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畫家張永海:從心出發,漫步水墨

人物畫家張永海:從心出發,漫步水墨

人物名片

Character card

張永海

張永海,1962年11月出生,福州人。1981年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學校。1987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主攻水墨人物畫,兼涉山水及書法。曾任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福建省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福建省畫院書記,福建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曾獲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福建當代藝術大展精品獎(最高獎)、福建當代美術作品晉京展優秀獎(最高獎)等獎項。

在福建當代的水墨人物畫界,張永海是一位領軍級別的人物。2017年2月,留校任教整整30年的他,調任福建省畫院主持工作。繁忙的行政事務之外,張永海隨身帶著速寫本,保持著旺盛的創作激情。

福建省畫院坐落在烏山之麓、白馬河畔,這裡樹木蔥鬱、清靜幽雅。白牆藍瓦的主樓內,張永海的辦公室偏居一隅,毫不起眼。「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鬧中取靜的斗室,很符合主人謙和沖淡的性格。

《惠風和暢》(2017年)

友人評價他「充滿詩意和浪漫,不失風趣和幽默」,他欣然領受。他的微信頭像是自己的一件圓面畫幅,名為《和風麗日笛聲悠揚》。畫面上有一群羊,有牧童和鄰家妹妹,洋溢著田園風情與純真童趣。他的才華不僅限於繪畫,散文、詩歌、歌唱,樣樣拿得出手。

針對當下年輕藝術家固守畫室、憑空臆想的創作現狀,張永海呼籲走進生活,從心出發,塑造具有生命體溫的藝術形象,給人們精神上的鼓舞和享受,進而才有靈魂的震撼和思考。

張永海正在創作巨幅畫作《林祥謙》。

迄今為止,張永海有四幅超大尺寸的水墨人物畫作,令業界好評如潮,不少人更直言「重新認識」。這就是創作於2010年的《林祥謙》、創作於2011年的《林則徐》、2016年的《遠翥》和2017年與趙勝利合作完成的作品《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

其中,《林祥謙》畫幅尺寸為長5.1米,寬2.5米,是張永海首次在如此巨幅的紙面上創作重大歷史題材水墨人物。畫中,軍閥手中的屠刀閃著寒光,他們的軍大衣和林祥謙裸露的肩膀形成鮮明對比;冷風習習,工友持援,妻子呼喊。林祥謙大義凜然,鎮定自若;遠處的火車,交代了江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時代背景。作品生動刻畫了林祥謙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林祥謙》(2010年)

「作品完成後,我自己還算滿意,說實話,創作之前心中沒底,受省美協主席翁振新和時任省美協秘書長的王來文的鼓勵和支持才大膽一試。」張永海說。最終,《林祥謙》獲福建省當代美術晉京展「優秀獎」(最高獎),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時獲得福建省百花文藝獎二等獎。

有一便有二。次年,張永海再接再厲,將創作主題確定在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歷史事件上,而且畫面的尺寸再次實現突破,達到長6.7米,寬2.6米,「挑戰自我」。

《林則徐》(2011年)

如何表現林則徐、如何表現虎門銷煙,張永海在創作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對林則徐的一生經歷調閱了很多書籍。在畫面的呈現上,除了中心偏左位置的林則徐,光膀子、留長辮的民工,躲在角落、西裝革履卻無可奈何的英國買辦都栩栩如生,逼真傳神,富有穿透歷史的厚重感。

畫如此巨大的水墨人物畫絕對是一件體力活。張永海通常畫上幾筆,就要從桌子上跳下來,退到十來米遠的地方仔細端詳一番,揣摩半晌再繼續作畫。連續幾個月下來,每天吃不好,睡不好,一顆心都掛在作品上,瘦了至少有十斤。

《林語堂》(2017年)

2017年9月,張永海和趙勝利接到一個緊急任務,要在1個月內交出一幅反映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的主題作品,參加10月10日在北京開幕的「最美中國人——慶祝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大型美術作品展」,尺寸為長8米,寬3米。

這是一次高規格的展覽,由中宣部指導,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全國40餘位美術名家創作的21幅油畫和中國畫作品,用藝術語言呈現各行各業先進典型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情操。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作者:張永海、趙勝利、文亞坤,2017年)

「這種尺寸的作品,以往要在3-5個月的時間內完成,甚至半年,現在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著實考驗人。」這幅作品的創作任務最終落在張永海和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趙勝利身上,當然還有一些助手幫忙。

好在張永海與趙勝利曾多次在閩北山區寫生,對當地自然景觀、山脈植被、人文特色瞭然於心,憑藉前期收集的廖俊波紮根群眾的圖文、視頻素材,他們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畫出了草圖。

《清風送我到彼岸》(2016年)

進入具體創作階段,張永海和趙勝利從早上八點多開始創作,中午稍微午休一會,晚上一直要畫到十一二點,精神高度集中,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幾乎沒有其它時間可以放鬆。堅持近20天,他們終於完成任務,交出滿意的作品。

