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隱於市成藝術大境:「與大師對話」之現代主義領航者林風眠

大隱於市成藝術大境:「與大師對話」之現代主義領航者林風眠

十世紀中國發端於百廢待舉,在東西文化交流碰撞中,面臨種種挑戰、困惑與開拓,肩負歷史責任的藝術家們,在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感召下,勤工儉學,留洋求藝,旨為中國藝術現代化尋求中西合璧的可能性,希望擺脫舊的審美桎梏,提倡新的藝術主張,孕育符合時代的人文思想,從而實現救國富強。當歷史敲過二十一世紀的鐘響,回望這條曲折的「藝術救國」之路,林風眠無疑是其中奔走在最前,眺望至最遠,影響最深廣的藝術大師。

▲任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時的林風眠

中國現代藝術之父:

「調和中西」的開拓旗幟

1925年,林風眠立「調和中西」為宗旨,創辦杭州國立藝專,以開明前瞻的理念影響一代學子,致使該校成為中國現代主義藝術進程中最鮮明的一面旗幟,孕育出如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席德進等無數重要的藝術家。追溯他一生的最大貢獻,便是將中西藝術結合的切入點放在精神範疇,尋求互補,以東方固有文化為根本,在吸收西方現代藝術強調獨立意志、結構及色彩的運用及對科學探討的同時,把握中國文化的本質與精神層次。透過水墨與色彩的交織,將抒情的意境與理智的構圖熔於一爐,開闢出一條康莊大道,被世人譽為「中國現代藝術之父」。

▲趙無極與老師林風眠和朋友在杭州自家的花園

本次中國嘉德香港春拍匯集了藝術家「風景」、「仕女」及「禽鳥」三大經典題材之三件代表作,完整呈現其藝術風格全貌,多維度勾勒一代藝術大師創作中的獨特觀點、重要突破以及豐碩成就。

GIF

其中《白鷺》、《照鏡仕女》,屬林風眠1960年代早期難得的存世之作,兩件作品流傳有序,同為前上海中國畫院書畫部負責人莊久達先生之舊藏。莊久達為林風眠50至60年代於上海隱居時期的好友,得益於他的介紹,中國書畫院於1956年聘林風眠為畫師,林風眠在其後特將這兩件作品贈予友人,以感謝這份動蕩時代中的寶貴情誼。

《雙鷺》

線舞東西 真我之境

林風眠(1900-1991)

雙鷺

彩墨紙本 l 一九六五年作 l 34.5 × 68.5 cm

Lin Fengmian

Double Cranes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in 1965

出版

1999年,《林風眠——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者》,加拿大亞太國際藝術顧問有限公司,溫哥華,第231頁

來源

上海中國畫院書畫部負責人莊久達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

前藏者繼承自上述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500,000 – 800,000

受西方現代藝術的啟發,林風眠崇尚「向自然學習」,早年時常在杭州藝專校園的動物園觀察及描繪鳥禽,其中白鷺輕盈靈動、從容愜意的姿態,散發輕快瀟灑、自由率真的樂觀活力,給予林風眠精神上的勉勵,且白鷺自古有幸福、長壽之吉寓,故使他於禽鳥題材之中尤愛白鷺。

《雙鷺》中,兩隻白鷺踱步前行於俯倒的蘆葦中,簡化的姿態精準傳達了鷺鷥靈動的身形,一隻舞動雙翅的白鷺,只用五、六條線,便將速度與力量集為一體,既有草書的動勢,又有楷書的嚴整。林風眠對漢唐繪畫、民間瓷繪「流動如生」的線描十分推崇,在匯融貫通之後將之應用於自身創作。他借鑒龍泉窯透明色彩,以及磁州窯以黑白兩色為主的圖紋,取之用來表現鷺鷥的形貌,他以濃淡曲線勾畫羽、尾、足、喙及屈伸的頸部,用筆不含絲毫遲疑,凸顯鷺鷥生機勃勃、神清氣爽之姿態。

▲磁州窯釉上多彩碗,直徑9cm,金代或元代,舊金山亞洲美術館不論帶起收藏(版權所有)可看出林風眠從民間磁州窯器上生動的形象汲取創作靈感。

他將早年巴黎求學時,於素描訓練中獲至的對線條塑形的殷實技巧,融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藉由毛筆畫出如炭筆之下般纖細的線條,其中既有中國白描的底子,又符合西方速寫中以線畫形的要求,集西方寫形與東方寫意於一體。作品中的線條出姿媚於遒勁,見灑落於縱橫,展現他「線的運用」之大成。

