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楞嚴經》參習

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楞嚴經》參習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經:【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本文經:【則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



這一句話是問阿難,你把能緣的心認為是心性的話,『各有所還』,還就是還原,能還原當然就不是常住。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心性是因前塵而來,因前塵而去,譬如我們分別音聲,起心動念,有了心,分別聲的可以還給聲,分別色的可以還給色,乃至分別冥諦也可以歸還給冥諦,所以說「各有所還」。佛在此地是點醒阿難尊者,你要是還認分別心為心性,你就得要覺悟,你的心性各有所還。各有所還,以什麼為主宰?主宰是心性。前面講的客塵煩惱,客有來有去,主則無有往,主是自己,客不是自己,所以我們曉得,一動一靜都是屬於塵影。客有來往,居亭主人他不動,而我們現在的過失在哪裡?我們不認識鏡而認識鏡中之影,我們不認識主而專門注意在客人。所以我們今天用的心是生滅心,如果把生滅心當作真性,那糟了,真性也同於生滅。佛所講的不生不滅常住真心又在哪裡?『云何為主』?主就是指不生不滅的常住真心。

這幾句話總指六塵緣影之心,離塵無體,不是主人,要是認清就應該把它放下,就應該把它捨棄,不能讓它當家用事,它當家用事帶來八萬四千塵勞煩惱。就百法裡面來觀察,用六識用事所帶來的就是五十一個心所、二十四個不相應的心所,都是它帶來的。要是能把六識舍掉,相應的心所沒有了,不起作用,這樣心多清凈、多自在!所以說妄心用事生煩惱,真心用事生智慧。六祖大師比我們高,高在哪裡?真心用事,人家是「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我們從一意識生八萬四千塵勞,不一樣就在此。除此以外再問問,佛菩薩與我們還有什麼不同?找不到了。由此可知,作佛菩薩有什麼難處?不難,妄心舍掉就是佛菩薩。你要想開智慧,難不難?也不難,舍掉妄心,八萬四千智慧就現前。再者,念念生八萬四千智慧,這我們聽到好羨慕,好羨慕又不肯舍妄心,徒然羨慕而已,自己不能入這個境界,想想這多可惜?

——依凈空法師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汝心性各有所還,云何為主——《楞嚴經》參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