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仁煥法師 心態和念頭決定命運

仁煥法師 心態和念頭決定命運

今天,本次佛七活動圓滿結束。非常感恩十方來眾為自己冥陽兩界離苦得樂來到大佛寺,正因為有大家的來到,才有法會殊勝的功德。在圓滿結束準備送聖前,願我們每個人能做到用一句佛號統領合家冥陽兩界共同離苦得樂,不漏任何一個。

現在和大家分享心態和念頭的功德。我們外在用任何方法,都是如同電腦的硬體,硬體表達有限;我們的心態、念頭相當於軟體,是無限的。我們生死凡夫,總是盡量想辦法發揮硬體的力量,而不想辦法發揮軟體的力量。殊不知解脫在軟體上,不在硬體上。因為佛法裡面講,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狀態,心態決定人的命。佛法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幫助生命解脫,但很多人只是停留在念的作用上。其實一切知識可以分為教理和教用。教理讓我們明理,有了明理才有引導作用。作用有三個過程,實踐作用、經驗作用、傳播作用。如果我們浮在教理上,沒有真正敢實踐、敢使用,又不懂得總結經驗,最後我們學佛一輩子,不但自己煩惱重重,而且招感家庭種種矛盾,所以就會有人這麼講——到底是學佛還是學魔?!

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佛法既是教理也是教用。當我們僅僅停留於教理上,不敢運用成教用,如同我們的肚子餓了,始終在念「吃飯、吃飯」,肚子永遠不飽。真正吃飯是不用講話,老老實實地去吃。當然,要吃飯首先要懂得做飯,然後才能吃飯。佛法不是拿來說的,而是拿來改良生命的。改到什麼程度?優良是什麼樣?佛教本來就是很簡單的,解決生和死的問題。但是我們把它搞複雜,最後就找不到方向。生死,生下來,是為了活下去。在場的人南北都有,為了走上解脫之道,大家才走在一起。既然為著同一個生命的目標走到一起,我們就不要有分別心。

儒家的手勢是左掌對右拳,道家的手勢是左掌包右拳,基督教和天主教都是劃十字聖號,我們佛家是見誰都合掌。現在就和大家分享合掌的作用與價值。佛教的理念和其他宗教的理念有非常不同的地方。釋迦牟尼佛在悟道以後留給我們後人一句話,那也是佛教徒必定要合掌的原因,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意思是說天上天下以和為貴。合掌還代表生命來到世間應該和合,相互依靠。所以佛門倡導做人要和氣,成家要和睦,交往要和諧,群聚要和平。也是說明人心要和氣,家庭要和睦,社會要和諧,世界要和平。所以我們念佛就是念:和氣一口氣,和睦一口氣,和諧一口氣,和平一口氣。因為有一口氣在就是活人,沒一口氣在就是死人。懂得和氣了就是活人,不懂得和氣了就是死人。所以我們念佛名號就是要念出和氣、和睦、和諧、和平的生命。

我們的心如果不明理,不知道念一句佛號有這樣的功德,那我們自然就在迷茫中念。雖然看過去都是在念,但是迷茫念和明白念的作用肯定不一樣。迷茫念是沒有接受,明白念就會一念一接受。要是念念沒接受就成為火燒功德林。就像種一棵樹,又砍一棵樹,種多少就砍多少,最後也等於沒種樹了。如果一念一接受,種一棵樹,保養一棵樹,就存活一顆樹。種樹的目的是保活,不是自己種了又砍掉,那就沒有意思嘛。人的生命就是一口氣,修養就是修和氣的人生。三藏十二部也是提醒我們做一個和氣的人,做得到了,就等於我們把三藏十二部一口吞盡。如果沒有從一口氣上下功夫,沒做到和氣,我們縱有把三藏十二部閱遍,那也是經在念人,不是人在念經。所謂教理和教用,教理是有三藏十二部,教用是做到保活一口氣,平安一口氣。所以過去我們都講,念佛是為保命,也叫做平安念佛。這一口氣平安了,命就平安了;命平安了,身體就沒事了。

無明是拿這一口氣去爭,爭來爭去爭到自己沒氣了就完了,所以我們的病就是氣病,在家庭里更是容易互相氣死人。所以我們要懂得,做人就是和一口氣,和氣就是把人做好了。我們的心態如果不好,我們自然是煩惱的人;我們的心態好了,我們就是開心快樂的人。我們煩惱,自然給一家人帶來煩惱;我們開心快樂,自然給一家人帶來開心快樂。這是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狀態。因為心態是人的性,念頭是人的命,所以我們講「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性是我們的心態,命是我們的念頭。命運,是念頭爆發以後產生的。因為我們有什麼樣的念頭,我們的這一口氣就成為什麼樣的命。心態好,念頭好,命就好;心態不行,念頭不行,命就不行了。為什麼不主張學佛人去算命?因為命由自己把握,算來算去如果沒把握好這一口氣,怎麼算也不行,懂得把握這一口氣了,就是最高的算命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驛站 的精彩文章:

道證法師: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老外也搞「拍照簽收」!來看看亞馬遜是怎麼做的

TAG: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