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今收藏界書法作品是否還能繼續受人追捧

當今收藏界書法作品是否還能繼續受人追捧

本來還愁今天素材該從哪裡入手,今天練字時看到之前臨摹用的王羲之的《蘭亭序》,雖有破損但因為喜歡一直以來保存的還算不錯,所以借著這個由頭我們一起來聊聊歷代的書法作品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俗話說得好,「家中無字畫,必是俗人家。」中國人喜歡在家裡懸掛或者收藏一幅畫,更多的是文化帶來的享受。一幅書畫,給家庭提供了文化的支撐、源遠傳承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讓我們成為精神生活的「富翁」!真乃人生一大雅事、幸事!

據藝術品市場大數據分析,目前不少投資都游向了藝術品收藏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書畫,而且近幾年在全國各地掀起一股書畫「收藏熱「,書畫市場前景一路走俏!比如身價過億的藏家中,劉益謙花2.7億港元買張大千的《桃源圖》,王健林花1.72億元買畢加索的《兩個小孩》。

毫無疑問,這些畫作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但是,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收藏不起這樣的作品,那麼又該如何收藏書畫呢?當代書畫投資收藏價值和市場前景怎麼樣?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王羲之,王羲之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他七歲就擅長書法。傳說晉帝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曆的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蒐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緻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都會問了,那究竟這些歷代代價的書法作品值不值錢呢?這個我也不敢妄下斷言,把我搜集到的一些書法作品的成交價跟大家分享下

NO.10

曾紆 草書與允直知縣七哥札; 成交價:4592萬元

曾紆(1073-1135),字公袞,晚號空青先生。江西臨川南豐人。北宋丞相曾布第四子,曾鞏之侄。北宋末南宋初散文家、詩人、書法家。曾紆的《人事帖》內容是:「(曾)紆乍到。人事紛紛,未能作記。侄孫過江下,談能面言也。(曾)紆再拜,允直知縣七哥。」宋代時經過「珍繪堂記」收藏,清代時經過清初大收藏家宋犖,及江恂收藏,民國時經過張珩、許聞武收藏。

NO.9

傅山草書《為毓青詞丈作詩》;成交價:4872萬元

傅山草書《為毓青詞丈作詩》局部

傅山此卷以行草書《賀友人得子詩》,但字裡行間,多寄黍離之悲,遭際之苦,友人五十餘得子之樂反在其次了。估計其時正值明清易幟不久,國破家難,中心凄苦,難於強為歡笑也。故其書,亦排奡縱橫,任性發越,如山間奔泉,激蕩迴環,急瀉而下;又如壯士悲歌,穿雲裂石,聲情並集。是他筆隨心運,得意忘象的佳作。

NO.8

文徵明《西苑詩冊頁》;成交價:5208萬元

文徵明的《西苑詩冊頁》此卷行草書用筆蒼勁流暢,書體端整秀逸,是文徵明晚年佳作之一。

NO.7

宋克《草書杜子美壯遊詩卷》;成交價:6832萬元

宋克《草書杜子美壯遊詩》卷,全長六米餘,卷後款署:「右杜子美壯遊詩,東吳宋克仲溫書於廣平之草堂」。書法體勢開張,筆畫勁健,在行草書中夾雜著一些章草書的結構、筆法。這樣的草書,我們並不感到陌生,因為它與故宮博物院所藏二十三歲所書《草書進學解》同一風貌、特點。所不同的是,此卷草書顯得更為穩健婉美,即在勁健挺拔的筆法特點上,多了幾分流暢婉潤的風骨,顯得峭麗而清雅。

NO.6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成交價:8008萬元

此卷《洛神賦》(局部)行中兼楷的結體、點畫,深得二王遺意,尤其是王獻之《洛神賦》的神韻,即妍美洒脫之風致。如端正勻稱的結構、優美瀟洒的字姿、圓潤靈秀的運筆、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時,又呈現自身的追求,象比較豐腴的點畫,輕捷的連筆,飄逸中見內斂的運鋒,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氣勢,都顯示出他博取眾長而自成一體的藝術特色。

NO.5

朱熹《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成交價:1.008億元

《宋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為朱熹、張景修等6段宋人墨跡,1段元人墨跡,原此卷中的一段樓鑰題跋,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NO.4

宋徽宗《臨唐懷素聖母帖》;成交價:1.28億元

宋徽宗以瘦金體聞名於世,是歷代皇帝中書法造詣極高的一位。宋徽宗臨摩他人的書帖極少,這幅臨摩懷素的聖母帖則為行草。

草書聖母帖,55行,篆書年月一行。正書題名5行。此帖線條遒勁,富有彈性感覺。曲線如滾轉的圈圈。這是懷素較有約束之作。大書家張旭的草書,因用筆尖,一筆之內轉變運動較有限制,而懷素運用篆書技巧,他使用渾圓之中鋒而少用筆尖運轉,故懷素有氣勢浩大之處。另外,此帖之佳處,還保留有一部分章草,故此帖成為唐朝時不可多得的草書帖,為懷素書跡中之上品,頗為世重。

NO.3曾鞏《局事帖》;成交價:2.07億元

《局事帖》書於印書紙背,仍能看出圖書印刷的字痕,根據邦達先生《古書畫過眼要錄?津隋唐五代宋書法》一書考證。該帖為曾鞏在通判越時任上所書信牘,時間應在熙寧十年(1077年)之前,曾氏約50餘歲,書法結字修長,筆劃清勁,為曾氏存世罕見的墨跡。2016年5月15日,王中軍2.07億買下曾鞏《局事帖》,20年增值45倍。

NO.2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唐代雙鉤摹本);成交價:3.08億元

王羲之的墨跡流傳到今天的大都為響拓勾摹本。所謂響拓勾摹本,是指在照相印刷術發明之前,古人為了保護書畫藝術品原跡,採用臨摹的方法製作副本和複本。所謂「摹」,就是對原作真跡摹寫,力求絲毫不差。書法摹寫稱之為「響拓」,繪畫摹寫稱之為「移畫」。這一風氣在唐宋時最盛,在唐朝,就有官方設置的許多專門摹拓書法名跡的「御府」,下有專門摹拓書法的人員,不少人都是此中高手。如今,東晉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已經蕩然無存,這些唐朝的摹本就顯得尤其珍貴。唐代因摹刻技術很高,筆意俱存,宛如手寫,也可窺見王羲之行書的面貌。

NO.1

黃庭堅《砥柱銘》;成交價:4.37億

《砥柱銘卷》是黃庭堅晚年大字行楷書風格確立之初的開山之作。《砥柱銘》全長11米,捲軸長約8米,寫於典型的北宋澄心堂大紙。前半部分內容為唐代名相魏徵所作《砥柱銘》,大字行楷書43行,每行4字—6字不等。共計600餘字,筆勢的鮮活和筆法的鋒芒外露,清新飄逸,長槍大戟,縱橫奇崛,落筆奇偉,豐勁多力,可謂字字珠璣。

編輯:極眼鑒信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古藏機 的精彩文章:

TAG:萬古藏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