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恬靜優美的田園牧歌——讀尼躍紅的油畫創作

恬靜優美的田園牧歌——讀尼躍紅的油畫創作

《中國美術報》第102期 藝術家

恬靜優美的田園牧歌

讀尼躍紅的油畫創作

?陳明

尼躍紅? 自留地?

布面油畫? 60cm×70cm? 2016 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楊飛雲、艾軒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風行一時,也帶動了類似風格創作的盛行。新世紀以來,古典油畫創作似乎進入一個平靜期,表現性、意象性和抽象性的油畫創作日趨活躍。儘管如此,古典主義風格創作並未止步,源自西方傳統的古典油畫,在當代多元化的語境下,稍嫌單一,但在不同的藝術家筆下,呈現出不同的格調,煥發出令人悅目的光彩。在當代油畫家中,尼躍紅並不令人矚目。他給人的印象是一位溫文爾雅的領導,而非一個特立獨行的藝術家。然而,這樣的氣質與其作品風格是相契合的,在其創作中,鮮明地體現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優美和靜謐。

尼躍紅? 莽原冬日?

布面油畫? 110cm×150cm? 2017 年

尼躍紅? 阿拉善的秋天?

布面油畫? 60cm×70cm? 2015 年

尼躍紅的風景油畫多以西部高原上的山川丘壑為題材,在那裡,景色純凈得如同天邊的白雲,似乎一塵不染,大自然所散發出的迷人景象,引人入勝,這或許是引發尼躍紅創作衝動的源泉。在語言上,尼躍紅的風景創作遵循著古典傳統,技巧圓熟,同時又樸實、厚重、真誠,令人想起巴比松畫派和俄羅斯巡迴畫派的作品,但又有東方式的神秘感和韻味。如《阿拉善的秋天》的筆觸概括有力,色調穩重而輕快,將秋的明凈安寧表現得淋漓盡致。《自留地》行筆流暢,色調鮮明,將夏的繁盛茂密表現得絲絲入扣。在《高原上的游弋》一作中,畫家以大塊面的厚塗法,使畫面形成渾厚結實的感覺,通過色調的冷暖對比,畫面的明暗對比,表現出明朗、大氣的藝術效果。這種大氣在《莽原冬日》《風雪回家路》《荒蕪》《寒山鳥飛絕》《遠眺阿爾泰》等作品中,則體現為一種磅礴的氣勢,筆觸的層層堆積和刮刀用筆的縱橫交錯,在單純醇厚的色調控制下,形成有力的藝術張力。在這類風景畫中,體現出尼躍紅冷靜沉著的個性,畫面的嚴謹建立在鋪陳的大塊面色調中,在色彩和造型上小心謹慎,又不失自如的揮灑,顯然有了寫意的味道。這樣的寫意性在《莽原冬日》中表現得十分明顯。這幅畫上,畫家將大面積的灰色鋪墊在畫面底部,再用刮刀一層層疊加,最後用線勾勒出樹枝和野草。如果將油畫筆和刮刀改為水墨畫的毛筆和墨汁,那麼,尼躍紅筆下的風景就會是一幅墨色淋漓的水墨畫,其中雋永雅緻之感也是尼躍紅風景油畫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尼躍紅? 秋望?

布面油畫? 60cm×70cm? 2013 年

尼躍紅 寒山鳥飛絕?

布面油畫? 70cm×80cm? 2015 年

尼躍紅的油畫人物數量不多,但與其風景畫一樣,深沉而雋雅,在畫面背後承載了很多值得品味的情愫。《我的導師》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位老藝術家的相貌,他兩鬢斑白,臉龐上有一種難以掩飾的滄桑,但平靜微笑的神態給人慈祥和藹的感覺。畫面上的光線從上方照射下來,濃重的陰影投射在老藝術家的臉上,也將其上半身隱沒在褐色的背景中,這無疑是典型的古典主義肖像繪畫方式。但有所不同的是,畫家在描繪臉部特徵時,運用了薄畫法(間接畫法),以層層的筆觸疊加,渲染出圓潤渾厚的效果,而在描繪他的上半身衣服時,則採用了直接畫法,筆觸厚重有力,與臉部形成有趣的對比,也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另一件人物作品《風從山坡上吹過》中,一位藏族婦女面朝陽光,背後是低矮的山巒以及雲朵。從構圖上看並不複雜,但這種簡潔的圖式卻給畫家從容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心理狀態提供了空間,婦女那種安靜而若有所思的神情,與平面化的斜坡和似乎飄動的雲彩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和錯落感,豐富了畫面,也給觀者留下很多思索的空間。

尼躍紅? 風從山坡上吹過?

布面油畫? 100cm×80cm? 2010 年

尼躍紅? 我的導師?

布面油畫? 70cm×60cm? 2017 年

在長期的藝術創作中,尼躍紅總能以寧靜而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所描繪的對象,他將自己的思索和心境與自然、人物融合在一起,用詩一般的語言去歌頌自然,去描繪心靈。如果把尼躍紅的油畫看做是一首首田園牧歌,那麼,他無疑就是一位用油畫抒情的田園詩人。

尼躍紅? 日落秋壑?

布面油畫? 100cm×100cm? 2014 年

尼躍紅 高原上的游弋?

布面油畫? 80cm×100cm? 2010 年

尼躍紅 風雪回家路?

布面油畫? 110cm×150cm? 2013 年

尼躍紅

1985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1988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美術系,獲碩士學位;

200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獲博士學位;

1988—2005年,歷任北京服裝學院工藝美術系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教授;

2005—2012年,任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教授;

現為北京電影學院副校長、教授,中國國家畫院公共藝術院纖維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纖維藝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清華美術學院教授鄭藝逝世 享年57歲
陳明:超越當代的當代藝術——首屆「鳳凰藝術年展」評述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