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練到有氣感了,是不是算小成?

太極練到有氣感了,是不是算小成?

太極練習者在師傅的指導下,學會了一種套路,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勤練,手上就會有氣感。

什麼是氣感呢?初學者可以通過以下動作初步體會一下氣感。

兩手臂左右伸展,然後手掌如下圖,指尖朝上豎起,手指放鬆,感受手指指肚與掌心的發熱與發脹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和練習太極多年後一套拳打完後手上的氣感差不多。

那麼,當練習者練到手上出氣感了,是不是算小成了嗎?

其實,有了氣感只能算是太極練習的一個階段,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了。

比如,你在鬆柔的情況下的確能夠產生氣感,然後就歡喜的不得了。整天拿著氣感戀戀不捨。結果練了經年累月一和別人做推手的練習。壞了!發現沒有什麼大用,至於什麼「以柔克剛」、「剛柔並濟」就更別提了。

對於這樣的問題在拳譜里早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當然,如果你得不到老師的正法而授,就無法明白怎麼做了。

「意在蓄神」得是你在有了氣感之後做的事兒。什麼是意在蓄神呢?就是通過意識將你的注意力含蓄在骨頭裡,而不是肌肉上。這樣就能盡其可能的弱化你的肌肉力了。這種練法也叫做內養,內壯。然後,骨肉的功用漸漸就能顛倒。由此而從外家轉為內家。

這個過程在道門太極的古法當中叫做「返本還源」。俗語稱之為換勁,換力。想實現這個目的,必須得先從「松沉」上入手而不可。比如通過單式摟膝拗步的練習,在動態的太極虛實變換中,體會如何順著地球的引力而將體重均勻的放到腳上去。並在這一系列動態動作中,做到處處勁從腳下起,又向腳下落的周而復始,循環往複。拳譜當中所謂的行功走架指的就是這樣的練法。

這麼練的好處就在於既保證了松沉,又實現了輕靈。現在練拳的人大多松沉有餘輕靈不足。陰陽失偏,故難相濟。你不輕靈活潑怎麼有可能實現懂勁呢。可輕靈又必須是要先行建立在松沉的基礎上的。這就好比虛靈頂勁如果沒有氣沉丹田的前提,那就失去了這麼做的意義。

你能藉助地力做為推動力,來弱化肌肉的主動用力。那麼,就能使得周身的肌肉漸漸鬆軟一整。

這種松整綿軟如果可以用水來比喻。那麼,含蓄於骨內的氣就好比是水具有的獨特張力。二者兼具才是練習太極拳所追求的那個棚勁。你只有具備了這種勁,在推手的時候才能做到不軟不硬,不丟不頂。在捨己從人,彼剛我柔的走化當中才能做到隨曲就伸。

達到這種程度之後,再通過逐日的強化以及各種身形步法的化發而形成極強的打擊力。沒有這些而去談柔軟練習就能達到自發的螺旋彈抖無異於痴人說夢。而柔軟的質量都沒有達到當然也是無法很好的練習剛發的。

其實,晚清之前的太極是一個先柔後剛的完整習練體系。依次而最終達到剛柔並濟的程度。這和現在的大眾練的太極拳是完全的兩碼事。現今社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健康。而且從習練的難度而言,古法太極的這些功夫過了五十歲之後是絕對練不出來的了。因此,對於更多的人而言,只要按照柔軟階段的意在蓄神來練,就完全足夠受用終生了!

GIF

----------------------------------

友情推薦:GMP之家-製藥人公益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獨家號外:失傳已久的太極習練秘籍,不怕你不練,就怕你走心
陳式太極拳「關節運動」是怎麼回事?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