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言:我為什麼認為華為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文言:我為什麼認為華為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

華為自從進入了手機行業後,一直在消費者輿論的中心,有誇讚的有貶低的,但是我們拋除偏見客觀地去看待這家中國的企業,我們會認同一個結論——華為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企業。

從我身邊的例子開始說起吧。我有不少同學在畢業的時候都進入了華為,有時候和他們交流一下,感覺他們對華為真的是「又愛又恨」——愛的是華為實實在在的高薪,愛的是華為在他們職業生涯的開端就給了他們非常良好的職業教育和職場習慣,愛的是華為30年來發展起來在國內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至於「恨」得是什麼,哈哈,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比如加班文化對個人生活時間的擠占,比如狼性文化對自己工作進度和精神狀態的逼迫,還有很多華為人都要「強制駐外歷練」這種制度的不近人情……

華為,確實是國內企業中非常獨特的存在。

就我自己來說,和華為的第一次接觸就是因為手機——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因為在華為進入手機市場之前,他們雖然已經是國際上通信行業的Top企業之一,但是面對的客戶全部都是企業用戶和運營商,並沒有面對個人消費者的經驗,從現在華為手機面對的市場和輿論環境來說,我可以說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在於華為帶著橫掃發達國家運營商市場級別的品控,從要求極為嚴格的通信行業來到了個人手機行業,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就是「降維打擊」啊,直到今天,華為手機的質量和售後,也是在手機行業中領先的存在。

缺點呢,也是很明顯的,主持過企業級大訂單銷售的朋友都能理解,這種動輒幾十甚至上百億的生意,什麼話術啊宣傳啊營銷手段,都是很沒有存在空間技巧,參數、技術和產品,才是最硬的道理,最好用的語言……但是這種思維在個人消費品行業是很行不通的,甚至可以說很落伍的。這種華為自身從上到下都具有的「工程師思維」,給華為造成的影響,我們後面詳細說。

我用的第一個智能手機的時間是2011年的下半年,經典的iPhone4,確實驚艷到我了,第一次知道「手機原來可以這樣」,是我智能手機的啟蒙老師,但是如果當時用過這款手機和當時的蘋果系統的朋友們也都能理解,這個系統以用戶的眼光來看,其實缺點還是很多的——學習成本很高,各種功能限制太死,我們現在看來理所應當的功能,都是需要越獄才能夠實現的,比如「九宮格打字」,這麼簡單的一個功能,居然需要越獄才行……

iPhone4給我的感覺是痛並快樂著,用了一年之後,我決定換一個系統用用看,於是在12年年底,我換了我第一個安卓手機——經典的三星Note2。

我對安卓的好感,很大部分來自於這個系統的自由和包容,這一點我是從三星note2上很好的體驗到了,但是用過三星手機的也都知道——外表不錯,價格虛高,材質廉價,續航糟心,系統優化負分……12/13年,我換了好幾個手機的品牌,包括當年都有一戰之力的HTC、索尼等手機,都有各自很難忍受的缺點。

而在這個時候,華為也在這個手機廠商遍地開花的大時代里,悄然的進入這個市場里。

轉眼到了2014年,小米的經典機型小米4發布,成為我為期一年的主力機型,而我最好的朋友,購買了與小米4同時代的華為Mate7,這兩款手機,各自都有很突出的優點在,讓我覺得安卓系統和國產手機這兩類事物,都已經成為了很成熟的存在了。

15年換手機的時候,其實環顧一下安卓市場,驚訝得發現,除了三星和國產手機之外,可以選擇的範圍居然很小了,而且因為工作後的環境和需求,我毫不猶豫地選了當時最能滿足我需要的華為Mate8——雙卡雙待,商務外觀,長續航……這也是我和華為3年來不解之緣的開始。

從15年的mate8,到16年的mate9pro,到今年的全面屏mate10pro,一年換一個手機的我已經使用了3代華為mate系列了,如果手機的使用感覺不滿意,我不會成為華為3年的忠誠用戶,但是我不諱言,在「快閃記憶體門事件」爆發的時候,我作為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對華為的處理方式和公關能力還是頗有微詞的,其實從後來我與華為的同學聊天得來的信息來看,「快閃記憶體門」事件遠遠沒有網上說的那樣嚴重,但是華為用工程師思維面對網路宣傳,想用諸如「性能」、「參數」等東西和消費者解釋,就是純粹的「用理性思維面對感性群體」了,註定是收效甚微的,總體看下來,華為公司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可以說是「茶壺倒餃子——肚子里有貨倒不出來」……可以說受了一些委屈和並不應該受的指責。

