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左各庄人不知道的「二月二 龍抬頭」的傳說

左各庄人不知道的「二月二 龍抬頭」的傳說

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曆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但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4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移動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發現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誌。此時,恰逢我國農曆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6]

傳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

二月二,龍頭節,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像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在北京民間,二月二有很多習俗,比如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

這一天民間飲食還多以龍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麵條叫吃「龍鬚」[7],吃餛飩叫補「龍牙」;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

這一天婦女忌動針線,為的是免傷龍的眼睛,就連小孩剃頭也叫「剃龍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各庄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左中師生雪中忙,2018新氣象!

TAG:左各庄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