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條橙》:超現實寓言的故事

《發條橙》:超現實寓言的故事

電影《發條橙》1971年上映時,在美國與英國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反響,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美國、英國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主流意識形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由於《發條橙》對暴力和性有露骨的描寫,它被美國電影審查委員會評定為X級的電影。但依然獲得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以及最佳電影剪接提名,成為了繼《午夜牛郎》後第二部得到奧斯卡提名的X級電影。

發條橙

《發條橙》里戴著圓頂黑禮帽、臉上獰笑、右眼的上下方貼著誇張的假睫毛、一身白色衣服、穿著護襠、手拿牛奶或者警棍的亞歷克斯經典造型,儼然和《七年之癢》里的瑪麗蓮夢露一般,成為了美國大眾文化、時尚潮流所追逐的流行符號。

但不同於夢露飛舞的裙擺,《發條橙》的流行與影響並不止步於時尚界對主角亞歷克斯流行符號般的復刻,影片還極大影響了美國後來出現的音樂風格:朋克、重金屬、情緒搖滾、嘻哈,等等。甚至,在此後的好萊塢大銀幕上,每當觀眾看到導演用慢鏡頭拍攝一群人走在街上、瘋狂加速派對場景、近距離搖攝面部特寫、用古典音樂演繹暴力場景,都不禁回想起庫布里克的這部標誌性作品。

在美國,《發條橙》不僅是一部經典影片,更是一種復古風潮的代表、一種讓無數設計師與音樂人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的。

1971年的美國,一方面還籠罩在越戰的陰影下,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從196年開始進入了疲軟期,出現貿易逆差、國庫赤字,股市也開始了漫長的十年零增長熊市。從肯尼迪、約翰遜到尼克松時代,美國被籠罩在經濟低迷、政府亟待改革的陰影下,60年代興起的嬉皮士風潮仍在繼續,社會中反戰情緒高漲,青年的一代所面臨的逃離現實、沉迷暴力、毒品等種種問題迫切地需要社會正視。

主角亞歷克斯的生活狀態極盡簡化,除了亞歷克斯的受害者、老師、國家機器服務人員以外,他的父母造型極其舞台化,成為普通成年人的代表。他們身上缺乏個性,冷漠、懦弱、趨利,與60-70年代很大一部分的美國成年人,特別是底層工作者的心態相符。而六七十年代那些繼承「垮掉的一代」文化的青年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發條橙》影片中被父母忽視、被社會忽略的亞歷克斯一夥年輕人也驚人地相似。

那個年代,戰爭使得美國國家機器的權威達到一個空前高漲的地位,隨著當時美國人反戰運動和反戰情緒的日益高漲,以及對經濟開始低迷的惶恐不安,《發條橙》奇異而夢境般的場景、電影《發條橙》劇照肆意的暴力、殘酷的現實以及妖異的古典音樂彷彿在人心上撒了一劑猛葯,庫布里克用抽象、異化的方式所展示社會對美國人,尤其是美國青年人影響至深。

反觀英國,《發條橙》所帶來的文化影響就沒有美國那麼積極,甚至,「發條橙」三個字可以用臭名昭著來形容。影片上映後,在英國社會引發了巨大的道德恐慌及批判,甚至還被歸罪為幾件謀殺暴力事件的元兇。1974年英國政府禁止了《發條橙》的公開放映,一直到影片誕生40周年才終於在英國本土解禁。

原因在於英國與美國不同的政治情態。美國社會從1969年才開始進入經濟低迷期,而此前因為二戰,美國的經濟一度還迅猛發展。而英國自二戰以來,傳統帝國霸主地位不保,經濟持續走低,讓英國政府與民眾漸漸患上了「英國病」。60-70年代,本來前途光明、家庭背景毫無瑕疵的青年人變成了嬉皮士、搖滾愛好者,他們隨心所欲地打扮,主張性自由開放,加上大麻和其他麻醉毒品從社會向校園擴散,青年問題日益成為英國社會中棘手的問題。

青年人在影片中看到熟悉的倫敦街道和影片開頭張狂的暴力行徑時,體內所積累的反叛因子蠢蠢欲動,穿著工裝褲、反叛的英國青年則將這部電影當做了隨心所欲的模板,《發條橙》中的深刻思想和反諷意味反而沒有有效地傳達出來。由於電影藝術過於生動且具有夢境一般強烈的下意識感染力,《發條橙》成為了經濟低迷大環境下,讓整個英國社會大驚失色的「精神毒藥」。

庫布里克所演繹的這個關於「發條橙」的超現實寓言故事,並非現實,卻又是現實問題的精鍊,加上他獨特的藝術手法和大膽的視聽語言表達,無疑是超出70年代美國、英國觀眾認知範圍的電影。它是庫布里克對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次藝術拆解,影片從根本上探討的是人性自由的問題,然而個人自由主義與專制意識形態的牽絆使得影片在討論人性的同時,將現實世界映照在了寓言里,讓觀眾看得更明白。

精英閱讀研究所

jingyingread

一切與閱讀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能想到的等待,大概是泡沫
塌鼻怎麼改善 這些妙招你可以嘗試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