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木偶日:讓我們一起守護木偶吧!

世界木偶日:讓我們一起守護木偶吧!

MAR

17

世界木偶日是由國際木偶聯會發起,世界各國在3月21日「世界木偶日」當天,都要在當地舉辦熱烈隆重的慶典活動。國際木偶聯會亞太委員會、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將與所有會員院團聯合舉行惠民展演。

廣西木偶劇團有限責任公司將於3月17日上午10:30在廣西兒童劇院開展2018年「世界木偶日」惠民展演暨廣西木偶戲展演。此次活動我們還盛情邀請廣西區內民間木偶組織(團)參演,通過展演,將民間藝術與劇院演出相結合,讓廣大觀眾朋友們感受優秀的民族文化。

時光變遷,城市的高速發展。高樓林立,遮掩了從前的黑瓦白牆,在雲霧環繞的日子裡,那些鋼筋水泥猶如巨人直入雲霄。如今柏油路取代了泥土路,原來的車轍也被瀝青所掩埋。很多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被我們遺忘在城市的角落裡,身上布滿塵埃,鮮少有人關注,比如說木偶戲。

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是中國藝苑中一枝獨秀的奇葩。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2006年5月20日,木偶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在遠離喧囂的城市之外,還有人,在守護著這份傳統。他們在碧水旁、藍天下,搭起簡陋的戲台,唱著自己家鄉的土話,操作著木偶,講述著木偶的故事。哪怕台下只有一個觀眾,他們也不曾懈怠。

現年70歲、被自治區授予「桂平杖頭木偶戲傳承人」稱號的韋芳,是西山鎮新崗村沙崗屯人,1957年開始學習表演杖頭木偶戲,後跟隨藝人溫健仁學藝,以學習溫派演唱為主。韋芳至今仍堅持杖頭木偶戲演出,多是一些廟會活動或者鄉村紅事的場合,一般收入不多,日常開支大部分要靠別的門路掙錢,比如改造、添置戲台、布景、製作木偶和戲服等。

李克文,亮表村提線木偶主要傳承人,1980年開始跟隨黃英武老藝人學到了提線木偶的表演技藝,打這以後每年都到外鄉鎮巡迴演出。

陳耀文是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現在最大的木偶戲劇團——梁興木偶劇團的團長兼木偶戲主要角色的操縱者。他在15歲時偶然觀看了木偶戲班的演出,從此就喜歡上了木偶戲。由於興趣濃厚,在其15歲這年便拜師學習木偶戲,花費三年時間學成技藝,就開始登台表演了。如今,陳耀文被授予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廣西區內多個地方都有木偶戲表演歷史,如靖西、德保、北海、桂平、北流、恭城等地。他們的表演風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在為木偶這項傳統藝術默默堅守著。他們演出的木偶,每一個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或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從塑形、安裝再到化妝,每一個步驟他們都爛熟於心、了如指掌。從他們孩提時代開始,就跟著父輩、師父操作木偶,如今已逾古稀,卻找不到弟子傳承下去,是木偶傳承人最遺憾的事情。雖然部門地區的木偶被列入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但如果木偶傳承人找不到接班人,那些製作木偶和表演木偶技法也一樣面臨著失傳的境地,這時我們所不願見的。

廣西木偶劇團舉辦這次惠民展演活動,便是希望能夠引起大眾對木偶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我們將全區各個地方的木偶傳承人邀請到廣西兒童劇院,是想讓這些木偶傳承人和他們的手中珍貴的木偶不僅僅在碧水藍天下演出,更希望他們走到舞台的鎂光燈下,向大眾展示並告訴他們:木偶是一項多麼精美的藝術。木偶不會說話,也不會動彈,只有在木偶人的操作下才能煥發生機,他們渴望著被世人重新關注。讓更多人知道木偶、了解木偶,讓木偶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愛護,是所有木偶人的心愿。如果能讓木偶的技藝都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那木偶藝術也一定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延綿下去,讓子孫後代都能欣賞這門中國古老的藝術。

容顏易老,剎那芳華,韋芳、李克文、陳耀文他們守護了一輩子的傳統藝術,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木偶。他們只是一個個木偶傳承人的縮影,還有更多的人還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堅守。廣西木偶劇團將在往後的日子裡,不僅僅再是自我發展與傳承,我們將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區內其他木偶傳承人的發展。木偶的傳承,除了木偶藝人與演員的傳承,我們需要您和我們一起關注。

我們的文化必然只有我們自己守護!

參演劇團介紹

靖西 福巷提線木偶藝術團

福巷是桂西南提線木偶的發源地,其木偶戲的演唱活動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已有七代人的傳承歷史。福巷以提線木偶為主體融入了壯劇、歌舞、曲藝、山歌等多種藝術元素,積極開展演出活動。

北海 山口鴻運木偶團

山口鴻運木偶團以粵語鄉音演唱,伴以鑼鼓、笛子等按曲目節奏敲打,有快有慢,輕重搭配,可一人飾演多角,形式生動活潑。唱腔圓潤響亮,曲調流暢,富於感情,喜怒哀樂的說唱融入了深情動人的表演,引起觀眾共鳴。善於把傳統戲曲、傳統曲藝和現代歌舞巧妙結合,既有民族風格,又獨具地方曲藝特色,給人親切、清新的印象,讓觀眾難忘。

桂平 金田木偶戲班組

在桂平,木偶戲屬於巫文化的一種遺留。桂平杖頭木偶戲「起於漢而興於唐,盛於明清」。它由民間木偶藝人即興表演:沒有現成的劇本,使用桂平土白話演唱,使用本地的木頭製作木偶,穿戴的是桂平土布服飾,使用本地慣用的鑼鼓,使用桂平原始打擊樂。主要反映桂平一帶各民族人民以勞動、生活、愛情、婚姻、歷史等為內容的傳統戲劇。木偶等道具都是自製的,由單人操作木偶並演唱,對故事進行即興發揮表演,現已變成劇本化的表演,先打鑼鼓後演唱、表演,無特定腔調,可自我發揮或創新,設木偶表演棚作表演戲台,用布幕作背景。木偶戲所用表演棚小巧玲瓏。

德保 清水木偶壯劇團

清水木偶壯劇團傳承老一輩城關鎮木偶壯劇團建於1998年,經常接受邀請下鄉演出,尤其是巴頭鄉多騰屯的沈公廟會,每潤年必請木偶劇團去演木偶戲。德保吊線木偶劇始於元朝末年,距今已一千多年歷史。巴頭沈公廟建於清道光年間,因沈公生前皓愛吊線木偶戲,他是個縣令,下鄉剿匪時還帶了木偶戲去鄉下演出給當地民眾看,他在多騰戰死後,當地為紀念他而建廟,廟會必演木偶劇,木偶劇因而傳承了下來。

2018年「世界木偶日」惠民展演

節目單

廣西木偶劇團

《樓台會》、《長相思》、《孤獨的牧羊人》

靖西市文化館(福巷木偶藝術團)

《瓦氏出征》

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口泓運木偶團)

《趙雙陽追夫》

德保縣文化館(清水木偶壯劇團)

壯劇片段《寶葫蘆》

桂平市文化館(金田木偶戲班組)

元朝故事《文武香球》

*實際演出以當天為準

互動話題

您對木偶的印象有哪些呢?在您觀看木偶劇的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您想了解木偶的什麼知識呢?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寫留言」處和我們分享您和木偶的故事。我們將贈出3月17日惠民展演的門票,讓您到現場觀看老藝人們的表演,聽聽他們的故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西兒童劇院夢想樂園 的精彩文章:

TAG:廣西兒童劇院夢想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