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這種食物雖不是山珍海味卻勝過山珍海味

佛說,這種食物雖不是山珍海味卻勝過山珍海味

粥,又叫「小食」,是用糧食或糧食加其他東西煮成的半流質食物。佛門清苦,常喝稀粥,《僧祇律》有「粥初出釜,劃不成字者」的說法。

寺院內,每天清晨吃粥。粥後打鐘三下,叫作「粥罷鍾」。粥罷聲後,眾僧回到各自的崗位,開始每日的功課了。

紅棗粥

別看粥算不上珍貴的食品,但吃粥卻好處甚多。《行事鈔》說:「食粥有五事:善除飢、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調適、除風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吃粥又充饑、又解渴、又易於消化、又利於大小便,還有放疾除病的功效,僧尼何樂而不為呢?

《僧祇律》有個談粥的偈:「持戒清凈人所奉,恭敬隨時以施粥。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為葯佛所說。」這就將吃粥之利,說得夠透徹了。

藏地的經幡

佛在迦屍國竹園,與比丘們安居時,居士等煮了各種各樣的粥來施佛和眾僧。據說共有八種粥:一、酥粥。以牛馬等之酥,和米粟煮成粥。二、油粥。以荏酥麻等之油,和米粟煮成粥。三、胡麻粥。用胡麻子和米粟煮成粥。四、乳粥。以牛馬等之乳,和米粟煮成粥。五、小豆粥。以綠豆、赤豆等,和米粟煮成粥。六、摩沙豆粥。摩沙豆粥疑即大豆,以此豆和米粟煮成粥。七、麻子粥。用黃麻子和米粟煮成粥。八、薄粥。或用米或用粟煮成稀粥。

這八種粥,營養豐富,味道各異,以此供奉佛和眾僧,當然受到歡迎。

小米粥

《釋氏稽古略》中記載了一篇《粥疏》,是這樣說的:「粥名良藥,佛所稱揚。義冠三雄,功德十利。更祈英哲,各遂願心。既備清晨,永資白業。」這也是對粥的讚頌。

吃粥無疑比吃山珍海味清苦得多,但卻有山珍海味所沒有的優點,故而受以吃素食為主的僧眾的歡迎。

佛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佛教徒怎樣供佛才最虔誠
此物是出家人的「身份證」,到哪兒都得帶著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