張永海應邀參加開幕式看到,這幅畫作被安排在第一個展廳的第一個位置。攢動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女子久久地站立在畫作前,竟潸然淚下。張永海一問方知,她是廖俊波的妻子林莉,當天也應邀前來參觀畫展,「謝謝您,畫得很傳神。」她哽噎著對張永海說。展畢,這幅畫作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張永海正在創作巨幅畫作《林則徐》。

張永海喜歡水墨人物畫,這麼多年來一直不改初心,或許和他孩提年代的經歷息息相關。

小時候,他經常對著家裡龜裂的地板發獃,那些若隱若現的線條總是令他聯想到曾經見過的人、物、獸。他的哥哥喜歡畫畫,他也就跟著塗鴉。家裡人發現他似乎有繪畫天分,因為每當他坐下來畫,就變得沉靜認真。

《滿載而歸》(2015年)

鄰居有位老先生,名叫蘇建質,又名林一隅,是個收藏家,從四川工作退休後回到家鄉,張永海總愛跟在他身旁轉。老先生家裡有不少名家字畫,諸如宋代花鳥、唐朝侍女、明清山水等,常借給張永海回家臨摹。久而久之,他就對國畫的水墨藝術沉迷不已。

要說張永海的啟蒙老師,則不得不提福州工藝美術廠的老藝人林逸塵。這位先生是當時著名肖像畫家高翼鶴的入室弟子,且和陳子奮、潘主蘭、鄭乃珖、周哲文等時常相聚,談詩論畫,交友甚深。林逸塵十分喜愛樸實勤快的張永海,將自己精湛的作畫技藝傾囊相授。直到張永海進入福州三中讀書,每天中午還是雷打不動地到師傅家裡「開小灶」。十多歲的他,素描基本功就練得相當紮實了,經常義務為村民畫肖像,長自己的本事。

為友人畫像。

16歲時,張永海考上福州工藝美術學校,讀了三年的雕塑專業。從此,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安格爾、羅丹、米勒等大批偉大的藝術家及其作品就深深地印在張永海的腦中。因深受西方素描原理影響,又有多年雕塑的底子,許多人斷定張永海會專攻當時熱門的油畫。可誰料張永海聽從內心對國畫的選擇,拿起了毛筆,開啟他水墨人生的華章。

興許是和教育有緣,19歲中專畢業的他留在福州工藝美術技校當教員,後來架不住中專班主任林雪川苦口婆心的勸導,又考上了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後繼續留校任教,直到2017年調離。

《吳昌碩》(2014年)

上世紀90年代,在大學教授素描的他技藝爐火純青,常為刑警大隊畫嫌疑犯的肖像。常人難以想像,這是相當困難的。在沒有監控探頭的年代,張永海只能在目擊者隻言片語的描述中勾勒面容,塗塗改改直到基本符合,一幅肖像畫通常要耗費半天,不亞於「爬了一趟山」。

「如果對著人畫像,我只要兩分鐘,就能把握這個人的最大特徵,畫到神似。」張永海說,後來隨著技術進步,他也從這樣的「苦差」中得以解脫。不過,看到警方根據肖像畫抓到嫌犯,他依然覺得很有成就感。

《遠翥》(2016年)

水墨人物畫是以人物為表現對象的,張永海認為,水墨人物畫創作的核心是 「傳神寫心」,既要保持中國畫傳統的筆墨韻味,又要能夠擅長借用西畫的造型原理塑造人物形象。

除了技術層面,還應深入精神層面。「畫家必須關注社會現實,關注時代變遷,關注人的本質存在,關注生命永恆的價值。」張永海不遺餘力地展現普羅大眾的面容,希望「記錄一個民族的命運,承載一段歷史的沉浮,勾勒一個時代前進的步伐」,從而建構水墨人物畫在現實意義的精神標杆。

《白石山翁品茗圖》(2016年)

張永海把自己的畫室稱作「長天樓」,他常落款「長天樓主」。這個「樓主」,不僅勤奮地在此創作,還常邀三五知己好友前來相聚,不時引頸高歌一曲,令眾人難以忘懷他渾厚有力的男中音歌喉。

有一次,友人們一邊喝茶,一邊吃葡萄,啃瓜子,看著張永海關了大盞燈,營造出小型舞台效果。清唱《傳奇》的歌聲響起,循聲望去,張永海從樓梯口慢慢走到友人跟前,表情投入,歌聲動人,末了不忘自嘲:張口就來,層次不高。在福建師範大學教師歌唱比賽中,他將草原歌王齊峰演唱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詮釋得大氣而細膩,奪得十佳歌手稱號。

《知音》(2012年)

「我一直跟學生們說,繪畫一定要懂得欣賞音樂。」張永海說,音樂和繪畫是相通的,旋律有節奏,有鋪墊,有高潮,有回落;組成畫作的點、線、面也有類似的表達感覺,這需要用心去聆聽藝術家的情感脈絡,發現隱藏其間的魅力和光芒。

