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一輪財富大洗牌正在進行,這是最不該錯過的一波兒

新一輪財富大洗牌正在進行,這是最不該錯過的一波兒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一個在美國金融界闖蕩了多年的精英,回國後發現,他在上海的朋友,花800萬買了公寓,首付300萬貸款500萬,月供2萬多。

他說自己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這是把所有的資產全部集中在房產上,風險太高,認為國內普遍缺乏風險意識。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中國經濟在強勁增長的背景下,失業+房價跌導致斷供這種風險其實非常低。

很多旅美的精英分子,長期在西方生活,缺乏在中國生活的經驗,也沒有親身體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改變。因此習慣用在西方已經發展趨於停滯的社會思維方式來中國社會做決策,這樣其實很容易出問題。

注意風險是對的,但是過度強調風險會變得保守而錯過很多機會,錯失中國歷史上最難得的經濟高速增長期。

作 者:寧南山

編 輯:葉開甫

這波紅利,空前絕後

中國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到今天持續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長期,將會在未來一二十年逐漸的結束。這個預計會持續超過半個世紀的長時間高速增長,不僅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以後估計也很難再有了。

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整個國家的面貌徹底改變。

有很多人小時候還是光腳沒有見過飛機火車的農村孩子,到三四十歲的時候卻是在大城市有房有車,穿著西裝見客戶。

劉強東就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才第一次看到電燈,現在已經是京東老闆了。

這麼巨大的變化和機會,錯過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今天我們從2018政府工作報告和數據,來看看目前中國經濟的一些變化和趨勢。

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見的是三駕馬車理論,也就是經濟的發展來自於三大需求:投資,出口和消費。

我們也很清楚地看到,投資,出口和消費三大需求的核心和主體都是人:消費是中國人買東西;出口是外國人買東西;投資是政府和企業買東西。

根據2017年的統計公報,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

雖然說是三駕馬車,其實三匹馬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樣的。總體是6:3:1的態勢,國內消費的力量是出口的六倍多,出口對經濟的增長貢獻已經比較小了。

出口:中美貿易戰是最大變數

中國經濟從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出口猛增帶動了經濟發展。

中國出口金額從2001年的2661億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12200.6億美元,六年時間增長了4.585倍。

所以說出口在21世紀的頭十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絕對主力發動機。

而從2007年到2017年,出口僅僅從1.22萬億美元增長到大約2.27萬億美元(15.33萬億人民幣),十年增長還不到一倍,這還是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

要說以後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也很難了,2017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只有9.1%

直白地說,我國出口高增長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出口「看天吃飯」的時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變化影響極大。

1.日本失去的第三個十年已經在路上

外部需求的情況,2017年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增長,美國2.3%,歐元區2.3%,日本1.7%。

先繼續嘲笑一下日本,從1995年的巔峰,到2017年已經是第22年了,經濟還是這個情況。

2.歐美經濟復甦比較明顯

歐洲和美國是我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經濟都在強力復甦,尤其是美國。標準普爾2月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會增長2.8%,美國白宮2月21日向國會提交的年度經濟報告,更是預計2018年美國經濟會增長3.1%。

因此預計中國2018年出口形勢會不錯,實際上2018年1月中國出口增長6%,二月更是大幅增長17.2%,即使考慮春節因素,這也是不錯的成績。

3.美國今天已經不具備遏制中國的能力

2018年的出口,最大變數是美國的貿易戰,不過也不會影響太大。

中美都是體量巨大的強國,中國加入世貿17年,貿易戰已經習慣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實力同時又理性的文明國家,和俄羅斯,德國,日本,朝鮮這些容易情緒激動的民族不一樣。

中美要是打貿易戰,可能會在某個時間打貿易戰,可能會在某個產業打貿易戰,但是絕對不會在所有的時間在所有的產業打貿易戰。

一切貿易戰都離不開客觀的實力對比,美國今天已經不具備遏制中國的能力。

總的來說,今年隨著各國經濟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問題不大,這也會刺激國內企業擴大投資。但是總體而言,估計凈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基本會在一個百分點左右浮動。

出口這個經濟增長發動機,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已經比較弱了,另外處於易受外界形勢影響的非穩定狀態。

消費:拉動下一波增長的絕對主力

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人的消費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動力,簡單的說,你花不花錢,其實決定了國家經濟是否會增長。