▲《雙鷺》作品局部

《雙鷺》背景中,蘆葦造型三兩交錯,伴隨墨筆隨風輕舞,逸筆塗刷的天空與蓼汀於靛藍與草綠色調漸進中,暈染出景物的質感以及畫家面對自然時內心平和愜意的生命意境。他將西方現代主義,尤其印象畫派中對於自然生氣的靈動捕捉融入於傳統文人畫中如「籠雞有食湯刀近,野鶴無糧天地寬」般的悠遠抒情。

《照鏡仕女》

化繭成蝶 以美揚美

藝術的美,像人間一個最深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了何種悲衷的情緒時,她第一個會使人得到她所願得到的溫情和安慰。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

照鏡仕女

彩墨紙本 l 一九六五年作 l 68.5×68.5 cm

Lin Fengmian

Lady with Mirror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in 1965

出版

1999年,《林風眠——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的先驅者》,加拿大亞太國際藝術顧問有限公司,溫哥華,第28及152頁

來源

上海中國畫院書畫部負責人莊久達直接得自藝術家本人

前藏者繼承自上述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仕女畫乃林風眠最為人熟知的專長題材,寄託了他對美的體認,美的追求,以及美的表現。其筆下的仕女,通過將六朝壁畫、宋代瓷器中的傳統元素與巴黎畫派現代造型語言間的完美融合,為中國古典繪畫引入了標誌性的革新,成為「調和中西」的最佳示範,本次上拍的《照鏡仕女》便為箇中代表。

方形佈陣 幾何形體

《照鏡仕女》採林氏典型的方形佈陣構圖,他於30年代起,突破傳統中國畫的定式尺幅,開創正方形構圖,為畫面結構加入西方的現代感,吳冠中曾說:「林風眠之採用方形,決非偶然興之所至,而是基於他的造型觀。方,意味著向四方等量擴展,以求最完整、最充實的內涵。」《照鏡仕女》不僅捕捉到人物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其中雍容豐富、溫柔優雅之感,將形式美賦予內涵美,寄託了林風眠對於美的個人追求。

畫面中,女子呈坐姿,橢圓臉、修眉、文鼻、鳳眼、櫻嘴薄唇,文靜的神態中韻致高雅;纖手玉指,薄衣紗裙,無一絲張揚,卻欲隱還顯,楚楚動人。呈幾何形體的簡化的人物五官造型,可循出西方現代流派對他的影響,其中又以馬蒂斯(Henri Matisse)、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為甚。對比林氏筆下的仕女與莫迪里亞尼筆下變形纖長的女子,雖都具有纖細柔美的特質,但林氏以線勾勒的人物幾何塊面更為簡潔洗煉,透發出東方女性獨有的柔韌之雅。

▲馬諦斯《音樂課》油彩畫布,115×115cm ,1939年作, 阿爾布萊特?克諾克斯藝術博物館藏(版權所有)

▲《照鏡仕女》作品局部

手中執握的銅鏡飾紋與左右背景中菱形略化的圖案對應,相互形成三角型構圖,與同為金字塔形端坐的仕女構成視覺呼應,締造出一股強烈的平衡和諧之美。回顧其仕女主題作品,多為執花、扇、撫奏樂器之造型,照鏡式樣的作品尤為稀少,更顯此作的彌足可貴。

白賦紗光 色潤心靈

《照鏡仕女》中,林風眠使用自製的獨特細筆,於仕女紫羅蘭色的衣飾邊緣壓上白粉,形成細幼的白線條,配合半透明陰影,營造出透明紗布的質感,為仕女注入一抹深幽而靜謐的靈性之美。他對白色的獨門運用,在仕女畫中尤為淋漓盡致。由於他在上海的畫室燈光昏暗,致使在繪畫人物時,傾向採取逆光的方式,將光源安排於人物主題的後方,如《照鏡仕女》,垂直分隔的背景中,藝術家通過大面積的白色刷筆襯托前景中的紫衣仕女,賦予畫面一種光色照射下的逆光情境。

▲林風眠從北齊古墓壁畫中汲取筆下仕衣飾簡練的線條

敦煌壁畫中,兩線之間的平塗、中間色的度數使林風眠深受啟發,認為是西方現代藝術家追求而未有得到的偉大之處。他效法在作品底部紗袍衣褶之間,通過紫色、藍色、紅色、綠色等相互間依靠灰色的調和與過度,形成豐富內斂的細膩層次。畫面中的女子借林氏畫筆,羽化成蝶,將古典仕女的含蓄風韻,與藝術家「恬淡為上,勝而不美」的審美體悟合為一體,形成強烈的個人風格。

《荷塘》

墨彩交織 善美之境

我是睜著眼睛在做夢,我的畫確是一些夢境。

——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

荷塘

彩墨紙本 l 約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作 l 67×69 cm

Lin Fengmian

Lotus Pond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l 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60s – 1970s