福建著名文藝評論家南帆說:「面容是一個人的文化心臟。」張永海深表認同。作為人物畫家,從千差萬別的面容識讀出不同的精神氣質,如意氣風發、得意洋洋,如堅強剛毅、機靈聰慧,如奸詐圓滑、狡黠詭譎,如意冷心灰、沮喪萎靡等,這些生命個體構成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藝術形象,產生動人心魄的情感力量。

《朱熹論道圖》(2013年)

在張永海看來,藝術是情感形式,藝術的表達源自作者內心的情感衝動,它需要藝術家從心出發,把目光投向火熱的生活,投向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投向重大的社會變革以及重大的社會事件,去尋找真正鼓舞人和感染人的素材。

「現在不少年輕畫家作品存在一種傾向,人物形象概念化、臉譜化乃至抽象化,表面上熱熱鬧鬧、花樣迭出,但掩飾不了內在的空洞乏味,難以觸動人的情感和心靈。」調任福建省畫院一年多以來,張永海在堅持創作之餘,也更多地思考如何幫助年輕畫家走出困境,攀登藝術高峰。他經常主動與年輕畫家一起探討,鼓勵他們多創作,將筆觸面向生活。他所指導的歷屆本科及研究生,有不少人參加全國及省級美展並多有獲獎,可謂名師出高徒。

《竹林七賢》(2016年)

同時,他也致力於推動福建省畫院這個重要展示平台。比如,去年福建省畫院連續主辦「全國寫意花鳥畫名家邀請展」「第四屆全國連環畫展」「全國水彩畫名家邀請展」「全國綜合材料繪畫展」等大型展事和活動,將國內重量級藝術家引至福建,並通過講座、筆會等形式和本土畫家面對面,傳經送寶,互動交流,令參與者受益匪淺,也提升公眾的鑒賞水平。

和許多書畫名家一樣,張永海常被邀請去開設講座,他總是將繪畫藝術與傳統文化相聯繫,引導聽眾在欣賞精美的藝術品的同時,更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張永海希望「藝術鑒賞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從小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從理解古詩詞的意境入手,在書法、國畫等藝術領域觸類旁通,從而提升文化修養,傳承千年文脈。

《丹青鑄魂耀五洲》(2016年)

各方評說

林容生(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專職畫家):永海有一種用很輕鬆簡潔的線條勾勒形象刻劃表情而且十分傳神的本領。畫面上的人物或悠閑、或凝神、或散淡,同樣也顯示出一種很輕鬆的狀態。空白的背景剝離了人物與現實空間的關聯,卻使人物的神與態在空白的背景之下更加接近一種存在的真實而引領我們更加接近他們的內心世界。有的地方則化線為面,疏密和節奏的變化隨著人物結構和動態自然地起伏,作品在不急不徐之中一氣呵成。這種筆墨狀態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激情的,卻充滿了靈性。這與他要在畫面上表現的人物狀態是一致的。

盧為峰(美術評論家、福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福建省傳記文學學會副會長):張永海的畫秉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氣質,其人物的造型已不可孤立地來看待了,它已和筆墨、色彩融匯為一個不可割裂的整體,在淋漓的筆墨映襯之下,其寫意性更加突顯。在「形」的概念上,他能擺脫具體的「象」,從嚴密的法則中跨入創作的「自由王國」。追尋這樣的繪畫之美,是一種趨乎畫之「本道」而不拘於形骸的「大象」之美,從這種元點之理出發,永海使之畫作的格調便從根本上與拘於表象的人們拉開了距離。因而,他的畫顯得大氣而富有深刻的情趣。

林公翔(作家、美術評論家):張永海的的造型能力極強,他不僅可以畫煌煌的「大品」,也能畫雅緻的「小品」,他既長於用線勾勒,也善於用塊面和色彩構思造型,用筆簡練,形神兼備……張永海的水墨人物極富文人情趣,他的作品強調筆墨的簡約與表現力,注重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書卷氣,反映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迷戀。

姚青群(青年作家、《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張永海對點線面的敏感和調控能力,讓他在小畫創作中,無需多做構想和設計,提筆便畫,餘下的便交由直覺和靈感來完成。那些線條,或緩慢,或快速,或粗獷,或輕柔,最能表達凝神、果斷、衝動、平和的情緒。寫意,最能表達水墨精神的意象形式。創作過程,見招看招,探險未知,不僅有驚奇的發現,而且有意想不到的愉悅和收穫。

《高逸賞覽》(2016年)

代表作品

創作巨幅作品《林祥謙》《林則徐》《遠翥》《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與趙勝利合作)等。出版《張永海作品集》《石膏像素描》《素描人像》《速寫本色》《素描本色》《當代傳統吉祥人物畫精品集》《張永海水墨人物畫》《公開課——張永海講速寫》《張永海寫意人物畫精品集》等。

往期閱讀

聚焦閩都文化,探訪閩文化的精神力量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邱陵

編輯:林少斌

監製:黃而海 陳玲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吳華光:工筆寫意兩淋漓
好消息!福清這個藝術感爆棚的油畫展,可以免費觀看……

TAG:福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