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啥子哦,兩周減掉25%,吹殼子吧!

啥子哦,兩周減掉25%,吹殼子吧!

人體有2個基因組:

一個是我們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人基因組;

另一個是我們出生後進入人體的腸道共生微生物的基因組,,也稱「元基因組」。

當今,肥胖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會導致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和癌症等疾病。據統計全球共有19億人被列為超重,其中有6億肥胖患者。肥胖已經對人類社會醫療保健造成了重大負擔。

可喜的是,胖友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身邊還有眾多的科學家們和為你津津樂道的【腸言道】S博士等等熱心腸的人傳播前沿動態,收穫健康快樂。

兩周減重25%,

德國科學家巧妙結合降糖葯與抗炎葯,

有希望製成靶向減肥「神葯」

2017年9月《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許會讓這樣的煩惱煙消雲散。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將糖皮質激素與腸促胰島素結合使用的新型減肥藥,在小鼠實驗中僅用兩周就高效減重25%,同時還避免了激素帶來的諸多副作用[1]!

腸促胰素主要GLP-1和糖依賴性胰島素釋放肽(GIP)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髮展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糖皮質激素又名"腎上腺皮質激素",最為常用和廉價的是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GLP-1在下丘腦及肝臟等主要的代謝器官有著顯著的高表達,糖皮質激素可以發揮強大的抗炎作用,因此常用於嚴重感染,還因其免疫抑制作用用於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眾多疾病的治療。製備出穩定的GLP-1-激素結合物(GLP-1/Dexa)用藥在實驗中但整體而言,體現出了良好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很有潛力成為新的減肥神葯。

下丘腦是間腦的組成部分,

是調節內臟及內分泌活動的中樞,

糖皮質激素引起肥胖的中樞調控機制。

2018年1月我國科學家在Diabetes發表論文,研究發現下丘腦在慢性糖皮質激素引起肥胖中的作用與機理。

在上海生科院研究員郭非凡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鄧雅嵐等發現,SGK1/FOXO3信號在下丘腦POMC神經元中調節糖皮質激素引起的肥胖的重要功能,為了解糖皮質激素與脂肪異常堆積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見解與思路,也提示下丘腦中SGK1/FOXO3信號可能是治療肥胖以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新的潛在藥物靶點。

日本科研團隊研究發現:

GLP1可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

2018年1月10日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等的研究團隊日前在英國科學雜誌網站上公布一項實驗鼠實驗成果稱,自然界僅少量存在的稀有糖的一種、據稱有助於抑制血糖值上升及預防肥胖的「D-阿洛酮糖(Psicose)」,具有促進分泌可有效治療糖尿病的荷爾蒙「GLP1」的效果。

研究中確認了讓肥胖的實驗鼠服下D-阿洛酮糖後,腸內會分泌GLP1。由於刺激到腦部的滿腹中樞,食量下降,內臟脂肪和高血糖也有所改善。而其效果取決於服用的時間段,但若用於人,在晚餐前服用效果較好。

矢田稱,「有望在維持甜味料作用的同時,起到防止飲食過量、減小糖尿病患者負擔的效果」。


現代科學研究帶給我們的顛覆性認識——大腦的功能,至少有一部分是受腸道及微生物控制的!

2015年10月16日,《自然》雜誌又一次特別關注了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另外,德國科學家還發現,短鏈脂肪酸能促進大腦小膠質細胞的發育和生長,這更增強了大腦的免疫防疫功能。

來自UCSF的科學家發表在Cell雜誌上研究揭示了位於腸道上皮的腸嗜鉻細胞,可以作為直接感知來自體內和體外多種刺激的化學感受器,並且可以與傳入神經元建立突觸連接從而進行信息傳遞。

《自然》兩篇重磅!

腸道微生物竟是這樣在幕後操縱我們的胖瘦的!

節食減肥易反彈原來是腸道微生物搗的鬼!

2007年,牛津大學科學家找到了所謂的「貪吃基因」FTO,

也僅僅是證明了「貪吃基因」FTO與肥胖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並不是「貪吃基因」存在的直接證據。

近些年的腸道微生物研究,提供另一個更加科學的解釋了。

在2006年,由微生物領域大牛Jeffrey I. Gordon教授領銜的研究已經表明(4),腸道微生物是肥胖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尤其是微生物產生的某些短鏈脂肪酸可能是罪魁禍首。後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短鏈脂肪酸與多食、肥胖和代謝綜合症之間存在關聯。

2013年,我國微生物領域大牛趙立平教授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撰文分析了這一現狀(2),並認為腸道微生物與肥胖之間的關係,終將從相關關係走向因果關係。

2016年6月9日,頂級期刊《自然》雜誌刊登了耶魯大學醫學院Gerald I Shulman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3),他們的發現幾近完美地解釋了「腸道菌群究竟是如何引起肥胖的?」這一困擾學界多年的問題。

節食減肥易反彈的溜溜球效應與腸道菌群有關,

這一發現要歸功於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 Segal和他的團隊,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24日的《自然》雜誌上。

可見,S博士建議胖友們要保持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飲食結構中考慮水果、蔬菜、咖啡、綠茶、酸奶和紅酒等;而少攝入高脂、高糖食物等不利於腸道微生物平衡發展的食物。

減肥尋根,循根減肥!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7)30550-8

SGK1/FOXO3 signaling in hypothalamic POMC neurons mediates glucocorticoid-increased adiposity

Collins SM, Bercik 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normal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2009, 136:2003-2014.

Collins SM, Surette M, Bercik P: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the brain. Nat Rev Microbiol 2012, 10:735-742.

Yano JM, Yu K, Donaldson GP, Shastri GG, Ann P, Ma L, Nagler CR, Ismagilov RF, Mazmanian SK, Hsiao EY: Indi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gut microbiota regulate host serotonin biosynthesis. Cell 2015, 161:264-276.

Frayling TM, Timpson NJ, Weedon MN, Zeggini E, Freathy RM, et al. 2007. A Common Variant in the FTO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Predisposes to Childhood and Adult Obesity. Science 316:889-94

Zhao L. 2013. The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 from correlation to causality. Nat Rev Micro 11:639-47

Christoph A. Thaiss,Shlomik Itav,Daphna Rothschild,Mariska Meijer,Maayan Levy,Persistent microbiome alterations modulate the rate of post-dieting weight regain.Nature.doi:10.1038/nature2079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言道 的精彩文章:

腸道菌群是肥胖、慢病的「晴雨表」?改善我有招!
想吃就吃,一樣可以瘦!瘦!瘦!《瞎吃》有道-1

TAG:腸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