這跟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中國一比較,簡直是天壤之別。目前中國人的收入在全球範圍來看都不算低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年收入普遍是二十多萬人民幣的水平。中國年收入能達到二十多萬的人,其實已經一大把了。

按照中國2017年7.3%的增速,加上人民幣的升值因素,十年內中國家庭收入中位數達到美國40%-50%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可以邁入發達國家門檻了。

中國人收入在2017年的快速增長,為2018年的消費繼續提升奠定了基礎,實際上按照2018年1月《華盛頓郵報》的報道,中國老百姓今年的實物商品消費金額預計為5.8萬億美元,將會超過美國。

一般來說,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中國政府就會想辦法刺激消費,主要通過房地產和汽車兩大項,當然也搞過家電,比如2007-2013年執行了五年多的家電下鄉補貼,就大大刺激了農村家電消費。

1. 汽車——刺激消費的大殺器

作為第一大工業消費品的汽車,是我國刺激消費的大殺器。

2015年的時候經濟不好,當時推出一個政策,從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的政策,從10%降到5%。也就是一輛十萬元的車便宜了5000元。

結果2016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猛增14.9%,而2017年的增長率只有7.3%。很顯然,降低稅收對刺激汽車消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汽車購置稅從5%上調到7.5%。

而從2018年1月1日開始,汽車又恢復到了10%的購置稅率。

2018年汽車購置稅回升到10%的正常水平,可見中央判斷消費目前問題不大,不需要通過汽車來進行刺激。

為什麼剛好是2009年和2015年實行購置稅減半的政策?

說白了還是經濟不好,需要刺激消費。所以下一次中國經濟什麼時候不好,看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大概就知道。

2.棚戶區改造——刺激地區經濟的利器

另外,我國刺激三四線城市消費的利器—棚戶區改造2018年還將繼續進行,今年將會改造580萬套,比去年的609萬套有所減少了。

我國現在的棚改全部是主推貨幣化安置,也就是直接給錢給拆遷戶。這其實是我國最近幾年的重大改革,以前主要都是給房子。

貨幣化安置,給拆遷戶錢之後,鼓勵他們去購買商品房,而不是租房等兩年然後回遷。政府統一和開發商談價格,搞團購,這樣還可以幫助拆遷戶拿折扣,對開發商的商品房去庫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時拆遷戶買了商品房,還得花錢裝修,購置新的傢具,於是消費就被刺激起來了。

今年580萬戶棚改,意味著我國今年有580萬個拆遷戶,理論上每個拆遷戶都會拿到十幾萬到幾十萬元的現金。

我國棚戶區改造,主要是針對重點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和三線企業集中地區等,當然大城市也有棚改,棚改成了刺激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景氣的一個利器。

從棚改和汽車購置稅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目前沒有大搞刺激消費的政策,說明目前消費增長的勢頭還是可以的。

3.縮小收入差距——中央集中精力在乾的大事

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為了保證中國消費的持續增長,中國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是減少收入差距,這個對支持消費增長至關重要。

人越有錢,那麼能存下來的錢就越多,換句話說,人越有錢,那麼沒有被花掉的錢就更多。

同樣是年入一個億,讓一個富人掙了,他這一年也就是買一輛汽車,這一億讓一千個人掙了,一年會買一千輛汽車,對需求的帶動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說要縮小收入差距。

所以在總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關於收入的部分,全部是調節收入差距的。

1.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這個是提高老人收入,我國城市老人養老金普遍2000元左右,農村老人普遍七八十元左右,簡單的說,就是多給老人錢。

2.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準

最低工資標準還是要繼續上調,也即是說,多給底層發錢。

最低工資雖然每次提高就是一兩百元人民幣,國內很多工廠給的底薪都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根據底薪算加班費,底薪隨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加班費之類也隨之提高了,一年就能多出幾千元收入。

3.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補貼制度,向艱苦地區、特殊崗位傾斜

實際上是鼓勵幹部和職員到窮地方工作,提高艱苦地區工資水平,也就是多給艱苦地區的單位發錢。

4.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

這一條也很清楚,給中產降低負擔,刺激消費。

多給「底部中產」錢,多給生病的人錢,多給養孩子的人錢。所謂底部中產,是指收入超過起征點不多的人群,起征點提高可以全部免掉他們的個稅,給其減負,提高其消費能力。

5.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

這條具體什麼措施沒有說,但是實際上導向是很明確的,

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類收入為工資、經營性收入(例如農家樂,路邊的商店個體戶)、財產收入和轉移支付收入(也就是養老金為主)。

以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為例,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增長最快的部分是財產性收入,而財產性收入收入增長最快的部分是房租上漲,這就有點尷尬了…….

