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育兒寶媽月月:有好吃東西自己從不吃總想著留給孩子,這樣真的好嗎?結果就是這樣的

育兒寶媽月月:有好吃東西自己從不吃總想著留給孩子,這樣真的好嗎?結果就是這樣的

愛心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素質,它是人性的基礎。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就是一個冷漠的人,一個與社會脫節的人。孩子的愛心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潛移默化的滲透而逐漸形成的,是一個從外在到內在、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善良、富於愛心的人是父母的責任。

楊媽媽的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就是燒雞,特別愛吃雞腿。家裡每次燒雞,媽媽總是先把雞腿放在兒子的碗里,剩下的雞頭和雞爪拿到自己碗里吃。有一天,一個好朋友請媽媽帶著兒子吃飯,朋友為媽媽準備了豐富的晚餐,其中還有兒子最愛吃的燒雞,這個朋友為她們母子倆各夾了一隻雞腿。剛放下筷子就聽見孩子說:「阿姨,我媽媽愛吃雞頭和雞爪子,她不愛吃雞腿的。」雖然說童言無忌,但是,楊媽媽聽了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只是沒有想到自己對兒子的一片愛心,竟被誤解成了飲食愛好。後來有一次吃雞的時候,楊媽媽夾了一隻雞腿給兒子,自己也吃了起來。沒想到兒子馬上瞪大了眼:「媽媽不許吃我的雞腿。」這時媽媽鄭重其事地說:「不是媽媽喜歡不喜歡吃雞腿,而是因為媽媽愛你,才會把雞腿讓給你吃的。」但是兒子還是沒有理解媽媽的一片愛心,仍舊為少吃一隻雞腿而感到委屈。想想自己小的時候父母也會常常把好吃的東西留給自己,說自己不喜歡吃,這是真的嗎?不是這樣的,這是家長最寶貴的愛。現在我們為人父母,但是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然孩子也會認為是理所應當。

社會在不停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隨著不斷的提高,家長們對自己的獨生子女更是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只要我有能力,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幾乎是全盤滿足,圖的就是讓孩子快樂幸福。還有家長認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多學點知識技能,在聰明才智上超過別人,至於其他方面,用不著怎麼教。然而孩子們在享受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時,也會變得自私自利、自我中心,這也就是愛心大敵。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自私自利、缺乏愛心、同情心等不良心理,它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更不是孩子的天性。它的根源在於父母的私愛和溺愛。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小時候任性一點很正常,大起來自然會好的;甚至,有的父母還把孩子的任性、自私、霸道的表現視為孩子的聰明、好玩,進而加以縱容。這也是孩子愛心缺失的主要原因。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作為家長不僅要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怎樣去愛。切不可因為後天的教育或不良影響,吞噬了孩子善良的本性。要讓孩子擁有一片愛心、讓明天充滿愛的陽光。假如只管耕耘不問收穫,那麼這種父母之愛,就很容易變成一種對孩子的私愛、溺愛。

要讓孩子有愛心,父母就要告訴孩子,這個社會不是只有父母疼愛他,還有許多人關心他。然而,想讓別人關心自己的話,首先自己要學會關心別人,給人以愛心。另外,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的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的反映,而大人的痛苦言行也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所以要珍惜孩子愛的表達。愛就是這樣自然發展的,需要我們來珍惜它、發現它、培育它。

孩子的愛心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家長不但要讓孩子感受到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去愛他人。所以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寬容和理解,去呵護孩子們的愛心。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

習慣成自然,這個道理每個人都知道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為孩子製造表達愛心的機會,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慢慢理解:愛會給別人快樂,不僅自己需要愛,別人也需要愛,自己在給予愛時也得到了滿足。比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幫助左鄰右舍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或是在長輩過生日時候,暗示孩子來表達對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愛。應該注意的是當孩子付出行動後,一定要以微笑的表情或是讚揚的語氣來及時地給孩子表揚,這樣能讓孩子產生關愛他人後的愉快,並且還會想著下次也要這麼做,從而形成把關愛他人當作樂趣的相對穩定的健康心理。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讓孩子知道,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分擔家中的事情。要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讓孩子分擔相對重要的家務,這樣不僅使孩子有成就感,還能使他從小養成勤勞的好習慣,並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辛勞和養育之情,體會到愛。

給孩子做好榜樣

要引導孩子成為富有愛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證自己有一顆仁慈的心。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歡笑的家是孩子愛心培養的沃土。平時在家裡,如家長做到給長輩倒茶、盛飯、搬凳子;逢年過節給長輩買東西、送禮物,要請孩子參謀該送什麼禮物……不管家中條件如何,只要有父母慈愛的笑容,家庭成員間親密的關係,孩子置身其中,便會模仿和體驗到父母的愛心,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慢慢地也會獲得愛心。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也會效仿成人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品德,做出種種友愛的行為。

人生就是一面鏡子,你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如果你內心沒有愛,就不能給別人愛。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讓內心世界充滿愛,這樣才能培養孩子充滿愛心。

在交往中學會與人分享

家長要讓孩子們學會多與人交往,孤獨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上的障礙,造成自閉症。愛心,便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生活中有很多母親都會這樣,當孩子誠心誠意請家長分享自己的東西的時候,家長已習慣了謙虛,更何況是孩子的東西了,所以就堅決推辭,哪怕只是形式上的分享,也不肯接受。然而家長卻謝絕了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沒有了謙讓和與人分享之意了。因此,作為家長,在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同時,自己首先要學會坦然地與孩子分享,成為與孩子分享的夥伴。

多讓孩子參加有益的愛心活動及遊戲

社會上舉辦的獻愛心公益活動很多,家長可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到活動地。如獻血活動,讓孩子明白人們為什麼獻血,鮮血是用來做什麼的。再如捐款活動,讓孩子懂得人們為什麼把錢給別人。這樣,從小培養孩子愛的情感,遇到類似的事或碰到需要幫助的人,孩子就會主動地去獻上自己的愛心。人們都知道孩子喜歡做一些簡單而有趣味的遊戲。家長可以設計一些表達愛心的遊戲來吸引孩子,從孩子識字起,就應該多給他們看一些益智圖書,讓他們開闊視野,學得更多的知識,懂得真善美。

要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愛心培養還需要進行移情訓練,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痛苦狀態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要鼓勵孩子除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幫助他人為快樂。以會勞動、能負責為榮耀。例如,當看到別人生病疼痛時,要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疼痛經驗而能感受到並體諒他人的痛苦,從而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或精神上的幫助。還要讓孩子知道愛心應當是不圖回報、不計代價的。

要想得到就要付出,愛也是如此。要讓孩子明天,愛是相互的,要想得了愛,就要有一顆愛心,懂得去付出,去關愛他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精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這些育兒方面的錯誤做法,你做過嗎?
蕭山人常犯的十大育兒錯誤,你中招了幾個?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