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戰國彩漆木雕小座屏

文物介紹——戰國彩漆木雕小座屏

原標題:文物介紹——戰國彩漆木雕小座屏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製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


漢代漆器


歷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屏風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專用器具出現,作為名位和權力的象徵。經過不斷的演變,屏風作為防風、隔斷、遮隱的用途,並且起到點綴環境和美化空間的功效,所以經久不衰流傳至今,並衍生出多種表現形式。當今屏風主要分圍屏、座屏、掛屏、桌屏等形式。座屏風: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插屏可裝可卸,用硬木作邊框,中間加屏芯。


漢代朱漆屏風


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鑲嵌、絨綉、繪畫、刺繡、玻璃飾花等作表面裝飾。底座起穩定作用,其立柱限緊插屏,站牙穩定立柱,橫座檔承受插屏。底座除功能上需要外,還可起裝飾作用,一般常施加線形和雕飾,與插屏相呼應。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和五扇等。此外,還有一种放在桌、案上作陳設品的小屏風,其形式與獨扇式座屏風完全一樣,又稱為硯屏、台屏。



彩漆木雕小座屏,戰國木雕漆器。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五件珍寶之一。高15厘米,長51厘米,座寬12厘米,屏厚3厘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繪,並於方寸之間雕刻51隻鳥獸形象,是戰國時期楚國漆器工藝的代表作。此座屏為木質,可分上、下兩部分。下為底座,兩端著地,中部懸空。底座之上,為一長方形框,即為座屏的主體部分。


1975年,館藏工作人員陳中行開始對其進行脫水處理。陳中行將其各部分分開,逐一進行處理。「最擔心的,就是脫水以後各部分無法嵌合起來。」他說。整個修復過程中,他始終膽戰心驚。1985年,小座屏脫水保存工作順利完成。這件文物如今以常溫常濕狀態在湖北省博物館展示。鑒定時,有專家嘆道:「老陳,你好大的膽子,連小座屏都敢碰」。陳中行的回答很是無奈:「再不處理就爛掉了……」



座屏共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隻動物,其中大蟒二十條,小蛇十七條,蛙二隻,鹿、鳳、雀各四隻。蟒、蛇、蛙、鹿、鳳、雀均形成婉轉而對稱的造型,構圖穩定。分別表現了鳥搏蛇、蛇吞蛙、鳳舞、鹿躍等內容。座屏下部兩蛇盤成的對稱花結,曲折剔透,是座屏中引人注目的部分。


屏座的兩端著地,中部懸空。屏座上置一雕屏,雕屏的四周圍以長方框,屏內透雕或浮雕風鳥、鹿、蛀、蛇、蟒等動物形象55個。通體髹黑漆,並用紅、藍、黃色彩繪風鳥的羽毛、鹿的梅花斑和蟒蛇的鱗等。外框除頂部外,其餘部位均用紅、藍、銀灰等色繪變形風鳥紋、捲雲紋和獸紋等圖案。



2002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彩漆木雕小座屏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伯夷與叔齊
歷史故事——寬厚仁義的劉玄德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