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心細似 風露含斯——吳昌碩銘「魚戲硯」

文心細似 風露含斯——吳昌碩銘「魚戲硯」

「藝苑清賞」專題之三。

「藝苑清賞」是上海童衍方先生在「新民晚報」的專欄名字。

經童先生授權,「金石其心」重新配圖,陸續推出。

硯為古人文房必備之物,秉四方靈氣而寫千古文明。文人以硯為田,以石為友,寶而藏之意猶未盡,或詩歌以詠,或鐵筆以銘。硯,濃縮了中國千載文風,蘊藏了歷代文士之雅好。文人多好佳硯,嗜之深者則集硯為譜。清代以來,繼高鳳翰《硯史》、紀曉嵐《閱微草堂硯譜》之後,沈石友的《沈氏硯林》被譽為硯中《石渠寶笈》,允稱名硯中之翹楚!每有所出,識者均競相購藏。

● 吳昌碩銘「魚戲」

● 「魚戲硯」及硯蓋

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硯,取石友別號。江蘇常熟人。晚清著名詩人,於金石書畫無所不好,晚年尤專於硯。集硯百數十方,硯質端、歙、澄泥、洮河皆備,雕工則山水、人物、鳥獸、瓜果俱全。沈氏歿後六年,其子沈若懷將其所藏名硯158方集拓成譜,分為四冊,名曰《沈氏硯林》。譜中之硯大多為吳昌碩銘書,趙古泥鐫刻。缶老銘書或疾徐縱橫,或瀟洒超逸,正、草、隸、篆均能小中見大,一氣貫注。趙氏鐫刻亦堪稱一絕,其深悟缶老妙理,手起刀落,莫不中肯,恪守跡象之外,卻能獨出神采。書刻俱絕,相映成輝,此乃《沈氏硯林》的最大亮點!

● 沈石友(1858—1917)

● 《沈氏硯林》鄭孝胥題名

《沈氏硯林》之硯,1928年為日本畫家橋本關雪全部購攜東去,並分售日本多位藏家,自己則留下最鍾愛者20方。每方朱題硯蓋,並鈐有錢瘦鐵所刻的「白沙村莊」朱文隸書印。歷經兵燹之後,158方佳硯紛紛散落,大多不知所終。日本二玄社1982年影印的《沈氏硯林》別冊中,僅載有現存日本的沈氏佳硯50方,再加上台灣「蘭千山館」及香港藏家所藏,《沈氏硯林》存世之硯不足60方。前十年中,各大拍賣行共售出沈氏佳硯十餘方,近年卻很少露面,故本月日本東京中央拍賣公司上拍的一方「魚戲硯」,引起諸多藏家關注。

● 「魚戲硯」硯池、硯背及拓片

● 「魚戲硯」硯蓋(橋本關雪題字)

● 「魚戲硯」硯蓋內側帖「白沙村莊」印(此印為錢瘦鐵所刻)

● 「魚戲硯」在《沈氏硯林》目錄中位置

● 《沈氏硯林》出版物(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年)

「魚戲硯」為《沈氏硯林》之中第145品,長20厘米,寬16厘米,厚2.5厘米。端溪仔石隨形而作,巧制荷花一葉,硯背筋脈舒展,輻射四周,葉邊隱隱隆起,卷向正面硯堂。墨池正上鐫刻「魚戲」二篆字,側刻「缶」字印。硯背依荷葉筋脈,吳昌碩作行草七絕一首,曰:「風露如含太液池,文心細似藕中絲。近時懶寫鴛鴦字,但草西窗聽雨詩。石友作,昌碩書。」刻「俊」字印。其上取金文刻「丙辰」二字,時年為1916年,吳昌碩73歲。此硯配紅木天地蓋,蓋上橋本關雪以朱漆寫「魚戲硯」,蓋內貼「白沙村莊」印鑒,外有民國時期藍底錦盒。一眼望去,古意盈然。

● 吳昌碩(1844—1927)

● 趙古泥(1874—1933),初名鴻,字石農,號慧僧。後改號「古泥」,晚年號石道人、泥道人。江蘇常熟人。為吳昌碩弟子,近代著名篆刻家。

佳硯既成,流轉百年,硯以銘貴,情以硯傳。缶老石友,酬和唱詠,肝膽相照,當與硯同傳千萬春!

● 「魚戲硯」吳昌碩銘

註:此文原發表於 2018年3月17日 「新民晚報」之「國家藝術雜誌」。

作者簡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石其心 的精彩文章:

近現代名家寫的《石鼓文》,你見過多少?
故宮的石鼓館裡除了「石鼓」,還有一塊碑,你注意過嗎?

TAG:金石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