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比劉備還會哭的人是誰?從孫權之哭,看出孫吳的興衰路

三國時比劉備還會哭的人是誰?從孫權之哭,看出孫吳的興衰路

小說《三國演義》中最會哭的是劉備,這位劉皇叔小哭痛哭很多次,其哭的水平之高讓人驚嘆。其實,在《資治通鑒》中,劉備、曹操與孫權三人中,最會哭的卻是吳大帝孫權。

200年,其兄孫策傷重而亡,年僅19歲的孫權被他大哥指定為接班人。大哥去世,孫權「悲號」。好在張昭非常清醒,讓孫權穿上戎服騎上戰馬巡視軍隊而穩定不穩的軍心;周瑜也急忙從巴丘率領軍隊趕赴孫策之喪,然後留下來,以中護軍的身份與張昭共同管理眾事。當時,孫策雖然已經擁有會稽等六郡,但不少深峻險拔之地還未全部歸順,而且很多流亡的士人也並未死心塌地地歸附孫氏。因此,還未弱冠的孫權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外困內不穩的形勢,他只會哭卻真的沒有多少主見或主張,若不是張昭與周瑜等人有感於孫策的知遇之恩,同時又認為孫權能成大事而竭力輔佐,孫氏政權就很有可能分崩離析而毀於一旦。這是孫權見於《資治》的第一次哭。

在周瑜等人盡心儘力地輔助下,在其母親吳太夫人及時正確的指導下,孫權才逐漸掌握大局;後來,儘管其母去世而沒有這位吳老太的悉心疏解,但仍然在208年取得了赤壁大戰的勝利,從而進入其人生的成熟期。

但可惜的是,210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的周瑜突然病逝了,於是孫權「哀慟」。好在周瑜臨終之時分析了形勢並且提出了正確的建議,又安排了合適的繼任者魯肅,但畢竟周瑜是在孫氏政權蒸蒸日上之時突然病逝的。如果周瑜沒有在此時病逝,孫吳的前景真是不可限量,因為當時周瑜已經做好準備要去川蜀吞滅張魯然後再行北伐大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不太可能會有劉備後來入蜀滅了劉璋而建立蜀漢政的史實了。因此,孫權悲痛異常,一邊哭著一邊說著:「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孤何賴哉!」於是,孫權親自到蕪湖迎接周瑜的靈柩;又為長子孫登娶周瑜的女兒,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周瑜的兒子周循。

此時,孫權已經29歲了,也經歷過無數個大風大浪,在政治軍事鬥爭中逐漸成長成熟,已遠非十年前那個驚慌失措的毛頭小夥子可比了。三年後,即213年,曹操率領步兵騎兵號稱40萬大軍與孫權在濡須口大戰,孫權率領7萬江東子弟抵抗;儘管也吃了敗仗,但也「相守月余」,而且曹操看見孫權的「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後,就大發「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樣的感慨。可見,歲月與經歷磨礪人,讓人不斷成熟;況且還有那樣得力的助手與智囊呢!

217年,孫權36歲了。正月,魏王曹操駐軍居巢,二月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激戰,三月曹操又無果而撤軍。曹操留下伏波將軍夏侯惇等人屯軍居巢;而孫權留下平虜將軍周泰守御,但是像朱然與徐盛等這些東吳大將因為周泰出於寒門而不服周泰統領。於是孫權大會諸將,酒至盡興之時,他讓周泰解開衣服,他用手親自指著周泰身上的創痕一一問傷痕從何而來,周泰便一一回憶過去的一場場殘酷戰鬥以及如何受傷的往事;等周泰穿好衣服,孫權撫摸著周泰的臂膀留下真誠的眼淚說:「幼平(周泰的字),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宴會結束後,讓周泰率領兵馬在前面引導,鳴鼓而出,至此,諸將才口服心服。

已過而立之年的孫權,已會很好地處理非常繁亂的大事了。他要讓眾將看看,自己選擇的主帥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待之以兄弟親人,他要眾將口服心服;他已能很好地處理眾事和駕御諸將了。諸將人心穩定,才能進一步開創更好的局面。但於同年,魯肅又不幸去世,《資治》《三國志》等倒沒有記載孫權像對待周瑜那樣而痛哭零涕了。

僅僅過了兩年,孫權38歲的時候,呂蒙病逝了。呂蒙施妙計奪回荊州替孫權解除了一塊心病,又最終讓關羽喪命;為此,孫權讓呂蒙擔任南郡太守,封賞呂蒙為孱陵侯,並且賞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但當年年底,呂蒙病重,孫權將呂蒙安置在自己住處的旁邊,尋盡天下之妙方來治療呂蒙的病,多次想看望呂蒙又怕他勞累,就在牆壁上挖個小洞偷看,見到呂蒙能少量地吃些食物便開心異常,否則便唉聲嘆氣夜不成寐。但就是這樣,還是未能保住呂蒙的命,呂蒙最終還是去世了,享年42歲。孫權「哀痛殊甚」,並「為置守冢三百家」。

