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刷廣告牌——當你找回你的警徽

二刷廣告牌——當你找回你的警徽

很久沒更新啦

決定將最近寫的影評書評放上來一些

都是用的瑣碎的時間慢慢敲出來

儘管我本身的性子就是比較墨跡

但還是趕在北京的下雪天蹭蹭蹭地趕完吧

全文閱讀需要7分鐘:

第一句敲了刪,刪了又心有不甘。這種躊躇是怕我一向蒼白的話語,無法清晰地重現我看完它之後一股腦思緒暗涌,索性還是先從瑣碎談起吧。

來到一所北方的大學,冬天獵獵作響的風倒不是很難熬。全憑十九歲了還丟不掉的一點調皮,走馬觀花涉獵東西,北方在我的眼睛裡才不至於是白茫茫一片。但是一旦說到看電影,總覺得要有些儀式感才算盡善盡美。

瑜伽墊鋪滿水泥地板,三色檯燈轉到路燈同款的橘色,深色抱枕靠著暖氣片,和著電腦屏幕的光影閃爍。

貪圖著北郵人免流量的便利,電影我總是下著清晰度最高的版本。網站的搜索欄下,日常羅列著推薦高分的各種資源。看到《三個廣告牌》列了好幾天,突然心頭顫動,覺得這是一部可以推向我「瑜伽墊影院」的一部作品。

於是我就在那一口一句Fuck的對白中開始了劇情。

最開始薄霧裡的廣告牌殘破不堪,自然脫落的塑料布條帶給我一隻腳邁入了無人區的荒涼感。

我相信人天生有一種衝動,在空曠無垠的地方總想要放聲大吼。為喜悅,為憤怒,為解壓,不管什麼場景總能找到理由。女主角Mildred在這路邊,也正是嘶吼著,只不過是無聲的。或者說,新廣告牌的鮮紅色本身,就已經是極度張揚,超越了聲音的維度的了

女主角的女兒在七個月前被姦殺,至今沒有破案。而另一頭,警察整日悠閑地吃著甜甜圈,好不快活。這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是了,和瑪蒂爾達所面對嗑藥的警察一樣,一層對警察濫用職權的明嘲暗諷已經浮出水面。但是如果影片只是停留在這個階段,那麼就無法真正的有突破這一說。

女主角似乎秉持著一種「鬧得越大,案件解決的幾率就越大」的態度,將原本披散的頭髮紮起,換上牛仔工裝,站在了警探和警長的對立面。這是一種自我保護式的蛻變,她變得外韌而剛。面對前來遊說的神父,她三兩句就把他懟得無言;鑲牙遇到的牙醫是反對廣告牌一方的堅實擁躉,總想蓄意刁難她,她反手就將鑲牙鑽在他手上開了個血洞。Mildred的無奈和痛苦,對女兒的愧疚感,也用著憤怒和暴力的方式去掩蓋。而憤怒會招致更大的憤怒,如果這種鮮紅激烈的基調沒有改變,那麼恐怕她只會更加裹緊她給自己設下的「剛強」的外衣。

在我看來,三塊廣告牌其實不單單是一方對一方的控訴,還是三個,甚至更多人命運的交集。

警長Willoughby彷彿是這個案件中看得最通透的一個人。被廣告牌點名,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還拿著卷宗到處尋訪,儘管結果並不如人所願。他就像是一隻手,不斷地為周圍的其他人掀牌,掀出他人心中柔軟的一面。直到他一口血朝著女主咳去,Mildred擔心警長而叫出的那聲Baby,我才真正意識到:女主想要的並不是潑婦市儈式的索賠和道德要挾,她只是想把經歷了悲劇的女兒留在心底。廣告牌是Mildred選擇的不合作形式,她並不想傷害任何人。不然,面對這個對女兒案件不作為的警長,她大可以冷冰冰地離去。

