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聞名不退願 得三法忍願 四十八願頌

聞名不退願 得三法忍願 四十八願頌

聞名不退願 得三法忍願 四十八願頌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四十七、聞名不退願

【原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1]者,不取正覺。』

【章旨】
念佛觀音,至心專註。如是修行,得不退轉。

【譯文】
『我作佛時,他方菩薩,若聞我名,皆得速至,不退轉地。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聞我名字,「即得至不退轉」,也即聞我名字,即得至阿鞞跋致。《阿彌陀經》亦云:「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我們終日念佛,終日聞名,已經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至不退轉了嗎?若也未至,原因何在?答曰:念佛幾十年,未聞佛名字。
問:如何是「聞我名字」?
答曰:聞名見實,觀音入理,是名「聞我名字」。經云:「以音聲求我,以色相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名」無量壽,我「實」又是誰?
諸佛祖師,恐人外求,只說一心,是諸人本。諸人之心,更向何處求?
蓮池大師云:「阿彌陀佛,雖過十萬億剎之外,而實於此娑婆世界眾生心中結跏趺坐,儼然不動。何乃佩長生之訣,枉自殤亡,負杲日之明,翻成黑暗?心本是佛,自昧自心。佛本是心,自迷自佛。」[2]
蕅益大師云:「須知一切了義大乘,諸祖公案,皆我現前一念腳註。說來說去,總不離我一心。我今此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若不能當下反觀,則靈知靈覺之性,恆被一切法所區局。縱慧成四辯,定入四空,依舊迷己為物,認物為己。若能直觀現前一念,的確不在內外中間諸處,無體無相,無影無蹤,但有一法當情,皆心所現,終非能現。此能現者,雖雲量同虛空,亦無虛空形相可得。若有虛空情量,又是惟心所現之相分矣。一切時放教歷歷明明,空空蕩蕩,亦不認歷歷明明空空蕩蕩者為心。以心體離過絕非,不可思議故。了知一切惟心,心非一切,忽然契入本體,一切語言公案,無不同條共貫矣。」[3]
佛以一音演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一音」,即是諸人的心。菩薩修行,聞這一音,聞這一名,是名「聞我名字」。聞此一音,久久功純,即得契入,是名得不退轉。
設我得佛,十方菩薩,聞我名字,見我實際,即得不退轉。若不爾者,則非正覺。

四十八、得三法忍願

【原文】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4],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章旨】
念佛觀音,至心專註。如是修行,即得無生。

【譯文】
『我作佛時,他方菩薩,聞我名字,皆得速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得不退轉。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釋義】
《佛說無量壽經》云:「七寶諸樹,周滿世界。」又云:「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問:如何是「七寶諸樹,周滿世界」?
答曰:七寶者,莊嚴也。樹者,智慧也。七寶諸樹,即具足莊嚴的智慧德相也,或曰自心實相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者,即般若智慧遍滿法界也。
問:如何是聞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答曰:借我名字,悟我實際,是名「聞我名字」。世人不知,以口舌之聲為名,以三十二相為實,著相念佛,著相見佛,故不得無生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
執持名號,一心專註,功夫純熟,漸至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第一法忍,音響忍。第二法忍,諸法忍。第三法忍,無生法忍。
聞一切聲,如如不動,是名第一法忍。觸一切緣,如如不動,是名第二法忍。契入實相,一切解脫,是名第三法忍,亦名無生法忍。
契入實相,一切解脫,是名具足一切法忍,於一切法得不退轉。

以偈讚頌,四十八願

【原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5],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凈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
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暉,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6]。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7]。
如佛無礙智[8],通達靡不照,
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果,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章旨】
發菩提願,行菩提道。證無相身,起微妙用。度無量眾,成究竟佛。

【譯文】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發此願已,復說偈言:
我願超世間,究竟果地滿,
誓願不圓滿,誓不取正覺。
超越塵沙劫,願為大施主,
若不度群苦,誓不取正覺。
我歸常寂光,功德遍十方,
若有不遍者,誓不取正覺。
離欲即正念,凈慧是梵行,
回歸自性尊,普為三界師。
自性大光明,遍照十方界,
消除一切垢,普濟一切苦。
開啟智慧眼,照破諸愚暗,
消除諸惡趣,現出本來面。
悟心歸本元,毫光照大千,
日月是我變,天光是我現。
一音演妙法,普度一切眾,
隨處立道場,常作獅子吼。
法身奉塵剎,塵剎是法身,
體相自如如,究竟至圓滿。
恢複本來智,普照諸世間,
契入一真實,力等最勝尊。
法藏成佛時,大地吉祥震,
眾生得解脫,娑婆成極樂。」

【釋義】
誓證正覺,無上圓滿。如是發願,如是行願。證悟本來,恢復真常。一切諸佛,悉皆如此。若不如此,則非正覺。
若欲成佛,當行大施。自性本光,本來大施。普濟一切,無所不周。拔除諸苦,普度有情。行持大施,方得正覺。
法界眾生,皆非他人。十方有情,無非自己。有情眾生,皆聞我名。聞名得度,皆得成佛。眾生度盡,究竟正覺。
脫情情消,離欲欲滅。情消欲滅,還我本來。神光大放,普照無際。如是而行,無能無所。號稱無上,普濟十方。
見得自性,彼眼即開。彼眼一開,昏盲即消。彼眼一開,惡道即脫。彼眼一開,普照十方。彼眼一開,普度十方。
彼眼開時,悉是佛光。彼眼開時,皆是凈土。居於寶座,作獅子吼。諸魔歸服,回歸凈土。大地震動,天雨妙華。

[1]不退轉:菩薩修行的階位。菩薩修行,到了這個階位,便不再退轉,直至圓成佛道。
[2]《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五三頁上。
[3]《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二之五。《嘉興藏》第三十六冊,地二八〇中。
[4]三法忍:第一忍,音響忍。第二忍,柔順忍。第三忍,無生法忍。
[5]大施主:佛是大施主,普施一切,救度有情,無有一眾生而不受其恩光。
[6]師子吼:又作獅子吼。佛以無畏音說法,如獅子之咆吼。獅子為百獸之王,佛亦為人中之至尊,稱為人中獅子,故用此譬喻。
[7]三界雄:三界,即是六道眾生所居住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欲界眾生,色界眾生,無色界眾生。佛是三界眾生的導師,引導眾生覺醒迷夢,出離三界,故稱佛為三界之大雄。
[8]無礙智:現一切相,無一切障礙。知一切法,無一切障礙。故名無礙智。
聞名不退願 得三法忍願 四十八願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真正學人要保護自己的蓮花苞
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