所以我們政府工作報告裡面說了,要鼓勵老百姓通過勞動增加收入,也就是多在經營和工資兩項上下功夫,轉移性收入(養老金)國家會安排增加養老金,老百姓不用管。而財產性收入國家則不說鼓勵增收了。

財產性收入增長其實是好事,但是太快又是壞事,畢竟一個社會的財富還是主要靠勞動來創造的。

除了這五條,另外還有一個房地產稅正在立法。這個房地產稅,按照普遍的預計,主要向多套房的富人徵收,而普通人基本會在豁免範圍以內。說白了還是調節貧富差距為主。

五條方法和房地產稅,全部是聚焦縮小收入差距,可以促進中國經濟實現長期發展。

投資:量的時代已經結束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是個窮國,不僅中國老百姓沒錢消費,中國政府和銀行也沒啥錢,所以也很難有錢去搞投資。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還是個窮國,不僅中國老百姓沒錢消費,中國政府和銀行也沒啥錢,所以也很難有錢去搞投資。八十年代中國研發運十民航客機,總投入5.377億人民幣,後來就下馬了,投資太大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家沒錢玩不起太多高科技,五億多在現在不算什麼,在當時可是天價。

1986年3月中國啟動的863計劃,專門研發高技術項目,是王淦昌,王大衍等科學家聯名提出的建議,當時科學家們只敢向國家要兩個億,可見當時國家資金的窘迫程度,結果沒想到鄧小平最後不僅同意了,還批了一百個億,簡直讓科學家們喜出望外。

今天的中國,已經從三十年前的資本短缺的時代,進入了資本豐富甚至富餘的時代。

中國的投資正在進入從量到質的轉變期。投資這個經濟發動機也在逐漸熄火。

下圖來自國家統計局,可以看出在2008-2010年三年,我國形成了投資高峰拉動經濟增長,投資對經濟貢獻率,2008年為53.2%,2009年更是高達86.5%,2010年為66.3%。其中2009年這麼高是因為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貢獻率為負,之後總體呈現不斷下滑的態勢。

2016年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下降到42.2%,到2017年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只有32.1%了。

為什麼投資越來越難以帶動經濟增長了呢?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基礎設施短缺,房屋短缺,產品短缺的中國,而是一個已經開始出現過剩的中國,你繼續投資擴張量,只會加劇過剩,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

我們看下圖,投資分為四大部分: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第三產業。

1.房地產

首先是房地產,2017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9799億元,比上年增長7.0%,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邏輯,隨著年輕人總數的逐漸減少,對新房的需求在不斷下降,理論上,2018年進入社會的應該是1996-2000年左右的年輕人,我國95後人數相比80後出現大幅下滑的態勢。

年輕人少了,房子的需求就是問題了,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縣城城鎮,挑戰非常大,防止盲目投資形成新的庫存將是長期的任務。

下圖是2016年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數據,25-29歲有1.0666億人,而20-24歲只有7910萬人,15-19歲只有6156萬人。

我國新建房主要是二線城市及以下:

一線城市,例如北京,深圳等,早已進入存量房時代,市場上交易的房子大部分是二手房;

二線城市也在快速向這一步邁進;

三四線城市還是主要以新房為主,但是由於人口流出,防庫存是主要任務。

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國人口的變化趨勢,那就是現在中國大量地區人口已經下降了,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少數大型城市。對一個省而言,人口在朝省會集中。

如果我們把幾十個一二線城市全部算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全國三四線城市以下的人口總量是在趨向減少的。所以說通過投資新建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在趨弱。

依靠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就會開始進入行業整合,大魚吃小魚的時代,

2017年碧桂園、萬科、恆大三家大型房企銷售均超5000億。

碧桂園銷售額增長73.4%,達到5508億元,一躍成為第一;

萬科2017年銷售額5298.8億元,增長45%;

恆大2017其銷售金額約為5009.6億,同比增長34.2%;

三家房企的銷售額增長顯著的快於行業平均水平,集中度不斷提高。

2.基礎設施

在2016年和2017年,中國通過大量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換來了經濟的穩定增長。