出版

1999年,《林風眠百年紀念專集》,大未來畫廊,台北,第19頁

展覽

1999年8月14日至9月7日,「形色寫詩·山水記懷——林風眠百年紀念專集:風景」,大未來畫廊,台北

來源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估價 Estimate:

HK$ 1,500,000 – 2,500,000

而風景畫是林風眠實現現代中國藝術革新的重點方向。他筆下的風景大多是江南生活中慣見的景緻,雖不具體如實地描繪某處地點,卻無不給人一種親切熟識之感。創作於60至70年代之間的《荷塘》,集林風眠典型的全景式構圖、風格化的賦彩、標誌性的平行筆勢、意象化的抒情氣質,突破傳統的代表形式語言之大成。該作曾於1999年林風眠百年誕辰之際於台北大未來畫廊舉辦的「形色寫詩·山水記憶:林風眠百年紀念專題展」中展出,追憶一代大師非凡的藝術人生。

相容並包 全景式構圖

《荷塘》中,林風眠摒棄傳統書畫中固有的留白,如年畫一般,把畫面構滿,形成全景式構圖,前景的蓮花荷葉、中景的蘆葦高桿、遠景的霧靄天際,將畫面分為三個關聯式區塊,並用統一的平行筆勢,筆筆相連,橫貫畫面,使畫面形成特有的層層疊加的橫向結構,繁複卻絲毫不感凝滯。林風眠參考西方透視的原理,由下至上,通過調整橫塗筆觸的大小,營造出有別於傳統中國畫的視覺空間感。

▲林風眠《鶩群》彩墨紙本,66.5×66cm,1950年代作,上海中國畫院藏(版權所有)

墨彩結合的革新創舉

林風眠藉助色粉有別於水彩的厚重屬性,於墨色上有機的疊加綠彩,使未乾透的墨與色相互交融,形成半墨半色的獨特色暈變化。藝術家通過對疊加的每筆綠色精準的力度把握,獲至黃色、黃綠色、灰綠色、灰墨色,等片片荷葉皆不相同的萬千色彩變化。厚實的色粉,更在平行筆勢的反覆塗抹下,形成猶如油畫般的豐富肌理,勾勒出荷葉的立體質感以及處處暗湧的生命悸動。中國傳統的墨色與西方表現主義的色彩相輔相成,將目光所及之美景與心中所感之美境,融為一爐。

▲《荷塘》作品局部

西方色彩根據光源的變化來科學地研究色彩的精密變化,從而達到色彩的豐富,因此灰色層次相當多。林風眠正是將這種變化豐富的灰色而去掉明暗、光影、體積,統一到中國畫設色的平面性之中,在平塗的筆勢中,通過色粉與墨的結合而得的中間的色調變化。

相較於印象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筆下色彩豐沛、水光艷瀲的夢幻睡蓮,林風眠僅憑單一色彩與墨的交織相融之力,便締造出兼水墨水彩之清靈,油彩粉彩之濃鬱的曼妙色韻,足顯大師卓絕的繪畫技法。

▲莫內《睡蓮》油彩畫布,88×93cm,1899年作,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藏(版權所有)

大隱於市 意象抒情

《荷塘》中的主角「蓮」,乃佛家八吉祥之一,出淤泥而不染,象徵純淨聖潔;「蓮」又諧音「連」,寓意「連綿不絕」。作品中「蓮」的靜態和動態被同時展現,探出荷葉綻放花苞的形態,呈現出颯颯白蓮之靜美,而荷葉之下,纖纖豎立的荷桿於後景中根根斜立而上的蘆葦相映成趣,為畫面帶來線條的韻律動感。

▲《荷塘》作品局部

畫面中,藝術家將三分之二的主題留給了片片相疊、靜靜相依的荷葉,大小不一的朵朵荷花,由近至遠藏匿於荷葉之間,隨風愜意綻放,展現出溫潤自在的流動意味,勝似杜甫筆下「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悠然意境,看似隨意的分佈,實則別出心裁的顯示出藝術家內心對於安逸靜美的刻意追求,體現了林風眠一生與世無爭,大隱隱於市的大師性情。

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賣會


拍賣

4月2日(星期一)

11am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香港JW萬豪酒店3樓拍賣廳 A

預展

3月31日 - 4月1日

香港JW萬豪酒店3樓

長按上方二維碼選擇識別

即可瀏覽電子圖錄

更多有關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賣會詳情將陸續公佈

敬請密切留意!

長按右側二維碼

選擇識別,即可關注

中國嘉德香港微信

↙ 點擊原文鏈接 訪問嘉德香港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嘉德香港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嘉德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