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或許拯救過你穿搭的顏色,叫做「莫蘭迪色」!

這些或許拯救過你穿搭的顏色,叫做「莫蘭迪色」!

竟然又在開頭的彩蛋:

何布常駐歌手,華南農業大學吉他社優秀歌手,有夢想的功勛吉他手LANCE LI為大家帶來樂壇當紅炸子雞Ed Sheeran的大熱曲目《Supermarket Flowers》,配合閱讀收聽,或許能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哦。有意向找LANCE錄歌或者演出的朋友也可以與小布聯繫!

曾經,小布也曾疑惑過,那些設計師的靈感都是從哪來的,怎麼能設計出那麼多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衣服呢。

直到有一天,看著博物館裡奇形怪狀、色彩斑斕的藝術品,小布眉頭一皺。

原來,很多設計師都是從藝術作品中汲取創作靈感的

耿直一點的設計師會直接將名畫復刻下來

比如LV的Masters系列就取材於多種世界經典藝術品,這個系列就是我們曾介紹過傑夫·昆斯與LV合作的作品。

再比如Christian Dior 2007春夏款,取材於葛飾北齋的《神奈川衝浪里》:

含蓄一點的設計師則會將名畫中的重要元素提取出來,並加以創新

比如Rodarte 2015春夏款,取材於莫奈的《睡蓮》:

比如YSL經典格子裙,取材於「格子狂魔」蒙德里安

更為大眾所接受的,就是設計師提取經典作品的配色,使其日常化但又不墮入平庸,於無聲處彰顯著經典的高級感

無處不在的蒂凡尼色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莫蘭迪色系。近兩年流行的煙熏粉、霧霾藍、以及經典程度不遜於黑白的灰色和米色都屬於莫蘭迪色系

霧霾藍

煙熏粉

日系極簡風品牌無印良品優衣庫永遠有莫蘭迪色系的產品

無印良品 Muji Labo系列

優衣庫 Uniqlo U系列

這一色系看起來有矜持平和的感覺,因此也有人形容其為「性冷淡風」

莫蘭迪色系的科學依據,便是以白色和灰色弱化原本色彩的飽和度,使色彩看起來溫柔平靜,即使幾種顏色出現在同一畫面也會很和諧,毫無跳脫感和攻擊性。用倆字兒形容就是:

舒服。

莫蘭迪色大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色系:粉色系藍色系大地色系綠色系,和原始灰色系

以此作為穿衣搭配的參考,絕對不會出錯。

優衣庫 JW Anderson系列

之所以說莫蘭迪色系這樣看起來似乎毫無藝術細菌的設計是從藝術作品中汲取的靈感,是因為莫蘭迪……是個人啊

那麼,小布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莫蘭迪這個人。

喬治·莫蘭迪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是義大利博洛尼亞人。大家都知道,酷愛解開襯衫露出胸毛的義大利男人是全球撩妹界的典範,但莫蘭迪卻是一股「清流」

終身未娶,甚至都沒有談過一次戀愛藝術就是他唯一的情人

遠離塵囂,在眾多藝術家蜂擁至百花齊放的巴黎的年代,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鄉。他幾乎一生都在博洛尼亞畫瓶子,偶爾畫畫家鄉郊外的風景

19歲之前,莫蘭迪的弟弟和父親都相繼去世了,在那之後,他就和母親還有三個妹妹一起生活。

這真是佛系的一家,因為他的三個妹妹也都沒有嫁人。可能這些都是造就他平和溫柔性格的原因之一

正是他淡泊物外的生活,使他得以調配出這充滿禁慾感的色彩。

也正因此種種,人們叫他僧侶畫家

是不是覺得莫蘭迪很像中國的隱士?巧了,莫蘭迪本人就是位中國文化發燒友

人們在他的故居發現了七本中國畫畫冊,其中有周昉的《仕女圖》。

《揮扇仕女圖》(並非莫蘭迪收藏作品)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局部)

八大山人的水墨畫鳥

《獨禽鏡片》(並非莫蘭迪收藏作品)

他甚至還收藏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抄本(並非莫蘭迪收藏作品)

莫蘭迪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熱情真是絲毫不遜他的西班牙同行畢加索

再看莫蘭迪畫的瓶子,和中國畫還真有幾分相似。比如絹布一般的杏色背景克制的用色、以及背景的留白

更深層的,是他們都隱含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靜謐、禪意的美

西方評論界認為,莫蘭迪的畫關注的是一些細小的題材,反映的卻是整個宇宙的狀態

宋人的求「理」、元人的求「逸、明清人的「復古」,在他的作品中都得以呈現。

被畢加索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的巴爾蒂斯曾這樣評價:

