡的事。

遺憾的是,只有極少數人很早就清楚自己的坐標。數學家、音樂家通常在四五歲時就已經定型,醫生通常在十幾歲時就決定當醫生了。

而大部分人,在25歲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優勢、做事方式和價值觀,然後再找到自己的社會坐標。

02 貢獻定律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卻不明白「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權衡能力,不是腦子一熱就能解決的。

你喜歡跳舞,想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藝術家,於是你沒日沒夜練習,鞋子磨穿腳磨爛,可是,大概率下,你可能還是只能在大學畢業的舞台上跳上一曲,想上市一級的舞台,都夠嗆。

你想要從政,經世濟民,富國強兵,於是你拚命地看書,學習政治,爭取考上北大,然後畢業從政。可是大概率下,第一個條件——北大,你就滿足不了,怎麼辦?

由著自己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意味著實現自我價值。想要成功,既要考慮你的個性,還要取得應有的貢獻,做出「能看的見」的成就。這些成就最好可以用數字衡量,而且是你跳一跳能夠得著的。

美國哈里?杜魯門締造了二戰後的世界格局。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起初對外交毫無興趣,只想把精力專註在國內事務上,直到波茨坦會議上他跟丘吉爾、斯大林坐在一起,才認識到外交的重要性。緊接著他找了兩個顧問,幾個月內就成為外交專家,簽署挽救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做出重建日本的決策。

03 個性定律

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既定事實」,你可以修正它,卻不可能扭轉它。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們學做事的個性其實分為兩種:傾聽型和閱讀型。

傾聽型的特點是反應快,擅長即興演講;閱讀型擅長深思熟慮,習慣提前做功課。

艾森豪威爾擔任盟軍在歐洲的總司令時,答記者問的時候出口成章,非常受媒體追捧。因為他每次開發布會前都要求下屬,以書面形式將記者的問題收集起來。

後來,他效仿羅斯福即興回答,沒想到詞不達意,經常受到記者的嘲笑。顯然,艾森豪威爾並不知道自己善於閱讀,而不善於傾聽。

十個人中只有一個是左撇子,而傾聽型和閱讀型的人接近一半對一半。如果你發現自己不適合當面跟人唇槍舌戰,可能只是因為你是閱讀型。

04 價值觀定律

價值觀是檢驗一切的最終標準。最簡單判斷方法是,你每天早起對著鏡子的時候問自己:我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的天賦和做事習慣很少發生衝突,但價值觀不是。有些工作,你做的非常出色,卻不一定符合你的價值體系。你可能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不是自己可以畢生追求的事業。

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朋友,跳槽到新公司,負責人事方面的工作,職位晉陞一等,待遇很不錯,可她過得卻不開心。因為在她的價值體系里,公司用人應該以內部培養為主,重要崗位空缺的時候,首先應該在公司內部提拔;而新公司喜歡「空降兵」,說是為了補充新鮮血液。

表面看,她與公司的矛盾是選人用人政策的矛盾,實際上卻是她跟公司在組織與員工的關係,組織對員工發展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等方面產生了分歧。最後,她不得不遞交了辭呈。

對企業來說,當短期利益不符合長遠發展目標,是偏向短期利益,還是長遠發展?如果公司業績不行,應該漸進式創新,還是大刀闊斧地改革?

實際上,這也不是簡單的經營問題,而是企業功能與管理責任在價值觀上的衝突。

05 人際定律

無論老闆、上司還是普通同事,都有權利按照他們喜歡的工作方式工作。職場里,每個人都要學會承擔溝通的責任。

同事之間交流,大多數的衝突都是同一個原因:你不知道對方如何工作,對方希望取得什麼樣的成績。一是你沒有問過,二是也沒有人告訴你這些。

如果你的老闆善於閱讀,我建議你最好給他書面報告;如果你的同事善於傾聽,你最好當面跟他討論。

同理,你應該告訴經常往來的同事,自己的做事習慣、優勢、價值觀是什麼。

一個負責市場營銷的副總裁,可能是做銷售出身的,對銷售的事情一清二楚,但對促銷、定價、廣告、包裝就一無所知,因為她從來沒做過這些事情。

那麼,做這些事情的人,就有責任幫助副總裁了解他們正在做的事、這麼做的原因、方法和預期結果。

06 機會定律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屬的位置。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大公司,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當老闆。