伏筆很快就被再次提及,Willoughby心知命不久矣,在自家的馬廄里提槍自殺。但是這也是這部影片的魔力所在:一個人的死,竟然可以在人們心中掀起這麼大的波瀾。警長的三封遺書分別交給了妻子、Mildred和Dixon。不單單是信的內容影響了劇情的走向,就連信的轉遞的情節也讓前半部分的壓抑戛然而止。

Dixon和Mildred勢不兩立,可我卻覺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相似:他們的憤怒積蓄已久,只差一星星火苗,便能燎了整片生活的原野。

警長死後,Dixon的行動再沒有束縛,在其他人痛苦悼念的時候,他徑直走向樓對面廣告商,暴虐那位不順從他心意撤掉廣告牌的廣告商,甚至把他從二樓扔下。這也是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在Dixon施虐的整個過程中,背景音樂全然不是激烈緊張的,而是一股田園風氣。如果此刻閉上眼,甚至能想像到,自己正身處一片一望無垠的油菜地,舉目四望,暢然自怡。可偏偏就是風格的衝突,一種矛盾的感官刺激,帶給我一絲絲沉溺其中的快感。

而這樣的快感,在新任局長的那句「Where』s your bedge ?」後又重歸於寂。

Mildred的憤怒,也在警長死後達到了峰值。半夜裡,獨自爬上警察局對面的樓宇,先後將四個燃燒彈投擲到警察局。此處有一個細節,就是Mildred在縱火之前,多次打電話到警察局裡,再三確認無人在現場。人物再次被立體化,即一旦遇到威脅他人生命的情況,女主那種報複式的憤怒頃刻間就化了。

但是她萬萬沒想到,Dixon在同樣的時間,偷偷潛入同樣的地點,去尋找警長留給他的一封信。偏偏Dixon要在警局裡背對著窗口將信讀完,以致他沒有發現窗外的火光,偏偏Dixon帶著耳機且耳機的質量奇好,聽不到火勢蔓延的動靜 ,偏偏在前一刻他還對愛嗤之以鼻,後一瞬便突然覺得激昂憤怒的情緒並不總是那麼有意思,偏偏、偏偏……要讓一個手握導火線和火把之人,心悅誠服地將二者放下,走向另一個他,的的確確就是需要這麼多的「偏偏」與「偏偏」。

火是憤怒的具象化,我們經常用一個人頭上冒火,或者眼裡冒火的表情來表現憤怒。突然想到,我們正是通過火,從原始走向開化和智慧,現在又正是同樣一把火,焚燒我們的理性,回歸暴力和野蠻。這一來一回,究竟普羅米修斯為人借的火種,是希望之種呢,還是予人希望,再掐滅的絕望之種呢?

不得不說,導演麥克唐納的功力還是十分了得的。一場縱火案,信,電話,和Dixon常戴的耳機,無數情理之中的巧合,為立場不同的兩人相互理解提供契機。

Dixon在大火中,終於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轉變。他把Mildred女兒的卷宗藏在褲襠里,一頭扎進跳動的火舌。尚有意識的前一刻,用儘力氣將卷宗拋向背離火焰的方向。似乎這也在昭示著,憤怒和火焰,是無法解決案件的。

可我總覺得還不夠,一個人是很難輕易地將內心深處的情感展現出來的,因為在常年累月的重複里,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早已有了慣性。他這麼多年來以暴怒解決事端,怎麼會突然變得冷靜與寬容呢?Dixon在火中受到警長Willoughby那封信的觸動,也許會做出一次兩次這樣的行為,這已經算是一隻腳踏入了轉變中。但是還需要外力,讓他將徹底跨過這道門檻。

在燒傷後,Dixon全身裹著繃帶,有氣無力地躺著。而世界,有時候確實小得不太真實。與Dixon同一個病房的,恰恰就是他從二樓摔下的廣告商小伙。小伙身上還綁著繃帶,罵罵咧咧地幫Dixon接了一杯果汁,攝像機甚至捕捉到他將吸管轉到Dixon的方向的細節。到這裡,我相信Dixon的眼淚絕不是鱷魚的眼淚了,而是一種真實可觸的情感。

