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蔭城古鎮「打鐵匠」亮絕活 千年鐵府再現昔日繁華

蔭城古鎮「打鐵匠」亮絕活 千年鐵府再現昔日繁華

「叮叮噹,叮叮噹,打鐵的匠人拉風箱,通紅的鐵塊鎚子夯,火星子一迸明晃晃。小錘點、大鎚夯,撲哧一個火星子,燒了大姐的花衣裳。」關於打鐵工藝,蔭城古鎮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

鐵匠工藝,一個人們曾經熟悉的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門古老的手藝伴著叮叮噹噹的打鐵聲正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留在歲月里的記憶。

今年春節期間,這一傳統手工技藝又在蔭城古鎮看到了。在一個古色古香的院子,十幾位鐵匠師傅正在有條不紊地打造鐵具,這是縣委、縣政府為了搶救正在消逝的手工技藝,也為了保護、繼承和發展蔭城「鐵貨文化」,在此舉辦了一場「打鐵」比賽,這也是長治縣第二屆「上黨工匠」大賽其中的一項重要比賽項目。

蔭城古鎮,與鐵淵源深厚,素有「天然鐵府、萬里蔭城、日進斗金」之美譽。兩千多年來,依託得天獨厚的煤鐵資源率先從農耕文明進入了鐵器時代。漢代成為上黨地區的冶鐵中心,設置鐵管、常駐鐵商,唐宋明清成為全國最大的鐵貨交易生產集散地。蔭城鐵貨產品門類齊全、品種多、分類細,產品遠銷新加坡、印度、不丹、尼泊爾、朝鮮、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長久的薪火相傳,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上黨工匠,也凝結為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上黨工匠」精神。

在比賽現場,鐵匠師傅們站在火爐旁手執鐵鎚,用力鍛打,鐵花飛濺,傳來陣陣清脆的打鐵聲。只見一位鐵匠師傅先將鐵器放在火爐中燒紅2至3分鐘,並不時將鉗子浸入旁邊的水中降溫,然後把鐵器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鎚進行鍛打。

鐵匠工藝,看似原始,卻很實用,這項技藝說起來簡單,但並不容易習得。先不說工藝拿捏需要一定的技巧經驗,就光說打鐵所需的吃苦耐勞精神,就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炎炎夏日,火爐邊上苦不堪言,即便在寒冷的冬天,鐵匠師傅也是揮汗如雨。因此一般來說,打鐵技藝靠的是師徒傳承、父子傳承。

今年68歲的李毓祥就是蔭城的本地人,他從17歲就跟著父親開始「打鐵」,他說,從前,走在鎮上或者村子裡,常常能看到打鐵的作坊,蔭城古鎮上當時是非常繁華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都來這裡選購鐵貨。李師傅告訴記者,打鐵可不僅是個體力活也是個技術活,除了有力氣外,淬火和回火的技術也必須過硬,「打制一件鐵具,一般要經過六、七道工序:選料、加溫、盯火候、錘打、淬火、磨口……」

上世紀八、九十代,鐵匠活這門手藝在當時是十分紅火的,加上李師傅的手藝好,打造出來的鋤頭、菜刀、勺子和斧頭等各種農具也受到人們的青睞,鐵鋪前是門庭若市。

蔭城鎮琚寨村的賈忠平,打制的「賈家刀」在當地已經非常有名氣,這一次賈忠平也來參加比賽。賈忠平從16歲起就跟隨父親學打鐵,也是賈家的第四代打鐵人。看到記者採訪,賈忠平並沒有停下手裡的活。「現在燒得正好,我得趕緊捶打,哎,你們應該沒見過打刀吧,我打的"賈字刀"很好用……」他說。「我打的刀,中間是鋼,兩邊是軟鐵,兩片軟鐵包著好鋼打出來的刀耐用,這恐怕也就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來歷吧……」說完這話,賈忠平憨憨地一笑。

在不遠處的展台上陳列著鐵匠師傅們的作品,精美的門栓、鋒利的刀刃、厚重的鐵鎚,更有精緻的鐵味茶道八件套。其中的一些鐵具已經很少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展品引得很多人駐足觀看。「這東西打的多好呀!現在哪還能輕易看到這種純手工的鐵具了!」圍觀的人們不禁感嘆道。

為使評選工作公平、公正,大賽聘請了由離退休老幹部組成的評委團為鐵貨作品進行了評比打分。評委們認真評判、專業點評,切實體現了競賽的觀賞性、嚴謹性。(來源:長治縣新聞中心 記者:曉姝、陳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的精彩文章:

新春伊始 長治市人民醫院骨科連創兩項新紀錄
網媒走轉改:走進八義窯探尋「紅綠彩」奧秘

TAG: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