在BAT做得非常出色的人才,到了小公司可能施展不開手腳,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同樣,很多在小公司業績出色的人,一到大公司就如同石沉大海,默默無聞。

有些人適合當顧問,做不了老闆,因為他不能承擔決策的責任和壓力;有些老闆需要顧問迫使自己思考,才能做出決策,並根據決策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

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不是計划出來的。面臨新的任務、機遇和工作機會的時候,你應該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解自己的個性、工作方式和價值觀,並做好隨時抓住機會的準備。

07 第二職業定律

人生一場長跑,30歲時有挑戰的工作,到了40歲已經駕輕就熟,你會越做越厭倦,失去工作的樂趣。

未來,人們的平均工作壽命會越來越長。退休之後,體力勞動者什麼事都不做,釣釣魚、養養花、搞點小愛好什麼的,沒有任何問題。

而在知識工作者的字典里,沒有退休兩個字。如果你不想過了50歲,生活陷入一潭死水,就儘早為自己的下半場做好準備,發展第二興趣或者第二職業,繼續發揮餘熱,做好工作到七八十歲的心理建設。

真正的自由,是到老也能享受工作帶來的快感,而不是在各種牢騷、消磨中度日如年。

【後話】

人到30歲以後,都不得不面臨一個詞:困境。王小波在《三十而立》里描寫過這樣的困境:忽然覺得生活很無趣,上班下班、吃飯排糞,連做愛也是其中的一環,一切按照時間表進行。人到中年,之所以覺得那麼焦慮,因為大多數人已經清晰地看到了接下來幾十年的生活,就好像一個寫好的劇本,沒有驚喜,沒有期待,預見到結局。

柳傳志40歲創業,任正非比他還晚3年創業,分別創立了聯想和華為。人生半局後,是時候在人生定型前,想清楚自己心底最深處的目標和渴望,比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比如自己一直想嘗試的某個愛好,比如自己想要轉變的人生方向。不要晚上想了一千條路,早上依舊走原路,而是要開始用執行力,一步步地開始行動。

- 01 -

交朋友的標準是什麼?

答: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強者,或者正常而陽光的普通人。

- 02 -

男性更看重女性的身材、臉蛋,還是思想?

答:臉蛋和身材決定了我是否想去了解她的思想,思想決定了我是否會一票否決掉她的臉蛋和身材。

- 03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道理嗎?

答:一輩子都要和別人去比較,是人生悲劇的源頭。

- 04 -

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答:定期扔東西

- 05 -

結婚以後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麼?

答:就當這婚還沒結。

- 06 -

怎麼反駁「你行你上啊」的邏輯?

答:「我評論個電冰箱,自己還得會製冷啊?」

- 07 -

把學費拿來念書還是環遊世界更合適?為什麼?

答:讀書在沒有充分的知識作為前提的情況下,即使行了萬里路也不過是郵差而已。

- 08 -

為什麼部分人會產生「聰明智慧的姑娘都被憨憨的小伙兒搞定了」的印象?

答:嚴肅地說,我覺得,要麼姑娘只是看起來聰明,要麼小伙兒只是看起來憨……

- 09 -

你心中的完美愛情是怎麼樣的?

答:可以有不完美。

- 10 -

異國長期生活,改變了你的哪些「是非觀」?

答:很多事情只是不同,並無是非。

- 11 -

是不是一個人越成熟就越難愛上一個人?

答:不是越成熟越難愛上一個人。是越成熟,越能分辨那是不是愛。

- 12 -

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

答:把你自己變得更美好。

- 13 -

苦難有什麼價值?

答: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練意志是因為苦難無法躲開。

- 14 -

如何反駁「現實點,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答:「你是怎樣,你的世界就是怎樣。」

- 15 -

你對自由的理解是什麼?

答:說「不」的能力。

- 16 -

怎麼看待勵志的書籍?

答:看再多,那都是別人的人生。

- 17 -

同樣是別人比自己強,為什麼有時會產生嫉妒心理,而有時會產生崇拜?

