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漣漪F9 Pro是F9耳機推出後一款計劃內的耳機,也是廣大關心飛傲的粉絲們最期待的產品,原因很簡單,作為三單元的圈鐵耳機,其中負責高頻的動鐵單元,飛傲F9和F9SE使用的是倍聲動鐵單元,而F9 Pro將會使用樓氏的30017單元。F9的售價698元,而F9 Pro的售價為998元,300元的差價換一個樓氏30017,聽起來是挺吸引人的。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 樣機來源:廠商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機
    是否商業關係:是

F9 Pro是飛傲和樓氏電子合作產品上的主角,前不久我們測評並推薦的FH1也許是配角,畢竟F9 Pro的包裝盒上已經印上了樓氏30017單元的字樣。而FH1單單元的動鐵高音並不那麼出名。但FH1因為使用了不同於F9的外殼和聲學結構,塑料外殼也為它節省了不少成本,所以FH1的售價低於500元,聲音表現卻肯定明顯好於F9.那麼F9 Pro沿用F9的設計,更新了動鐵單元和重新調校後能否有大幅度的提升呢?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這裡先簡單回顧一下F9系列耳機,以及介紹一下F9 Pro耳機。飛傲漣漪F9系列,外觀使用了鋁合金外殼,漣漪的造型,內部腔體也因漣漪造型而打造出不規則的腔體和強度更好的外殼,這些在F9 Pro上都沒有變化。F9耳機發布後,飛傲曾推出一個598元的F9 SE,它取消了可換線的設計,但要比F9便宜100元。飛傲似乎還調整過MMCX介面的角度細節,讓接插更為方便可靠。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對比F9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收納小包

飛傲F9 Pro相比F9來說,外觀顏色獨佔鈦灰色,而F9和F9 SE是紅色和黑色兩種外觀。根據官方描述,動圈單元還是PEK高分子複合材料振膜,而動鐵使用雙單元樓氏30017.而在FH1上,那隻我們評價較高的動圈單元看來是和F9 Pro上不同的。F9 Pro標配了2.5mm的平衡耳機線,和帶線控的3.5mm耳機線,和F9配置一致。在耳塞套上,F9和FH1都是兩種六對,而F9 Pro為四種12對。而在F9 Pro耳機的內側、耳機線的金屬分線器上,都印有PRO的字樣。

除了在F9、FH1上使用的,深色小開口和灰色半透明大開口耳塞套外,F9 Pro還加入了白色半透明大開口耳塞套和Comply耳塞套兩個品種。灰色半透明和白色半透明耳塞套開口尺寸相當,都比較大,但是內部紅色橡膠固定柱的材質不同,灰色半透明的較硬,而白色半透明的較軟。Comply的套子開口也較大,佩戴深度相對較短。

好了,下面直接進入到主觀聽感部分。測試以飛傲的X7 MarkII+AM3A和樂之邦Monitor 09為參考。對比的耳機包括飛傲FH1、飛傲F9和索尼Z5.測試主要基於小開孔的深色耳塞套,相信這是4種耳塞套中聲音最均衡的。下面會專門對比四種耳塞套的差別。

整體印象:樓氏高音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但30017的成名作到底在哪裡,似乎一直是個迷?說K3003用過,有人不承認,說UE900用過,也沒有定論。但可以確認兩件事,第一30017雙單元的動鐵絕對比倍聲的仿冒品強不少;第二,30017的高頻肯定不是樓氏的頂級水平。F9 Pro雖然從官方描述來看,動圈單元使用的和F9上一樣,但調校卻大相徑庭,發生了很大變化。外加高音單元升級,整體相比F9的聲音要正常了許多。而高頻方面,細節品質的提升也是理所應當。不過,FH1上中頻銜接出色,中高頻聽感自然的優點在F9 Pro上沒有出現。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H1 雙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

高頻表現:飛傲F9 Pro的高頻在白色半透明套下最為刺激,在小開孔套下比較收斂,瞬態最快,密度最好。無論在哪種耳塞套下,F9 Pro的高頻延伸表現不出索尼Z5下的細膩和空間感。但即便在最刺激的白色半透明套下,F9 Pro的高頻也不會特別張揚犀利[比如對比最誇張的FLC8和變態的魅族 Flow]。F9 Pro的高頻相對比較內斂,聲音穩定、乾淨,沒有極致追求密度,也沒有明顯拔高。聲音瞬態速度相對稍快,但空間感表現一般,聲音層次不夠豐富,更像是願意表現動鐵味道的動鐵式高頻。和已經可以展現出鬆弛、細膩級別的高級動鐵高音有差距。