孫權39歲時,曹丕受漢禪即皇帝位建立魏朝,次年劉備在武擔之南即皇帝位建立蜀漢政權。229年,孫權48歲時,他終於即皇帝位建立孫吳政權,百官盛會,孫權歸功周瑜,然後在同年九月遷都建業,留太子孫登在武昌,讓上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此時,可以說是孫權人生的頂峰了。

233年,孫權已52歲了。遼東公孫淵派遣使臣奉表向吳稱臣,孫權非常高興而大赦。三月,孫權就準備派遣太常張彌等人率領一萬士兵,帶著很多金銀財寶,乘船去遼東賞賜給公孫淵並封他為燕王。此時的孫權特別有成就感,他覺得連遠在遼東的公孫淵都向自己稱臣了,那自己統一天下也就為時不遠了。但舉朝上下都紛紛勸諫,認為公孫淵不可信而且賞賜太厚,但孫權拒絕聽從。張昭也極力反對,孫權又非常想極力地說服張昭,沒想到張昭卻更堅定自己的看法,孫權一怒之下用劍恐嚇張昭,張昭仍不為所動而「涕泣橫流」著說「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孫權聞聽此言,「擲刀於地,與之對泣」。但最終,孫權還是一意孤行,張昭便稱病「不朝」;孫權惱恨不已,用土封塞張昭家的大門,張昭也不示弱,「又於內以土封之」。後來,在對待公孫淵的事情上,孫權還是自取其辱。

孫權的第一次哭,顯示其剛踏上政治舞台中心的稚嫩。大哥英年早逝,他又年未弱冠,缺乏歷練又未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就這樣在有些驚慌失措中被推上前台。當然,其哭聲中又肯定糅有親人去世的痛苦之情。

赤壁大戰,周瑜居功至偉;可正當其規謀川蜀,卻又「出師未捷身先死」而病逝於巴丘。在孫權眼中,這位只比大哥小一個月的公瑾,是他政治與感情上的依託。規劃東吳未來,周瑜胸中自有籌謀,孫權信任他;不僅母親要求他要以兄長之儀禮遇周瑜,其實在孫權的心中,公瑾就是他的大哥,孫權親近他。年屆而立之年,大業卻未真正建成,前進路途中仍有許多已知或未知的危險,他真的很需要這位周公瑾。儘管29歲的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只是未到傷心處,周瑜病逝是對他的沉重一擊,因此,孫權「哀慟」。這倒不是表演給別人看,這種哀慟應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36歲,應是一個人黃金般的成熟期。此時,孫權已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很多小事與大事了。把周泰之臂流涕,是一種了解與信任,也是一種宣揚與稱美,更是一種替自己與周泰的表演。他要讓眾將了解並敬服周泰,他更要讓眾將相信他的判斷與選擇。自此,君臣一心共建江東大業;而君臣一心,也就無往而不勝了。

呂蒙可是孫權親自識別並選拔出來的,而且在平時對其要求也嚴,他讓呂蒙要在繁忙的軍務中抽空讀書,而呂蒙真的做到了,乃至於魯肅都驚訝於呂蒙突飛猛進的才略而感慨其「非復吳下阿蒙」了。呂蒙奪回荊州並斬殺了關羽,為東吳消除了一塊心病,因此孫權認為呂蒙僅次於周瑜。如此偏愛呂蒙的孫權值此時也只能徒喚奈何而「哀痛殊甚」了。

至於比孫權年長26歲的張昭則更像是孫權的父兄之輩;孫策去世時囑命於張昭,吳太夫人去世時也顧命於張昭。儘管赤壁大戰前,張昭勸過孫權投降,但仍可說張昭對孫吳耿耿忠心可昭日月,威風直言更替孫吳維護了赫赫國威。孫權「按劍而怒」「擲刀於地,與之對泣」讓人看到一種日久彌堅日久彌新的近似親情的東西。另外,已52歲的孫權多少又顯示出其日漸昏聵而庸碌的跡象了。

在孫策去世時,孫吳已經初具規模。但其發展興盛卻是正當孫權之時;同時,孫吳政權走下坡路也始於孫權。可以說,從孫權之哭中,我們可以梳理出孫吳的興衰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小雨 的精彩文章:

「諜戰玫瑰」沈安娜是如何安全撤離?
英法聯軍為何要火燒圓明園?法方要求燒紫禁城,英方要求燒圓明園

TAG:史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