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詳細介紹半手工壺製作全過程,半手工其實並不簡單

詳細介紹半手工壺製作全過程,半手工其實並不簡單

一直以來,發現還有很多喜歡紫砂的朋友對半手工成形的紫砂壺存在很大的誤區和了解不足。有些朋友一提到半手工壺就馬上想到了機制壺、模壓壺或者注漿壺等。先來為大家排疑解惑一下哈:

機制、模壓、注漿

1,機制壺:這個講法很不靠譜。目前還沒有任何人發明過可以用來製作紫砂壺的機器,也沒有任何人見過這玩意兒吧?景德鎮製作國禮瓷的流水線倒是聽說過,但紫砂,還真沒有!

2,再說這個模壓壺:像以前我們小時候見過的壓煤球的機器那樣,一壓一個,很方便,是吧?如果拿紫砂泥來壓煤球,應該是可行的,但如果是要壓出個壺來,這個,真沒有!紫砂壺製作的歷史也有幾百年了,先前的幾代紫砂藝人不可能沒有嘗試過各種紫砂壺的成形方式,之所以沒有這種,應該是紫砂礦泥本身的物理性質(延展性、可塑性等)所決定的。

3,下面來說注漿壺:注漿壺的製作工序是將紫砂泥加入高嶺土和玻璃水、顏料等5-6種材料按一定的配方混合,攪拌成細泥漿、然後注入模具成形。其成形工藝簡單沒有多少手工成分,市面上價位較低的多是這種注漿壺,看上去很是細膩光亮,但在使用過程中就會慢慢變暗。

灌漿工藝

灌漿壺

由於加入了高嶺土和玻璃水,燒成後瓷化嚴重,它也不具備真正的紫砂壺優異的透氣性和吸水性,用開水沖淋壺身觀察便可分辨。由於注漿工藝對材質的要求,注漿壺無論里外都很細膩,無法看到明顯的砂質顆粒。

通常,我們把半手工製作的紫砂壺稱作模具壺,與全手工壺的區別就是在製作過程中用到了模具。那麼,用了模具是不是做壺就很方便了呢?一壓一個,把把相同,其實不然,半手工壺也同樣有大量的手工成分,與全手工壺唯一的區別就是在身筒和蓋子的成形方式上。

打泥條

(打好的泥條裁好)

(圍身桶,處理好接頭)

(開始拍打身桶,打出大致的形狀)

(拍打好大致形狀後,放進模型里)

(搪身筒,馬虎不得,不然身筒出來,會憋)

做蓋子

(蓋子的子口)

(捖蓋子,要處理的乾淨)

(搓嘴、把)

(大致的配件制好,剩下就是精加工了)

(挖壺嘴,要求厚度均勻、內壁平整,這樣才出水流暢)

(控「把」的型,挺直有力)

(修整好的嘴和把)

(戳出水孔,排列整齊,大小適當,清理乾淨)

(裝嘴把,三點一線,要裝的正)

(裝三足,按等邊三角形均勻分布)

(裝壺鈕,並修整,運用「加減法」,少了補,多了剔除,胥出自然、和諧)

(嘴把裝後精加工,胥出自然、和諧)

(運用牛角明針,「光」,考驗制壺者的水平了)

(壺蓋孔洞的細節處理,一定要乾淨)

(壺蓋子口要圓)

(用牛角明針,光身筒、嘴、把等,考驗功力)

(牛角明針光壺底部)

(身筒開蓋)

(修整壺口,要讓蓋子正好放進壺口,需非常小心,不能太大或太小)

(敲壺底印章)

(推牆刮底,壺底內部處理乾淨)

(出水孔的清理,「倒角」)

(完工)

看完半手工的制壺過程,是否有感觸呀,半手工可不是千篇一律的,手工成分很大,而不是一壓一個,不然爛大街都是了,每把壺的制出,都是心血的結晶,善待身邊每一把壺。

普及紫砂知識,弘揚紫砂文化,可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紫砂文化百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找一把適合自己的紫砂壺才是「硬道理」
帶你了解最全最美的石瓢壺

TAG:紫砂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