在被莫名其妙抄紅的30017的名聲之下,其實我們根本找不到一個敢說自己是30017的耳機,飛傲F9 Pro反而成了第一個。那麼以F9 Pro的表現來看,它的極高頻的延伸方面不算頂級,但在聲音密度、動態尤其高頻偏高部分的表現還是相當好。解析力和層次以及聲場等方面,受耳機結構影響很大,F9 Pro的設計只能說將將合格,聲音還是偏緊。和中高頻的銜接較差,完全沒有FH1那種銜接自然的狀態,而且是差得遠。當然,FH1的高頻的密度和動態要弱於F9 Pro,在高頻較高部分的解析力和細節表現,FH1可能失真稍大一點,延伸稍弱一點。但在中高頻部分,FH1完勝。

中頻表現:FH1在圈鐵耳機中算樂意加強中頻厚度和量感的一類,而F9 Pro在圈鐵耳機中屬於中頻偏淡偏緊的一類,淡到什麼程度?要比索尼的N3AP和Z5的中頻更為靠中高頻一些,中頻的厚度相對過於偏弱了。這在聽我們喜歡使用的David Roth和Ingram Washington兩位大叔的錄音時,你會覺得這錄音估計是手機的駐極體麥克風錄的吧?擠在嗓子眼啊!雖然從質感上,已經比F9強了不少,但是中頻還是不夠好。改善中頻,可以更換更好的播放器和音效卡,飛傲的兩款播放器適配程度很一般,當然改善幅度也是有限的。

這種中頻的風格,我們可以描述為由中頻向中高頻擠的特點,聲音偏淡,偏年輕,不過似乎由於動鐵單元的性能不錯,聲音比較乾淨,到並沒有太大幹澀的感覺。在大動態表現下,F9 Pro的中頻就像不容易推好的耳機一樣,力度不足,所以爆發力很一般。中頻顯然不是F9 Pro的長項,但比F9有一定進步。

低頻表現:飛傲一直以來喜歡把中頻和低頻調的比較緊,但FH1沒有這麼做,F9 Pro也沒有這麼做。如果F9 Pro是基於和F9一樣的低音單元,那麼F9 Pro的這次變化還挺讓人意外的。在中頻描述中大家應該看明白,F9 Pro把中頻開始靠近中低頻部分的聲音動態做得都不好,所以感覺人聲都是網上擠的,雖然細節上沒太大問題,但風格上還是太偏了點。F9的中低頻是比較靠近中頻的,雖然動態不夠好,但是銜接厚度還可以。

但F9 Pro沒有這麼做,它去更明顯的照顧低頻和低頻下潛很深的部分。這讓F9 Pro的中低頻動態和厚度相當一般,聽大提琴之類就相對顯得無力些。但低頻下潛的深度和較低低頻部分的鬆弛感確實有了,可以認為這部分低頻的解析力是提升了。畢竟,相對FH1來說,FH1的低頻下潛不到這麼深,聲音也沒有這麼松,失真應該也比F9 Pro的低頻大一點,但是FH1的低頻量感和厚度要明顯好於F9 Pro.F9 Pro的低頻比較適合聽速度很慢的低頻,力量感一般,下潛較好,瞬態太慢,如果遇到快節奏的低頻,由於中低頻又缺乏支撐,就會覺得低頻有些因為過軟而帶來的發散發糊。而FH1的低頻如果聽起來糊,那是因為被擠壓後量感過多,造成的失控。除了低頻下潛較深部分的解析力之外,F9 Pro的這隻動圈單元表現遠不如FH1上的。

不同耳塞套對比:除了小開口的耳塞套外,F9 Pro還提供了一個白色半透明的耳塞套,這個耳塞套內的紅色圓柱質感相對較軟,它的高頻會最亮,中頻會最差,低頻速度會變快一些,但是中低頻缺失就更多了。灰色半透明的塞子,高頻其實也要比小開口耳塞套更開放動態更好一些,但是個人還是不太喜歡這麼亮的高頻。Comply的耳塞套,聲音最為鬆弛,高頻和中高頻的層次和空間感都會有所提升,但低頻也會變得鬆弛,本身瞬態已經很慢的低頻,似乎不一定適合。當然,根據音樂類型不同,大家可以自行選擇耳塞套。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耳塞套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耳塞套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耳塞套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飛傲 FiiO F9 Pro 三單元圈鐵入耳式耳機-耳塞套

總結

我們在FH1測評中其實已經小小劇透了F9 Pro的表現,我們推測,在F9平台上推出的耳機不會超越在FH1平台上未來的產品。樓氏30017單元和CNC漣漪鋁合金外殼是F9和F9 Pro耳機成本的累贅,入耳導管沒有像FH1獨立,也讓這部分的調音成了空談。動鐵單元數量越少,銜接做的越好,肯定是不爭的事實。但雙單元動鐵或者說第一個公開宣稱30017的F9 Pro的中高頻的銜接是否只能做到這種水平,我們認為肯定還是設計上的問題,做到有很大的可能。飛傲F9 Pro的嘗鮮價值也比較有限,也許可以買一個來聽聽樓氏官方指定30017到底什麼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碼多 的精彩文章:

Porsche Design SPACE ONE 主動降噪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 [Soomal]
OnePlus 一加5T智能手機攝像頭拍攝體驗報告 [Soomal]

TAG:數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