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是天降流星,憂天的杞人被誤會太久了!

原來是天降流星,憂天的杞人被誤會太久了!

?

杞人憂天的成語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喻為沒有根據的事情而憂慮和擔心。它的出處是《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生動的刻畫出一個庸人自擾的形象:擔心天崩地墜,不光自己惶惶不可終日,以至於食不下咽,寢不安枕,還要惹得看不過他這幅樣子的人跑過去,對他長篇大論苦口婆心的勸解。

杞人因為這個憂天的故事被嘲笑了兩千多年,真的只是庸人自擾嗎?會不會有其他的解釋呢?

讓我們看下中國春秋時期一次對流星雨的記述:

《左傳》,魯庄公七年——夏,恆星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據考證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翻譯過來是:夏季,看不到常見的星星,這是由於夜空明亮的緣故。流星墜落而且帶著雨點,這是和雨一起落下來的。

那麼,這次流星的記載和杞人憂天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杞國。在大家普遍的認知中,除了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似乎對這個春秋小國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連司馬遷在《史記·陳杞世家》中,也是花了二百多字列了下杞國的歷代年表後,以一句「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匆匆結尾。可以想見,這樣的小國,在強鄰的虎視眈眈和互相爭霸下,不得不屢次遷徙。據《大戴禮記·少間篇》記載,商湯滅亡夏朝後,將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遺族遷到杞國(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東北。

山東新泰附近的寧陽縣堽城鎮,有兩個村子,分別叫南落星村和北落星村。南落星村北有一堆由幾十塊巨石組成的「怪石」,村民稱其為「星星山」。其石特點為紅色、黑色和黃色在同一塊石頭上出現,其石質大部分為黃色硅鹽,呈晶體狀,與附近百里之內岩石的質地與模樣迥異。有報到說地質部門鑒定其為石鐵隕石,也有質疑的聲音,所以尚不能有所定論其是否真為。但是,南北落星村的村名和「星星山」這個名字,都是由當地古老的和星星墜落有關的傳說而來。

回到《左傳》中魯庄公七年的記載。魯庄公七年即公元前687年,魯國地區發生了如雨一樣的大規模流星隕落,而堽城鎮正是在魯國的範圍內。那麼,當時遷至新泰、距離堽城不遠的杞國人,目睹甚至遭遇了這場流星雨,是很說得通的。

所以,杞人憂天,實在是因為目睹了真實的天崩地墜景象,甚至有可能親人遭遇死傷、家園受到破壞、以至於心靈也受到嚴重創傷。深怕這樣的流星雨再次發生,面對天災的危機,無力的杞國人只能擔驚受怕,不斷的遷徙,以躲避災禍。

杞人憂天,已經變成一種固定的成語表達方式,在我們的文化中已經有特定的意義和解釋。但是,在歷史記錄的角落裡,我們發現了他憂思的前因後果和充分的合理性,是時候該為他正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杏小聊齋 的精彩文章:

TAG:銀杏小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