試問一下大家,在憤怒過後,接踵而至的最普遍的一種情感是什麼呢?不安?愧疚?焦慮?我想應該是負罪感吧。是了,負罪感。

從犯罪,到負罪,再到贖罪,這是一種重獲新生不可缺少的秩序。這裡的犯罪不是我們日常生活所說的法律層面的犯罪,只要是違背了理性和正常的認知,就算是我這裡所說的「罪」,譬如我們所說的憤怒。猶如蝶之破繭,負罪只能是由個人的努力掙破,而萬萬不可由外來的助力跨越這個階段。直接從犯罪到贖罪,沒有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那麼這樣的贖罪必然是社會強加給個體的,而不是犯「罪」者主動的行為。

幸運的是,Dixon和Mildred都置身於這樣的負罪的情感漩渦中。這也就表明,他們之間的冰層正在悄然冰釋。

浪子回頭的Dixon在康復後路過一間酒吧,聽到有人吹噓自己的犯罪經歷,讓他起了疑心,懷疑他就是殺害Mildred女兒的兇手。他終於在被撤職之後想起了一個警探的本分,通過找茬挨打,收集到了嫌犯的DNA。只記得當時我看了一眼進度條,也曾舒了一口氣,認為這場鬧劇終於就要結束了。當他懷揣著即將贖罪的急切去求證新任局長時,卻被從頭到尾澆了一盆冷水——嫌犯有充足的不在場證明。

影片的結尾,是未完的懸案。

Dixon和Mildred坐上前往愛荷華州的汽車,一起去尋找兇手。

「你確定要殺死這個人嗎?」

「我不確定。」

「留在回來的路上再想吧。「

像《芳華》里,劉峰那種近乎完美的好人性格,離我們太遠。至少我的身邊,找不出這類只管利他而絲毫不管自己的具象的人。而《哈利波特》里Snape教授,則是相反。他不是平面的,是有憤恨,有底線,有摯愛的血肉築成的人。我覺得,人是情緒的、可塑的,單單一紙兩面,是不能寫盡一個人的模樣的。所謂簡歷,重點不是在歷上,而是「簡」字上。將一個人抽象成簡歷中短短的幾行字,怎麼想都不是很甘心呀。讀一個人,光是讀他面部豐富的表情,就已經比群蟻排衙的文字介紹有趣得多。

影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以一套「殺人償命「的傳統復仇觀,掩蓋了個體的複雜化。因為在傳統復仇觀里,被害者一方往往早已佔據道德高點,不論害人者做出什麼補救,怎麼贖罪,都無法擺脫這樣的標籤。

在開始時,我們就已經走進了導演的圈套——不自覺地給Mildred貼上獨立、尋求公道的標籤,而留給Dixon的則是暴怒、弔兒郎當、不作為的偏見。慢慢地,「代表正方」的Mildred會縱火,而施虐的Dixon會浪子回頭,一步步地敲碎我們的認知。這也正是作為人,其複雜之處所在。

我們時不時也會標籤一些人和事,非黑即白在我們的意識中早已深深紮根。我們打小區分好人壞人,但有沒有人曾經啟發你: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有苦衷的是有緣由的?同時,黑白之間的緩衝地帶,其實不正是每個人的安全區嗎?也許,複雜的人們,總是需要同樣一層複雜,來隔絕外界,滿足自己的藏匿欲罷了。

硬幣也許只能有正反,而人性永遠不能缺少中間的灰色。認識到這裡,說不定我們也能找回我們的警徽,悅納我們的兩面。向那個不符合主流觀念的自己,哪怕只是伸出一隻手,明天的風,也許就會溫柔得多。

「我想我找回我的警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體不勤公眾小明 的精彩文章:

TAG:四體不勤公眾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