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八大帝王家訓,篇篇經典,千古至寶!

八大帝王家訓,篇篇經典,千古至寶!

風清雲淡

 養生音樂

純音樂 

00:00/09:42

內容來源:網路

當皇帝的無不希望國祚長久,其身正不正先不說,但他們對於後代的培養教導卻都是很重視的,這也就出現很多經典的皇帝家訓。

劉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

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

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拜。並語於汝諸弟。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譯文:我遭逢動亂不安的時代,正趕上秦皇焚書坑儒,禁止求學,我很高興,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於是讓別人講解,了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有很多不對的地方。

古代堯舜不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卻讓給別人,並不是不珍視天下,而是因為他的兒子不足以擔當大任。人們有品種良好的牛馬,還都很珍惜,況且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謫傳長子,我早就有意確立你為我的繼承人。大臣們都稱讚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經想邀請他們沒有成功,今天卻為了你而來,由此看來你可以承擔重任。現在我決定你為我的繼承人。

我平生沒有學書,不過在讀書問字時知道一些而已。因此文詞寫得不大工整,但還算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現在看你作的書,還不如我。你應當勤奮地學習,每次獻上的奏議應該自己寫,不要讓別人代筆。

你見到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還有和我同輩的公侯,歲數比你大一倍的長者,都要依禮下拜。也要把這些話告訴你的弟弟們。

我現在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憐憫這個孩子太小了。

《手敕太子文》是劉邦病危時(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三月)為確立嫡長子劉盈為帝位繼承人並對其進行諄諄告誡和囑託而親筆撰寫的遺訓。在這篇遺訓中,劉邦深悔早年輕薄文人之舉,並以現身說法告訴兒子為學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劉邦駕崩,五月,十六歲劉盈繼皇位。

曹操——《諸兒令》

今壽春、漢中、長安,先欲使一兒各往督領之,欲擇慈孝不違吾令兒,亦未知用誰也。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

曹操曾對他的夫人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曹操從孩子們小時候就制定較高的培養目標,希望他們長大都成為孫權那樣的人物,決不能像劉景升的兒子那樣,是無能無用的豚犬!在兒子們長大懂事後,曹操特地頒布了一道《諸兒令》,規範兒子們的行為。他提出「慈孝不違吾令」、「長大能善,必用之」、「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的用人準則,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曹操還有一篇著名的《戒子植》:「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歟!」可謂是言短而意豐,既有對自己這一生的自豪之感,亦有對兒子的諄諄期盼。

曹丕——《誡子》

父母於子,雖肝腸腐亂,為其掩蔽,不欲使鄉黨士友聞其罪過,然行之不改,久久人自知之。用此仕官,不亦難乎?

這是曹丕教導兒子曹叡的一段話。從指出父母不能因疼愛子女而袒護他們的過失到做官的道理。說明因愛而過分的隱藏子女或別人的過錯,最終將會適得其反。

劉備——《先主赦後主遺詔》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這是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目的是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再好吃懶做。其中「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至今還常常為人們所引用。

孫權——《讓孫皎書》

自吾與北方為敵,中間十年,初時相持年小,今者且三十矣。孔子言「三十而立」,非但謂五經也。授卿以精兵,委卿以大任,都護諸將於千里之外,欲使如楚任昭奚恤,揚威於北境,非徒相使逞私志而已。近聞卿與甘興霸飲,因酒發作,侵陵其人,其人求屬呂蒙督中。

此人雖粗豪,有不如人意時,然其較略,大丈夫也。吾親之者,非私之也。吾親愛之,卿疏憎之;卿所為每與吾違,其可久乎?夫居敬而行簡,可以臨民;愛人多容,可以得眾。二者尚不能知,安可董督在遠,禦寇濟難乎?

卿行長大,特受重任,上有遠方瞻望之視,下有部曲朝夕從事,何可恣意有盛怒邪?人誰無過,貴其能改,宜追前愆,深自咎責。今故煩諸葛子瑜重宣吾意。臨書摧愴,心悲淚下。

孫皎是吳國宗室、孫權的堂弟。孫皎曾因為小事與甘寧爭吵負氣,孫權聽說後便寫了這麼一封家書,教導孫皎待人以敬、寬容大度。其中「人誰無過,貴其能改」一句已成名言。

李世民——《誡吳王恪書》

「以君臨兆庶,表正萬邦。汝地居茂親,寄唯藩屏。勉思橋梓之道,善侔(móu)閑平之德,以義制事,以禮制心。三風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則克固磐石,永保維城。外為君臣之忠,內有父子之孝。宜自勵志,以勖日新。汝方違膝下,凄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故誡此一言,以為庭訓。」

這是李世民寫給第三子李恪的家信。他希望李恪做事待人要守大義大禮,做臣做子要勵志自勉,不能因為是皇帝的兒子就玩物喪志,驕奢淫逸。最後一句則說明了這是父親教育兒子的信。

譯文:我現在是一國之君,需要給億兆百姓樹立榜樣。你身為至親(皇子),希望你能去守衛邊疆。你要用心思考父子的道理,在外要勤勉政務。以正義來裁斷事物,以禮教來統治民心。各種壞毛病,要小心地加心避免。如果這樣,就能像堅固的磐石,永遠保衛國家。外面要能盡忠職守,家裡盡兒子對父親的孝道,要自己經常反思,每天都要有進步。你去赴任了,怎麼能捨得呢!本來想送點你喜歡的什麼,又怕你驕奢,所以誡此一言,以為庭訓。

朱元璋——《皇明祖訓》

凡古帝王以天下為憂者,唯創業之君、中興之主,及守成賢君能之。其尋常之君,將以天下為樂,則國亡自此始。何也?帝王得國之初,天必授於有德者。若守成之君常存敬畏,以祖宗憂天下為心,則能永受天之眷顧;若生怠慢,禍必加焉。可不畏哉!

凡帝王居安,常懷警備。日夜時刻不敢怠慢,則身不被所窺,國必不失;若恃安忘備,則奸人得計,身國不可保矣。其日夜警備常如對陣,號令精明;日則觀人語動,夜則巡禁嚴密,奸人不得而入。雖親信如骨肉,朝夕相見,猶當警備於心,寧有備而無用。如欲迴避左右,與親信人密謀國事,其常隨內官及帶刀人員止可離十丈地,不可太遠。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為左右內使迴避太遠,後妃亦不在寢處,故有此禍。可不深為戒備。

康熙——《庭訓格言》

心小膽大防患未然。訓曰:凡人於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患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自然消失。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處也。

康熙平時在宮中經常給皇子皇孫以教誨,雍正即位後對康熙的家訓加以追述,並整理彙編成《庭訓格言》,凡一卷,246則。今日我們讀《庭訓格言》,依然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教誨。

《庭訓格言》內容比較蕪雜,但大體可分為治國篇、讀書篇、理想篇、道德篇、生活篇等五大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原只為謀生畫畫,卻不料成為開派大師
篆書春聯,高大上!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