我國2016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7.4%,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但是高速投資增長對經濟的拉動力其實在越來越弱。

以鐵路為例,中國對鐵路的投資,2014—2017年這四年鐵路建設投資進入八千億元穩定期,其中2014年為8088億元,2015年為8238億元,2016年為8015億元,2017年為8010億元。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將會變成7320億元,首次從八千億級別出現下降。

中國的鐵路,最值錢的路段其實已經修完了,京滬高鐵就是全國最值錢的一條線,目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接入高速鐵路網,越往後修主要是補充連接,經濟價值越來越小,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越低。例如現在正在修的川藏鐵路,其主要是戰略意義大於經濟上的意義。

公路也是一樣,我國還在不停的修高速公路,但是中國哪個大中城市現在沒有高速公路嗎?基本都有了,不要說沿海省份,現在連河南,江西,貴州都縣縣通高速了。

由於中國對全國基礎設施100%覆蓋有一種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情結,典型的就是各種村村通工程,每一個村莊都要有互聯網,公路,電力,廣播電視,而且標準還不低,因此未來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會繼續進行,當然經濟效益遞減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了,基礎設施我國有一個很好的機遇正在來臨,那就是作為通信基礎設施的5G網路,當年2018年5G網路還不會開始大規模建造,但是5G基礎設施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

3.製造業

製造業領域,中國2017年投資了19.36萬億元,只增長了4.8%,為什麼增長這麼慢呢?

主要是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64430億元,下降1.8%。例如我們的鋼鐵產業,主旋律就是去產能。

與此同時,兩大核心產業汽車和電子的投資卻在高速增長:一個是汽車製造業投資完成13100億元,增長10.2%;另一個是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完成投資12914億元,增長25.3%。

如果看所有的高技術產業(包括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全年為42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製造業已經出現了顯著分化,傳統高耗能,產能過剩的工業投資很難增長了,因為已經產能過剩;與此同時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卻很快,可見市場需要的是高技術的產品。

所以說,對製造業投資來說,現在已經過了追求量的階段,而是要提高質,一旦從追求量的階段到了提高質的階段,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就會大大降低。

為什麼呢?當市場處於成長期的時候,所有企業的投資都能賺錢,只是賺多和賺少。好比這條街的人早餐需要吃200個包子,兩家包子鋪投資的總產能100個,當然100個都夠賣出去並且賺到錢。

當產量足夠,市場已經飽和,就會進入零和遊戲階段,也即是只有質量和技術水平更高的企業會勝出並盈利,其他企業的投資則會出現虧損,從而降低總投資效率。

4.第三產業

現在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短缺產品嗎?可以說沒有。

同樣的還有第三產業,也是進入到追求質的階段。

中國以後的投資,更多的是結構的調整,同樣的一萬億,投到高技術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尤其是中國還比較落後,存在巨大國產化替代空間的產業,對經濟的增長拉動會更大。

結語

簡單的做個總結:

1.需求的三駕馬車已經熄火了兩個,消費作為絕對主力拉動經濟的時代來臨了,我國經濟發展正在逐步具備發達國家特徵。

2.本土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趨於飽和,那就要去一帶一路國家尋找機會,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市場都處於短缺狀態,因此修建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擴大對中國製造的需求,能夠帶來巨大的收益。

3.中國已經進入了發達國家攻堅階段。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都在走弱,因此要保證經濟繼續快速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走向高端,必須要保證國內產業能很好的滿足國內消費升級的需求。

4.珍惜中國下一個繁榮二十年。

這個二十年是一個概數,按照我國官方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其實還有17年。

中國過去幾十年之所以能高速發展,重要原因是我國的技術和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落差。二十年後中國和西方的技術水平已經總體基本拉齊,開始成為並行領跑者的時候,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就結束了。

下一個快速增長二十年,值得好好珍惜,這樣長達半個世紀的經濟高速發展繁榮時期結束後,很難再有了。

中國社會將會從以7%增速發展快速變化的社會,變成一個2%,3%增速的節奏緩慢,變化緩慢的社會,進入類似於今天美國的社會形態。

我們今天你追我趕過程中形成的焦慮的快節奏生活,都將在那個時候終結。

同樣的財富暴增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那時候我們回憶起現在,也許會說:

當年的中國真的是一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快速變化時代啊。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凈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券商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券商中國 |