答:遠的崇拜,近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夠得著的嫉妒;有利益衝突的嫉妒,沒利益衝突的崇拜。

- 18 -

為什麼當看到好照片時人們通常的反應是「真不錯,你用的是什麼相機」,當看到爛照片時,則往往笑話拍攝者水平很臭?

答:人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身,失敗歸因於環境;而將他人的成功歸因於環境,失敗歸因於其自身。

- 19 -

怎樣在有效提出推薦或建議的同時,避免給人灌輸和強迫的感覺?

答:說服他人不要訴諸理性,應求於利益。

- 20 -

哪些技能,經較短時間的學習,就可以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幫助?

答:誇獎他人。

- 21 -

你是如何走出人生的陰霾的?

答:多走幾步。

- 22 -

二十六歲,工作三年卻將留學三年,值得嗎?

答:普通玩家選擇標準配置,高端玩家選擇自定義配置。

- 23 -

如何看待「年輕時就釋懷與淡泊,是沒有希望的」這句話?

答:試圖用一句話就來總結複雜的人生,是沒有希望的。

- 24 -

要怎樣努力,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答:如果你註定要成為厲害的人,那問題的答案就深藏在你的血脈里;如果你註定不是厲害的人,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 25 -

前半生與後半生的分界線是在哪裡?

答:此時此刻。

- 26 -

你遇到過哪些讓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頂或對你改變很大的理念?

答:天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上限,努力程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下限。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 27 -

人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

答: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是我本可以。

- 28 -

在一個足夠小的星球上行走,我們是在上坡還是下坡?

答:你感覺累就是上坡,感覺輕鬆就是下坡。

- 29 -

聽過最落寞的一句話或詩句是什麼?

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

- 30 -

世界上有那麼多好書好電影好動漫註定看不完,我們對這個事實該持何種態度?

答: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 31 -

三十歲才開始學習編程靠譜嗎?

答: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 32 -

向喜歡的女生表白被拒絕了,還是喜歡她,怎麼辦?

答:也許你弄錯了什麼是表白,表白應該是最終勝利時的號角,而不應該是發起進攻的衝鋒號。

- 33 -

省錢的好辦法有哪些?

答:在買任何東西之前牢記九字箴言:你喜歡,你需要,你適合。PS:適用於很多事,包括感情也一樣。

- 34 -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答: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 35 -

什麼叫見過大世面?

答: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壞的。

- 36 -

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是哪裡?

答:我錯了。

- 37 -

扎克伯格初期是怎麼保護 Facebook 的最初創意?為什麼Facebook 上線後沒被其他大公司抄走?

答:保護創意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其最好地執行。

- 38 -

員工辭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答:錢少事多離家遠,位低權輕責任重。

-39 -

你在生活中得到過的最好的建議是什麼?

答:「過度自我關注是萬惡之源」、「永遠不要為尚未發生的事兒擰巴」、「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 40 -

哪些行為是浪費時間?

答:思而不學+猶豫不決。

- 41 -

最能燃起你學習激情的一句話是什麼?

答: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 42 -

如果好人沒好報,我們為什麼還要做好人?

答:我們堅持一件事情,並不是因為這樣做了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 43 -

戀愛半年,女朋友覺得沒有了開始時的新鮮感,怎麼辦?

答:所謂新鮮感,不是和未知的人一起去做同樣的事情,而是和已知的人一起去體驗未知的人生。

- 44 -

為什麼大家都要上大學找工作,而不太喜歡開計程車、開小店、開飯館、擺街邊早餐小吃攤等「短平快」項目?

答:「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45 -

情商不高的例子有哪些?

答:對陌生人畢恭畢敬,對親近的人隨意發怒……

- 46 -

如何看待「年輕的時候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人脈」?

答:沒有目的之交往,才能感動人。

- 47 -

有哪些道理是你讀了不信,聽不進去,直到你親身經歷方篤信不疑的?

答: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 48 -

有哪些我們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後半句?

答:「人是生而自由的」;下一句是:「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再下一句是:「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簫推薦 的精彩文章:

斯喬布斯:只有瘋狂的人才能改變世界,而專註和簡單一直是我的秘訣

TAG:冷簫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