這件事,讓我對華為的印象變為——「不錯的產品,糟糕的宣傳」。

不得不說,我還是很好奇的:一個沒有上市就做成了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一個進入手機行業幾年就能做到世界第三的企業,一個每年投入上百億美元做研發的企業,一個在網上口碑很差但是現實中銷量很好的企業,這家公司,如果能夠近距離的觀察一下,哪怕盲人摸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啊,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

沒想到這個願望居然真的能夠實現了,我在12月23號的時候,受到在華為工作的朋友的邀請,參加了華為深圳研究院的「華為Openday」的活動,一天以內,參觀了「華為車間」、「華為手機測試中心」、「華為大學」,聽了華為手機部門領導的講座和交流,讓我對這家很神秘的龐然大物,有了一點點直觀的了解,破除了之前的一些偏見,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慨。

在經過安檢嚴格的華為生產車間安檢門後,我穿著車間工作服參觀了華為的P10生產線,作為一個金融領域的工作者,我是第一次參觀現代高科技全自動的生產線——24小時開工,平均28.5秒組裝一台P10手機,每個手機要經過30個小時以上的檢測,每個月要出產100萬台以上的手機……

等等數據讓我震撼不已,我才知道華為一年上億台的手機出貨量是如何實在,也明白了「手機廠商的生產線必須掌握在廠商自己手裡」這種理念的合理性所在。

而在手機的測試車間,看到了諸如手機跌落測試,溫箱高溫低溫測試,扭轉測試,壓力測試,百萬點擊按鍵測試等種類繁多的測試項目,我才明白為什麼我一個用手機糙到不行的漢子,手上的華為手機還能在換機時間到來之前,都保持如此良好的一個質量狀態。

參觀完手機的生產和測試環節,我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華為的智能產品展廳,看到了諸如金融防詐騙平台、智能醫療平台、城市智能識別監控平台、交通系統智能平台、發電系統智能平台等等等等,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中,我似乎已經看到這些平台在市政系統和我們的生活中普吉之後,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多大的改變——這些並不遙遠,有些已經和地方政府合作投放了,有些的應用就在幾年內,能被展示的,都是比較成熟的技術了,更多的黑科技,都在華為的實驗室里,或者被華為列為保密信息了。

參觀後,華為手機業務的幾位領導,和我們消費者代表進行了一下午的交流,內容包括了華為的「質量控制」、「智能雲平台的構建」、「華為自主研發麒麟晶元的歷程」、「手機AI系統的困難與發展」等諸多方面,讓我們獲益良多。

華為以「質量是品牌的基石」作為整個企業的理念,並且為這種理念付出了很高昂的代價,讓我們在場第一次聽到的人都很吃驚,我問華為消費品質量負責人:「華為在背後做出了這麼多的工作,為什麼我在外面的宣傳中很少見到呢?」,負責人憨厚一笑,回答到:「我們華為人這麼多年一直是這麼要求自己的,在手機領域也做到同樣的事情,我們只覺得是應當的事,分內的事,也不知道怎麼樣宣傳」。讓我們在場的人都相視而笑,這確實是典型的「工程師思維」啊,而一個從上到下基本上都是工程師組成的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宣傳上丟失了很多陣地,確實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後面交流中,華為為研發投入的巨額費用、先進的雲平台構建理念、智能AI的研究和布局,都是讓我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的內容,但是很多內容受限於保密的約束,我不能一一敘述,但是我對華為的印象,確實是完完全全改觀了,甚至還為有點為華為「鳴不平」——很多企業只做了5,但是吹成了10,華為實實在在做了10,甚至15,但是宣傳出來的東西,可能連5都沒有。

「現在的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了」,誠不我欺。

晚上和我那個華為的朋友一起吃飯,我問他,作為一個「華為人」,你對華為的感覺是什麼呢?

他想了一想,說:「永遠充滿爭議,永遠負重前行,這就是我們華為人最好的形容」。

這句話也良好地總結了我對華為的印象,「在爭議中前行,並且對自己的要求永遠是行業第一」,這就是我心中「華為為什麼了不起」這個問題的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傲文的小木屋 的精彩文章:

TAG:李傲文的小木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