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百姓常把神佛混為一談,你想過根源何在嗎?

老百姓常把神佛混為一談,你想過根源何在嗎?

老百姓常把神佛混為一談,你想過根源何在嗎!

道教(ID:daoismcn)

基於佛教義理逐步完善的前提,佛教信仰者需要爭取到同已有信仰共同供奉的地位。在此基礎上,再度把佛道並提,成為當時佛教和道教共同默認的現狀。

道教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道書記載,老子當年西出函谷關,遇關令尹喜,遂於樓觀著道德五千言,此後師徒二人辭別,老子入山不知所終。有傳言說,老子一路行至西域,在異土之地化胡成佛。

後來流傳的《老子化胡經》中寫道:「我昔化胡時,西登太白山,修身岩石里,四問集諸山……化胡成佛道,丈六金剛身,時以訣口教,後當存金文,吾升九天後,克木作吾身。」

道教經壇三寶香的韻子中也有「化胡為佛教,苦海作慈航」的語句。從道教的經典中看,老子西出化胡為佛似乎是不庸質疑的一個結論。

但眾所周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佛道辯論中,以及當時統治者的個人信仰上的傾向,道教一直處於被打壓的局面,《化胡經》也因此而淪為偽經之流,並且成為道教歷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

異域宗教從本土宗教中汲取營養

「化胡」極有可能是佛教主動提出的觀點。

然而,真正的歷史情況並非如此。老子化胡說,在最開始流行的時候,極有可能是佛教主動提出來的觀點,並且曾一度是佛教徒用來攀附道教以及當朝權貴的最好說辭。然而「化胡說」最終卻演變成了兩個宗派之間的爭鬥利器,這中間歷經了三次非常重要的轉變過程。

第一次轉變,源於佛教初傳入,大量佛教經典需要快速漢化,所以必須要從本土文化的道教中吸取足夠多的營養,才能從一個異域宗教轉變成為適合中國人信仰的宗教。

佛教傳入中土,因為經文是梵文,所以在初入華夏的數年時間中,最初的信仰者們大多都是在從事翻譯經文的工作。要把晦澀難懂的經文翻譯成漢語,必定要用更加中國化的語言來重新加工。當時黃老之學盛行,道家玄學思想以及樸素的辨證哲學,都是佛經翻譯家們最好的參照物,甚至只需要拿來進行適當改造就可以成為佛經的最優解說。如佛經中的「空」,便是從道經中的「無」的概念簡化而出的。至今很多佛教信士依舊把做法會稱為做道場,把高僧圓寂稱作是得道。

此種情況不只是發生在佛教,任何一個外來宗教想要在中土發展,都需要歷經經理教義同本土文化相融合的過程。如天主教在傳播的時候,同樣也是經過了和中土文化密切結合的過程,利瑪竇穿上了儒服,《聖經》的第一句話是「太初有道」,並且這四個字均是出於道經。正因為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是承接中國最本土文化的信仰,任何外來宗教的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理解成為道化的過程。

老百姓為何常常把佛道混為一談

第二次轉變,基於佛教義理逐步完善的前提,佛教信仰者需要爭取到同已有信仰共同供奉的地位。在此基礎上,再度把佛道並提,成為當時佛教和道教共同默認的現狀。

為了儘快本土化以及提升在民眾信仰中的地位,佛教徒曾多次提出要與道教神仙並排的供奉地位,並且試圖混淆佛陀和老子在大眾信仰中的形象,以達到快速立足中原的目的。

《後漢書》中提到東漢明帝時楚王英曾「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蘇楊郎襄列傳》中寫道「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

以史書推算,此時祖天師張道陵尚未立教。佛教傳入,引老子之尊,依附於黃老道之說,蓋是源自於佛教的自說。佛教攀附道教,混老子浮屠為一,自佛教傳入伊始便是如此,且一直沿襲到東漢末的三國時期,人們依舊把道佛混為一談。

《魏略·西戎傳》一書中大體總結了當時這一現象的起源,寫道「《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別號二十有九。」這也是早期「化胡說」的雛形。後來流傳自西晉道士王浮的《老子化胡經》,開始完整地敘述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到異域去度化佛陀的故事。並且這一說法在當時非常流行,少有佛教徒提出過異議。

出現化胡說,同時說明道教徒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他們已經意識到兩種教派之間的區別,並且可能也已經發現自身的利益逐漸受到侵害,由此也開啟了道教徒借用化胡說來攻訐佛教的先例。

孰高孰低,造就千古奇案

第三個轉變,原本是兩個宗教相互借鑒融合的「化胡說」,逐漸演變成為了為各自利益而駁斥對方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展開的長期的佛道辯論,成為決定孰勝孰敗的關鍵轉折點。

自東晉中葉後,佛教勢力漸盛,其在中原的信眾數量逐漸增多,並且得到了當朝統治者的信仰和支持,因此就不再須要攀附道教。佛教為了表示自己的源流正宗,亟須和道教信仰撇清關係,於是開始轉而斥責、攻擊老子化胡之說,認定其乃道教用來抬升自我身價而抑佛揚道的卑劣手段。

此後歷經數次佛道爭論,佛教的社會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而道教通過寇謙之的宗派改革,以及陸修靜、陶弘景等人對道教典籍以及齋醮科儀方面的系統化修訂,使得道教作為中華民族本土宗教的地位也越來越凸顯。為了爭取到更多的社會地位,道教和佛教就「夷夏論」展開爭辯,老子西出化胡的說法成為道教爭取地位的有力工具,甚至在《後漢書·竇章傳贊》章懷太子注說中有「茄,胡樂也,老子作之」的字句,試圖以此證明道教的地位更高一級。

與此同時,「化胡說」轉身又成為佛教攻訐道教的有力工具,甚至更把此說的起源直接推卸到道教身上,從而造成了一樁千古奇案。然而這樣的推辭並沒有太明確的事實根據,因此這一論斷也成了莫須有的罪名。

所謂「化」胡,實為漢文化的包容性

歷經千百年後,當時從印度傳過來的佛教也已然變成了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道教和佛教共同承載了中華文明延續的重任。老子當年出關後,是否到了印度去度化佛陀,如今依舊沒有史實可考,但佛教自東傳後不斷地進行著中國本土化的進程,後來形成的禪宗也是深受道教辨證哲學的影響。

所謂「化」胡,顯示的正是以道教為首的漢文化的包容性。「化胡」這件事是不是老子親自所為並不重要,作為先聖后人的中華兒女在漫長的歷史中度化了每一種前來中土傳播的思想文化,這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資本。

作者 | 清虛道人 騰訊道學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一位深山隱修的老道長,泄露的修道秘密!
道家金丹文化的未來在哪裡?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