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把皇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導致了造反,清朝這樣做使得了安然無恙

明朝把皇子分封到全國各地導致了造反,清朝這樣做使得了安然無恙

這事得先從朱元璋說起,是他開的頭,朱元璋把他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掌握軍隊,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他們共同保衛大明江山,想法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朱元璋生前他的孫子朱允炆就問過他這個問題,朱元璋說:我封你這些叔叔為藩王是為了抵禦外敵,拱衛京師,防止有人造反。秒允炆馬上就反問道:如果叔叔造反,該如何?朱元璋沉默不語。

至死他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終於在他死後出事了,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造反,最後朱棣打敗朱允炆,登基成了明成祖。但朱棣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削藩「,他幫朱允炆把這事完成了。朱棣不但剝奪了這些藩王手中的兵權,同時也不得干涉地方事物,甚至於連離開駐地都不可以。朱棣的目的也很明確,把這幫人養起來,不能有兵權,防止他們再來一次「靖難」。在明的歷史上除了朱棣「靖難」,只有明武宗時期的寧王造反,但寧王造反不成氣候,三下五除二就被王陽明給收拾了。

皇帝們的兒孫少則幾個,多則幾十上百,但是皇位就一個。這就說到歷史上對於皇室宗親的幾種不同的安置辦法了。

比如周朝,皇家子孫和某些外臣統統封一塊地盤當王,就是諸侯王。後來的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就是諸侯們不鳥天子了,開始自己搶地盤。這就是分封制。

到秦朝的統一以後,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皇室子孫就基本都窩到咸陽成了,這種就是封王不封地。(即使封地也是名義上的,不讓實際管轄)

這樣,分封諸侯王和封王不封地成為後世各王朝參照的兩種安置皇室子孫的慣例。有的選其一,有的兩者並行。

當然還有第三種辦法,就是像秦二世胡亥一樣,全部殺光。

兩種方法給有利弊,所以皇帝們也很糾結。比如西晉八王之亂就是分封制埋下的隱患。比如唐朝玄武門之變的血腥奪嫡,就是封王不封地,諸王擠在都城太容易引起奪嫡之爭。

朱元璋選擇了給兒孫諸王封地,想讓朱家子孫為大明守四方,沒想到諸王尾大不掉,引起靖難之役,導致燕王搶了朱允炆的皇位。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就轉到封王不封地這條道上來了。縱觀清朝,沒發生過王爺造反,這點做的很成功。但是唐朝玄武門之變的血腥一幕,在雍正時的「九龍奪嫡」也上演了。再到後來滿清皇帝的子嗣比較少,奪嫡之爭幾乎沒出現了。基本上,所有朝代中皇位之爭,在清朝出現的算是比較少的,滿清在這方面做的還不錯。

此文由本人{歷史深度解密}原創,抄襲必究!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歷史深度解秘」,想和我討論歷史相關知識或者問有關歷史問題的朋友們,歡迎評論,謝謝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深度解密 的精彩文章:

歷史解密:日本那麼小的國家,GDP那麼高但是靠什麼來支撐的呢?
用歷史事實說話:朱元璋用極刑對待官員和平民,原來是因為這件事

TAG:歷史深度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