莫蘭迪無疑是最接近中國繪畫的歐洲畫家了。如同中國古人,他節省筆墨到極點;他的繪畫別有境界,在觀念上同中國藝術一致。有無聲勝有聲、韻外之致的意味。

巴爾蒂斯

除了中國畫,莫蘭迪還受到塞尚和畢加索的影響,所以從他的畫作里也能看到印象派的朦朧和立體派的抽象

莫蘭迪雖然深居簡出,但在沒有谷歌圖庫的時代,竟然也一直能關注著藝術圈的動態

唯一一次出國就是去看塞尚的展覽,卻能從以往藝術作品形和色的巧妙妥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樹一幟的風格

莫蘭迪的工作室就在家中,那裡有幾百個瓶子

畫面中看似隨機擺放的瓶子,其實可能耗費了他幾個星期去構圖

他會去思考如何使瓶子們處在一個看起來最合適的狀態,如何平衡高度和大小,如何安排它們的位置關係,甚至擺放角度

這種處女座強迫症般的專業態度,才讓廣大的處女座和非處女座觀眾在看他的作品時產生渾身舒暢的感覺

傳說中的蘋果標誌構圖

照理說,莫蘭迪畫了一輩子瓶子,他怎麼都該參透了一些關於瓶子的深刻道理啊。

是的,他的確參透了。他參透的道理就是:我畫的這些瓶子,都不是瓶子

還是聽他自己是怎麼解(che)釋(dan)的吧:

我相信,沒有什麼是比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更抽象、更不實在的東西了。我們知道,我們作為人在這個客觀世界上所能看到的東西,從來就不是像我們看到和理解的那樣實在地存在著。事物存在著,當然,但是它沒有它自身的內在意義,沒有像我們為它附加的那樣的意義。只有我們能知道杯子是杯子,樹是樹……

如果你沒看懂,沒關係,小布開始也沒懂

那麼我們接著往下看:

雷尼·馬格利特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最出名的一幅作品是《形象的叛逆——這不是一支煙斗》(1935),一個非常寫實的煙斗下面寫著一行字:Cecin』est pas une pipe.(這不是一個煙斗)。

《這不是一支煙斗》

可愛的你,此刻的心理活動可能跟小布當初是一樣樣兒的:

EXO ME?這不就是煙斗嗎?不是煙斗還能是煙灰缸??

聽到這話,估計馬格利特就要開始解(che)釋(dan)了

「噢,我對上帝發誓,這確實不是個煙斗啊!你不能把它拿在手上,不能向裡面加像天鵝絨一樣的煙絲,更不能在閑暇的午後,坐在我後院里舒服的躺椅上抽上一口!」(純屬虛構)

看吧,一個形象代替了一個對象,和我們對語言的誤用結合起來,甚至會被當作是對象本身

用傳播學家的話來說,即使煙斗在往外冒煙,這也只是一種「模擬」

某傳播學論文截圖(截圖中內容與本文無關)

這問題被傳播學家解釋得聽起來像是個語言學問題,但它更是個哲學問題,也是個美學問題

人們在評價藝術作品時,通常會評價他的用色、筆觸、像評價一個匠人的技藝是否嫻熟一樣,卻往往忽略作品的深意

古代文人畫梅蘭竹菊、山水花鳥,除了偶爾為了解解悶,炫炫技,順手賺點小錢外,更是為了寄意於物,托物言志

莫蘭迪不僅跟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姓,還有著中國文人一樣的氣節

他花一輩子研究這些瓶瓶罐罐、就像齊白石研究蝦、鄭板橋研究竹子一樣,他們不是在一昧地模仿,而是在悟道、述道。

「格物致知」——王陽明

他們研習作畫的本意也不是為了讓人誇讚:這蝦畫得真像;這竹子真挺拔;這瓶子的顏色真好看,而是一種對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表達

所以,小布認為,藝術審美不能僅僅停留在「好看」、「好聽」的層面上。文化藝術作品,從某種層面上說是創作者和觀看者精神交流的橋樑。

這些作品,只有通過觀眾的欣賞,產生某種感受和感悟,才算是最終完成(發散自翻譯家尤金·奈達的「讀者反應理論」)。

尤金·奈達

在感受到創作者在創作時揉入的對時代的感觸和對人生的領悟後,觀眾也能以此反省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時代,甚至從中得到對人生的指導。

於是,在欣賞到各式各樣的文化藝術作品後,觀賞者得到的不僅僅是文化素養,還會對美會有更高的追求,更深的領悟,思維也會變得更開闊,更自由。這便是藝術欣賞的意義

————————

文章中出現的部分藝術文化作品:

《神奈川衝浪里》葛飾北齋

《睡蓮》克勞德·莫奈

《揮扇仕女圖》周昉

《溪山行旅圖》范寬

《獨禽鏡片》朱耷

《形象的叛逆——這不是一支煙斗》雷尼·馬格利特

各種瓶子喬治·莫蘭迪

各種風景畫喬治·莫蘭迪

《聊齋志異》(書籍)蒲松齡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平台:何布(ID:hebuhb),歡迎關注並轉發給朋友哦。

布置你的文化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布 的精彩文章:

何布觀展:這個會動的展覽,它真正的展品竟然從未出現在觀眾眼前!

TAG:何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