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年大學文史教學記

老年大學文史教學記

(壽縣博物館的「昭明」銅鏡)

月光變奏曲

秦時明月

00:00/01:59

2015年3月11日,我拿到壽縣老年大學文史課教學聘書,至今已整三年。從聽課情況來看,也略有波折,參加學習的人時集中時鬆散,時多時少,開學初人多,中間或接近放假時人少些。總體來講,聽課的人數不是那麼壯觀,但也平穩有序。我也不便說文史課的教學效果如何,但平心而論,收穫最大的可能是我自己。

文史研究或文史教學並不是我的強項,也不是我所從事的專業。事實上文史只是我的愛好和興趣,或者對一個業餘作家來說,文史散文是自己寫作的一個路子或是一種風格而已。在老年大學上課很難說出大的意義,我經常想,在我沒有上這個課前,我對歷史特別是對壽縣歷史知之不深,或者有些了解,不過是皮相罷了。既然是上課,站在這講台上,面對著年齡遠大於自己的學員,心裡想著的就不僅僅是50分鐘構成的課,它或許還包括教學態度、歷史史觀、治學精神以及如何對待老年的各種思索。

因此,我配合我在《壽州報》開闢的《壽州瑣記》系列的寫作,我從三年前,就定了大致的一個目標:我要在日後的教學中,力爭發憤學習,藉機打好文史基礎,廣泛閱讀,認真筆記。我也常聽網路的公開課,認真聽學者、教授的文史課,比如聽完了秦暉先生的《秦漢史》的課,秦暉的《秦漢史》的講座是不可多得的課程。我現在課也上到秦漢之際,秦暉的課給了我很多啟發。秦漢是中國歷史大變革的時代,從秦始皇的專制政權的建立改變了「周制」小共同體的結構,但秦的國祚短促,立國十餘年,就在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倒台了。但秦建立的政治制度卻延續了兩千多年。

如果只是就事件本身進行敘述,文史課就會落入一種故事的重複,支撐不起文史課的人文精神和現實的借鑒意義。好在壽縣是一座有著光輝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歷史課本的參考資料,也是上演歷史的活劇本。

(楊寬所寫的呂思勉《秦漢史》的前言)

我不能說三年的文史教學,自己總結了多少經驗,但我為了上好文史課確實有針對性的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這其一就是閱讀。我最近閱讀呂思勉的《秦漢史》,其中歷史學家楊寬先生在《呂思勉史學論著前言》中寫道:「呂先生從二十三歲起,就決心獻身於祖國的學術事業,以閱讀《二十四史》為日課,寫作讀史札記,這樣孜孜不倦地五十年如一日,先後把《二十四史》反覆閱讀了三遍。」

秦暉先生在《秦漢史》的講座中也有所提及,他說治秦漢史除了近年來的考古資料外,其實只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四本書。這樣的判斷對於文史教學來說,它的啟迪意義就是,無論你如何研究或教學,這四本書是要讀的,即使不能像呂思勉先生那樣通讀三遍,全面作讀史札記,但其中的重點篇章一定是要通讀並著重加以領會的。

我在文史課上,將重點的篇章,比如《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陳涉世家》以及《漢書》中的《高帝紀》作了全篇的通講。這些重點篇目的講解有助學員對秦漢歷史有一個深度的了解,從秦王嬴政到秦始皇、秦二世,再到陳勝、吳廣起義,張楚政權的建立,農民起義失敗,項羽西屠咸陽,分封十八路諸侯,楚漢相爭,劉邦建立漢政權後如何整飭帝國,叔孫通如何建立一套禮制的體系等等。

除了閱讀之外,聯繫壽縣古城的歷史,利用古城的遺存遺物現身說法,也是生動的文史課的必具的條件和資源。我再去壽縣博物館參觀的時候,頭腦里的就已經不是過去熟視無睹的觀念了,壽縣博物館的框架是壽縣的三大考古發現所支撐起來的,蔡侯墓、楚墓以及出土的青銅器是其重要的特色,聯繫「壽春」城的興起和衰亡的歷史以及「壽春」在春秋、戰國以及秦漢歷史中的地位,「壽春」在史籍中出現的頻度,配合大歷史就成了非常生動的參照。

我們學歷史,或者教文史,不只是知識的傳達和獲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歷史的態度和對生命的觀照。唯有不停地學習,才能不斷撞擊出火花,產生新知卓見,才會感受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意義,才會對過去的報以「同情」,對未來報以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比羽絨服保暖一千倍的中老年男裝,春節穿特體面,適合70後男士
老年人常見足跟疼痛,米醋和蕎麥麵治療足跟痛,注意勞逸結合哦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